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出東方-MZLSHU(上海大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zlshu007 寧静致遠

博文

怎么跟进最新进展-从研究生到研究者 精选

已有 7784 次阅读 2016-5-10 07:20 |个人分类:科研历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其实这个不应该是个问题。

但是对来说曾经是个问题,对我的学生来说基本是个问题,但不是个大问题。

那年那月

硕士生阶段(1993-1996),其实不会去问:为什么做这个课题?

其实是导师交代好了,就做这个题目。

我当时所在实验室是酶工程实验室。当然是蛋白质和酶方面的研究。

导师姜涌明先生对亲和层析等有研究,以壳聚糖为载体来研究。

所以我的题目就是:以壳聚糖为载体纯化凝血酶(其实是酶原)。

当时在图书馆查文献,这个时候也只能在图书馆查。主要是期刊文献了。

纸质版的文献到了我手上,一般都是过了一年或两年的文献。

还记得当时在学校图书馆,我看的是上一年的NATURE, J Chromatography 等。 

读了文献,发现基本别人好像都做了,那我还做什么。很沮丧。

不过导师说:开始读文献都这样。觉得世界上别人都做完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后来,做做发现,其实很多文献他们没有说清楚,甚至是不准确的。

因此,当时获取的途径就是:老师和图书馆。

互联网初期

当时1999年,读博士期间。

文献可以在网上查找,但免费全文很少。

后来导师和师兄以及所里的老师都提到过,可以写信给作者要。

到了研究后期,主要是太需要文献了,虽然当时感觉英文不是很好,但是我还是写了。

所以我在博士期间,真的写过好几份信。

印象最深的是:英国的David Baulcombe教授,就是在SCIENCE发表过RNAi的科学家。

(Professor Sir David Baulcombe  http://www.plantsci.cam.ac.uk/directory/baulcombe-david/)

收到我的EMAIL后,居然将他发表的相关文章都寄来了。

很多有彩图,当时感觉非常漂亮的期刊,梦想我有一天也能发表这样的文章。

他的这些期刊文章,我现在还保存着。

目前的情况

己做研究,从博士后到现在带研究生。

发现如果不读文献两个月,几乎无法带研究生。

甚至上课都觉得没有底气。因为不知道目前科学发展到什么状况。

学生是要听一些现在学的跟当前有什么用的东西,当然基础必须学好。

所以必须坚持看文献,这是起码的要求。

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查到一篇文献,但找不到全文的状况经历。

不过现在应该基本不会这样了。

主要途径:

1.Pubmed查找:这个是比较全的,大家都知道。

2.写信给作者,基本都是成功的。

3.没有全文的,求助科学院的同行们:科学院的数据库比较全,沾点光。

4.再没有,求助学校图书馆:

我们学校基本上著名的数据库是有的,学科侧重不同,所以有的是查不到的。

据说买数据很花钱的。不过图书馆好像有文献交换的通道。

5.在researchgate的相关关注对象:这里主要是研究领域最相近。

其实理想的就是同行交流,当然应该是free的。

6. 参加国际会议。

这个成本比较高。(这一条是后补充的,2016年5月24日,AACR会议后想到的。)

既然可以同行评议(应该是免费的,比如审稿),为什么不能有同行文献交流的平台。

目前我们基本能跟上最新的研究进展,这也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前面说的研究生的小问题是:不敢和老外交流,就是写信等;没有查文献的冲动。

当然一些比较令人无语的国内数据库基本不用了,主要也是适应新时期的需求。

这个是我这些年的文献使用变化,对于文献专家来说不值一提,仅供回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7522-976164.html

上一篇:关于进化论的困惑-达尔文的犹豫
下一篇:为什么写文献综述-从一篇投稿谈起
收藏 IP: 180.168.188.*| 热度|

8 许培扬 钟炳 蔡小宁 姚伟 黄永义 史晓雷 郑斌 农绍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5: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