fuzzywanglix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uzzywanglixin

博文

给一位刚毕业博士生关于找工作问题的回信 精选

已有 5058 次阅读 2021-3-11 20:5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王老师好,我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博士生,目前在找工作,就是彭老师帖子里面的提问者(http://wap.sciencenet.cn/blog-425437-1275311.html ),想听听您的具体建议可以吗?其实我对科研并不是特别热衷的那种,能力不是太突出,但是也可以做,里面的高校分别是xxxx和xxxxxx,工资都较低,到手约xx万,两地的房价x倍的样子,我爱人在小城市体制内工作

  下面是我的回信:

  我觉得,三个要点:

  要点1:要想清楚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我觉得,工作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就像牛人们常说的:钱是为我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

  要点2:要想清楚什么是生活。我觉得,生活就是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相亲相爱、共度人生。

  要点3:对国内高校所谓好的平台要有清醒的认识。国内学术界很浮躁,所谓好的平台往往是一个陷阱,让你杂事缠身不能自拔,年轻轻就告别了真正的科学创造(《国内科研三十年之观察》: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99994-1223637.html )。科研最核心的要素是静心的环境和自由的思考,而国内高校所谓好的平台恰恰让你失去了这两个核心要素。也就是说,国内高校所谓好平台和差平台在我看来是正好反过来的。科研就是提出新的理论或方法、更好地解决本领域的重要问题,而不在于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拿了多少经费、得了什么奖等等。

  综上,结论就很明确了:去小城市普通一本,与爱人团聚,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静心地自由思考,十年磨一剑,对生活对学术生涯都是更好的选择。

非常感谢王老师,有个问题就是xxxxxx,我是跨专业过去的。过去后那边合作的人就比较少,也没什么平台,项目基金应该比较难拿到。觉得自己科研起步会异常艰难.

  回复:

  没有平台是好事啊,可以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建立。无论你是什么专业,都可以找到本专业和市场的接触点,利用学校提供的启动经费和其它资源,开发有市场前景的产品(软件、硬件、或者新型材料等)。然后,成立自己的公司,将产品推向市场,成就属于自己的事业。

  忘掉项目基金论文吧,这是创业者的时代。国家现在大力推动国内大循环,一定会出现许多新的机遇。你有稳定的工作、有基本工资的保障,没有后顾之忧,学校还提供启动经费和场地,由你自由支配,这是多么好的条件啊。32岁,正是创业的黄金年华,而且有这么好的客观条件,不奋斗一下对不住自己啊。

  最后,关于你说的大城市房价太高,确实是年轻人选择工作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在这个贫富悬殊越拉越大、阶层跨越越来越困难的时代,如果从大城市底层奋斗开始,你可能永远就固化在底层了。虽然你的绝对收入不断增长,但你很难跳出自己生活的圈层。

  比如,那些买了老破小上车的年轻人,想象着随着自己收入的增长,可以卖掉老破小换高档小区的大房子。可现实是,好房子比差房子涨得更快,卖掉老破小再加上增加的收入根本买不起高档小区的大房子。结果呢,就是一辈子陷在了老破小、一辈子跳不出自己的圈层。

  所以,对于985名校刚毕业的博士们来说,是否留在大城市大学校,往往不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你有一个什么样的父母(彭老师在给你的回信中一开始就问你父母那边的经济情况,就是这个道理)。年轻人总说房价太高,根本买不起。可是,那些高档小区的好房子却非常抢手,房价节节攀升。房地产已经很市场化了,需要真金白银地去买,靠嘴皮子是吹不上去的。那么,是什么样的人在买这些高档房子、从而推高房价呢?媒体在这方面有许多报道,我能补充的就是:我一有孩子满18岁就以孩子的名字买一套房(这是新时代“孝子”的新定义!)。你说,在这样的“孝子”面前,年轻人如何竞争。这是时代的悲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9994-1276223.html

上一篇:质疑是科学发展的驱动力和守护者
下一篇:如何正确理解与使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
收藏 IP: 120.239.67.*| 热度|

14 杨正瓴 彭真明 蔡宁 刘立 卜令泽 郑永军 周忠浩 刘东坡 周阿洋 张红光 宁利中 陈晨 尹德强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6: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