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谢绝转载——彭雷
双胍类降糖药的发现
山羊豆类植物,如法国丁香是古代的“民间偏方”,很早就被用于治疗糖尿病。双胍类药物同时也包括多种化合物,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和丁双胍等,他们最早也从类似植物药材中提取,其中包括法国丁香、芦荀等。
34、癸烷双胍
19世纪末期,人们从这些天然植物中提取了胍类化合物。维也纳大学的Karl Slotta在胍基上增加聚亚甲基链,合成了缩二胍类化合物,并发现这类化合物具有降糖作用。1926年,E. Frank在波兰布雷劳斯的Oskar Minkowski'的诊所工作,他用双胍类药物作了降糖药的临床试验。而其中Synthalin(癸烷双胍)引起了他的兴趣。1927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传出消息,癸烷双胍治疗糖尿病有效。同年,Elliott P Joslin也在美国发表结果说其有降糖效果。同年,柏林的先灵AG药业把它推向市场,治疗轻度糖尿病。但它具有较大肝脏毒性和肾脏毒性。
先灵AG药业公司的研究者于是将其聚亚甲基链稍加延长,形成了另一个化合物,被命名为癸烷双胍二号(Synthalin B)推向市场。但其肝毒性仍无法解决。结果二者先后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退出市场。
后来微生物学家发现锥虫生长繁殖过程中会需要大量的葡萄糖,于是研究人员开始研究癸烷双胍治疗锥虫病。经过结构修饰,得到了潘他米丁这种药物,用于治疗锥虫病。目前潘他米丁也用于治疗AIDS引起的肺原虫感染。
35、苯乙双胍
1957年,在美国维生素集团工作的Ungar, Freedman 和 Seymour Shapiro发现了苯乙双胍,1958年临床试验显示苯乙双胍治疗糖尿病有效,但有一定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苯乙双胍由Ciba-Geigy汽巴-嘉基药业作为降糖药推向市场,但因为它可以引起乳酸中毒,并且50%的病例会死亡。1970年代,FDA下属研究机构建议禁止苯乙双胍,但汽巴-嘉基公司持有异议。1977年5月,美国FDA将其撤下市场。但直到目前,中国、意大利、巴西等多个国家仍在使用。
36、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除了降糖外,还能够保护心血管。它可以降低LDL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并且不影响体重。二甲双胍的副作用小,较少引起低血糖,不良反应通常为消化道的不适。
1922年,Emil Werner 和James Bell首先报道了二甲双胍,他们通过合成N,N-二甲基胍得到。1923年,英国爱丁堡的一些研究者确定了山羊豆碱(从芦荀中提取分离)的结构。而山羊豆碱的结构与二甲双胍相似。
图1:山羊豆碱。
图2:二甲双胍
Georges Tanret在1927年发表了自己对于山羊豆碱降糖的动物实验结果。Müller和 Reinwein也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他们还做了少量的临床试验。
1929年,Slotta 和Tschesche通过兔子模型研究缩二胍化合物的降糖作用,他们发现二甲双胍作用最强。但对二甲双胍以及癸烷双胍等化合物的研究,很快被胰岛素研究热潮所淹没。癸烷双胍又因毒性大而退市,而二甲双胍则被遗忘了二十年之久。
1940年代末,二甲双胍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1950年,人们发现二甲双胍不会降低动物的血压及心率。同年,菲律宾医生Eusebio Y. Garcia相信二甲双胍具有抗感染、抗病毒、对抗疟疾以及退热和止痛作用,于是他用二甲双胍治疗流感,结果发现病人的血糖降低了,但并未引起其它的不良反应。
法国糖尿病专家Jean Sterne在医院实习时,就研究山羊豆碱的降血糖作用。后来他在巴黎Aron实验室工作,开始从事双胍类化合物降血糖的研究。1957年,法国内科医生Jean Sterne发表了二甲双胍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有优异的降血糖效果。他为二甲双胍起名“Glucophage”,意为葡萄糖吞噬者。
1958年,它被引入英国,由Aron实验室在英国的一个叫Rona的分支机构销售。其它双胍类药物也很快进入市场,但1970年代,苯乙双胍等均因副作用而退市,二甲双胍也受到了影响。1976年,牛津大学教授Robert Turner等人领衔,开始了史上最大的糖尿病临床研究: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从流行病学角度,对糖尿病治疗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从1977年开始,直到1998年才出正式的报告,对二甲双胍的治疗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期间,多个研究团队也对二甲双胍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非常好的结论。
而美国直到1994年才批准二甲双胍,由百施美-施贵宝推出。二甲双胍目前还是世界上处方最多的降糖药。2010年美国就开出了4800万个二甲双胍仿制药处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