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溪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卫军英 博客原名整合营销传播研究。

博文

秋天最需记忆的是给人生来点诗意

已有 5264 次阅读 2016-10-24 08:41 |个人分类:诗词歌赋|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最近一段时间的感受似乎都与秋色有关。秋天的寥廓,秋风的凉爽,秋桂的飘香,秋水的苍茫,秋雨的惆怅。每日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总觉得所谓正业的日常事务和学术专业,像是已经成为某种生命的消耗,侵占你的精力充斥你的时间,但却不会留下更多的记忆符号。在大约几天无诗之后,昨天周日自觉有一种浑浊感。想到前些日子的桂花飘香,想到近日秋雨中零落的一簇簇桂花,有天夜里竟然进入梦中。于是不能不写点什么,为了保护心底的那片诗意。

[重阳逸兴高致,无奈难抛闲情]2016.10.09.

清早起来便有意登高,一早便到办公室忙到午后,匆匆奔灵隐驻车,欲觅大和尚未遇,径向后面北山寻韬光寺。一路上行,深感白居易诗中所说之景状: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韬光下来又往北面上飞来峰,多少年来大概还是第一次这样,站在南山飞峰之上北望灵隐。想到当年白居易贵为一方刺史,在杭州至少曾对两位禅师前倨后恭,一位是凤林寺的鸟窠禅师,还有一位便是韬光禅师。向日曾讥笑乾隆皇帝,据说有诗43000余首,一个人都快要赶上整个全唐诗数量了,却是没有一首能让人记住。此君尤爱题字,六下江南竟八上韬光,题诗中有一句“云林境已幽,韬光幽更极。”原本挺好的意象被他给糟蹋了。不过他话说的倒是有道理,韬光之深幽,令人自有绝俗之感。可奈我俗缘未尽,红尘偏是闲情,虽有云林般若之意,却不能在此体会韬光禅师当年的高情,辜负了桂花飘香,东篱菊黄。喟然归来命诗一首:

寒露连秋桂子香,登高欲远觅重阳。

东西鸣涧听流水,南北天阶上韬光。

万里江潮来入目,一襟浩气接苍茫。

云林向晚长思忆,可奈闲情负菊黄。

[花了三个小时算冤枉吗?]2016.10.11.

用几张图片象征今天的曲折。待开始着手重拾《整合营销传播:模式与应用》的写作时,发现已经整整隔壁一年多,上次文本存档的时间是2015年8月19日。家里电脑和办公室电脑所用的是不同的word版本,兼容中脚注格式出现了问题,脚注线怎么也左対不齐。无数次百度操作,问了上网络新闻编辑的老师,都没有解决。页面完美主义是我早年养成的癖好,无数次的努力,最后终于算是解决了。中午没有挪动,下午会后又整,前后三个小时。寻又接电话老人发烧急急忙忙要处理。这般折腾是值还是不值呢?

[紧张一天没有吃饭竟没有饥饿感]

听说人紧张了就不感觉饥饿。早起吃个苹果便上班,开始一天的忙碌。各种沟通。整理书稿。穿插杂务。折腾word文档。没有中饭也没有午休。满脑子浑沌,下午开会突电话,老父发烧。电话中断,匆匆归家。药店买药。疾驰小和山。路上担心误事,推掉明天上午博士后出站答辩。不知为何,竟肚子胀鼓鼓的。夜色中山下水边,独坐栈道上,静听秋虫呢哝,溪流潺湲。可以闻到桂花清香,读一首石浦港的长诗,空气清新。也许过会肚子会饿起来。

[也许这次我的预见比马云更有洞察力]2016.10.14.

这些年一直很佩服马云对未来的洞察力,但这一次我对结果预见,却与他截然不同。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这五个新之中,我第一次认识到新能源,王坚博士讲:新能源不是传统的石油煤炭电力,而是大数据。前者用过即消耗了,而数据可以重复使用。第一次技术革命增加了体力,带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技术革命缩短了距离,带来了二次大战。现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将改变人的智能——我认为其结果是,人创造出超越自己的智慧物种。也许我们不必用传统的物种概念,总之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正在以疯狂的加速度走向灭亡。马云幻想人类有文化可以控制智能的目标,可悲的是他没有意识到,一战二战时期的人类,也同样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如果说那时候的战争,还仅仅是炮火毁灭数以千万的人,智能时代的战争则超出百倍。更何况毁灭可能不是来自人自身,而是来自于新的智慧体对生命程序轻描淡写的一个代码输入;或者是来自宇宙力量的一个颠簸。我只知道这个卑鄙的物种要灭亡,既然无法逃避过去,同样无法逃避将来,这是人性的逻辑,也是宇宙的逻辑。至于如何灭亡就没有必要管了,这一天不会迟于本世纪末,不到一百年。

[桂香月影。命运轨迹是个闭环]2016.10.17.

昨夜月光,想到周邦彦说的桂华流瓦。早晨打开窗户,桂香毫不吝啬的扑面而来。看科技早报芯片巨头高通并购恩智浦(NXP),想到人生的轨迹真是一个闭环。早先从尔湾到凤凰城的飞思卡尔,留恋南加州尔湾的环境,又禁不住飞思卡尔在芯片行业的引领,于是向往更领先在圣迭戈的高通。其时高通全球受阻应聘正遇裁员。高通没去成,但不久恩智浦NXP却并购了飞思卡尔。离开凤凰城已成为恩智浦的飞思卡尔,回到杭州发现中国公司更烂,于是跑回上海恩智浦。总说是欧洲公司不如美国公司,没想到几个月后欧洲的恩智浦就被美国的高通并购。会不会再走一个闭环,有一天跑到圣迭戈呢?出门桂花树下过,小区桂香,路上桂香,校园里也是桂香。看可否用《解花语》或者《桂枝香》填词一首。

[解语花。不负桂花长相约]

清晨桂香入室,令人心旷神怡,念及昨夜月色清圆,遐思无限,想今日必得填词。惟桂枝香与解语花词牌,友人建议[解语花],上午忙碌没有顾上。下午穿过天桥行政楼开会,更是桂香沁人。想心属桂花,愿年年相约,[解语花]此调首填,也是不负桂花之意。词中陇字仄声未工声,茗清人淡之淡合今韵,然于词林正韵则属第十四部。


    《解语花》(寄语桂花)


  秋风渐冷,晓色临窗,高阁香弥漫。

  唤谁与伴?来相约、记得旧时心愿。

  觉陇花满。绿树下、茗清人淡。

  顾盼间、谈笑如风,万事无牵眷。


  堪忍浮云飘散。夜月潜桂影,遐思天远。

  琼宫婵媛。纵萧瑟、休道天寒花浅。

  襟怀缱绻。向梦里、几番呼唤。

  且寄她、一曲清吟,逸韵飞书院。

朋友笑问,咋就这样婉约呢?答曰:想桂花呗。又说:桂花不是天天见?回曰:每天上班就是浊气俗气,桂花也污染啦!念及此再附一绝:

欲寻满陇桂花雨,可奈红尘羁绊身。

细蕊萦怀知旧约,含香不识那时人。

[人生闭环新证。图片和内容无关]

临睡前感叹一下:前两天说人生的轨迹是个闭环,今天晚上两件事连发,再次证明了我神一样的预言。下面这张是大广赛下午在我们学院巡回,主持的是我们广告专业的学生。我作为东道主致辞,即兴感慨了一下自己过去的广告生涯。突然想证明我人生箴言的,这事儿也与广告有关。

[给一位博士论文准备者的留言]2016.10.19.

貌似去年这位在几个开题中最充分,现在也很正常的遇到纠结了,早上随手写了几句议论附在这里。配图照片借用北美西木博士。我留言的一段话是:其实有价值的研究,大都来自于怀疑和否定,甚至发现某种既有观点存在的纰漏。而且总有人说书太多知识太多,似乎没有读很多书就无法做出学问写出好论文,这很可能是领悟力和创造力欠缺的表现。书太多知识无穷尽,我就不赞成一味读很多书,关键在于如何感悟和把握,融入自己的认知系统。实际上以目前的学术水准衡量,一篇较出色的博士论文也许最重要的不是看了很多书,而是想透了某个问题。当你很专注的思考和体验某个对象,从中领悟到属于自己独到的见解时,创新也就自然而然啦。先不要想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所有方法不过是八股而已。

[每个校园里都是清香的桂花]2016.10.20.

第一次去浙江财经大学的校园,感觉在下沙几所大学里格局算比较好的。我喜欢树,只要树多感觉就好。迁往下沙的大学,经过十多年后都已树木茂盛了。这个校园里有一个湖,据说是当年巨资挖掘的,此番前去的人文与传播学院就在湖边的楼上。桂花如此之繁,可惜在秋意渐深的雨后,一簇簇地落在地上。零落在地依然清香不减。匆匆行走一圈财经大学,又驱车小和山关照老人。来回两百多里,这大概是我最近一些年开车最长距离。

[还记得那个和你的约会吗?]2016.10.24.

仿佛有一个约会,永远也没有如期。这是四十年前舒婷的诗。约会西溪也有十多年,记得当时的愿望是,溪山深处,一杯茶一卷书,几个好友,任意清谈,消磨余年。我甚至还想象过,随车带座椅吊床,安装饮水设备。我从十六岁下乡算起,除去大学研究生时间,工作已满三十年,可怜还要干好多年方能退休。苏轼云: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以东坡之旷达,尚且如此,何况我辈乎!前日秋雨桂花零落成簇,夜来竟梦里落花,欣然感慨,惜未成诗。几日无诗词,颇有混浊之感。今日节令正当霜降,午间西溪一行,遂为三绝,乃续成日前之思。


云暗楼台小径风,凭窗俯望意忡忡。

梦残昨夜桂花落,犹有余香秋雨中。

花落随风人未闲,萦怀满目向溪山。

江南节令从来晚,鬓染轻霜不许斑。

西溪久向约云烟,独倚檐亭看陌阡。

清茗携身书一卷,长天暮色任流年。


却说此诗原本胸臆是很开阔的,但发出来马上意识到,末句一个残年似乎用语太重,蒙厦门大学王依民吾兄指出,浙大新闻系李岩教授亦言及此句颇有强作愁之意。其实本无多少愁,奈何不自由。遂改一个字:长天暮色笑流年。浙大中文系陈兄建新调笑曰,应改为“长天暮色正当年。”建新是我硕士时同寝室者,四个人中年龄他最大我最小。又有司法厅钟云伟君谓,可否改为“伴流年”?也是很好。可怜我一个残字,毁了多少美丽梦想。都怪我受辛弃疾句式影响,顺手就写了个残年,辛弃疾是这么说的: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话说改了笑字似乎也不好,有斧凿痕迹。李岩教授问:笑若惊了云烟如何是好!有道理,那就不笑吧,顺其自然:长天暮色任流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418-1010503.html

上一篇:见此茫茫,宇宙人生尽入眼底
下一篇:辗转人生澹然从容是一种风度
收藏 IP: 219.82.6.*| 热度|

10 李颖业 刘旭霞 鲍海飞 钟炳 周金元 蔡庆华 雷栗 柏舟 anran123 Xiaoqiaorenji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