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人关心的话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pzeng 写“正能量”博客,做“富营养”科普

博文

从小学好古文受益终生 精选

已有 5322 次阅读 2014-9-11 08:18 |个人分类:生活杂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传统文化, 古文

我小时候求知欲十分旺盛,每学期的语文课本上仅有的几篇古文和诗词都被我背得滚瓜烂熟,但这点“小吃”很难满足我的好奇心,于是想方设法寻觅更多古书典籍,有时甚至跑到废品收购站淘书,为的是要“饱餐”一顿。我还多次死乞白赖地求同学借读古典小说,更犯傻的是从同学那儿借到一本成语词典,居然没日没夜地把所有词条都抄了下来,现在所理解的“爱屋及乌”(按拼音被排在词典前面)这个成语就是那时候记下来的。记得我还只有几岁就能给人讲“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对联故事。

我写文章很喜欢引用成语和熟语,大概也是小时候博闻强记打下的根底。记得那时候上语文课,我写的作文常常成为老师讲解的范文,而且经常参加作文比赛并取得好成绩。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年高考语文中的一段文言文,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翻成白话文。诸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现在看到别人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我只能佩服和欣赏,根本谈不上活学活用了,因为已经记不住了,可见儿时的刻苦用功是多么重要。

我们那时候还习书法、练珠算,虽然现在用电脑打字、算数,毛笔和算盘都用不上了,但写字锻炼了自己的专注,如同钓鱼培养耐性一样。同样,打算盘也能通过活动手指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这对于提高学习成绩也有间接效果。说实话,我当年写得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盘还是觉得很有成就感的,可惜现在的小学生可能都没有这样的拿手绝活了,更不用说知道何为宣纸何为砚台,连外国人津津乐道的中国功夫和孔孟之道也早已在中国本土式微了。

在如今的中小学校,文言文几乎在语文课本上绝迹,这不利于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自己的历史,甚至于他们连阅读近百年前的文献都有困难,谈何了解和熟悉?中国大陆的简化字也用了几代了,现在的中小学生可能没有几个能认识繁体字的。可是,要阅读古籍就必须通繁体字。这对于那些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学、历史学、中医学、考古学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必须在中小学阶段打好基础。正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国人最缺的是“礼仪”和“人伦”,过去的“破四旧”和“打倒孔家店”已经把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中国人在公共场所的言行已经远不能跟周边文化背景相近的国家或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居民相比。这不是中国人天生素质不行,而是受传统熏陶太少。虽然《三字经》、《弟子规》中的古训不一定全对,但其中还是有一些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经验总结,细细揣摩,必有收获。

“温故而知新”。重温经典不等于守旧,更不意味着倒退。做人既要向前看,也要向后看。读书既要读古书,也要读今书,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中国人在全世界建立无数孔子学院,却在家门口让自己的弟子不知何为中国文化岂非咄咄怪事?一个不重视历史、不珍惜祖先遗产的民族是没有教养的乌合之众,也得不到世人的敬重!倘若如此,谁该问责?《三字经》上早已写得清清楚楚:“养不教,父之过”!请问某些反传统文化的父亲们,你们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没有家教、不懂礼貌的人吗?


附:看完台湾传统文化方知大陆“四不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238-826745.html

上一篇:中医之我见(5)经络学说今解
下一篇:健康新闻(6)吃高DHA母乳的孩子才聪明
收藏 IP: 219.130.237.*| 热度|

38 刘全慧 徐耀 李伟钢 骆小红 李轻舟 白图格吉扎布 陈小润 李景果 吕喆 喻海良 李泳 葛兆斌 侯沉 王荣林 科学出版社 王善勇 陆雅莉 武夷山 董侠 冯珞 曹长青 庄世宇 李土荣 赵斌 丁大勇 王修慧 李天成 郑小康 王春艳 李宇斌 张海权 XuexingLu jlx1969 luxiaobing12 yzqts rfm2007 yunmu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4: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