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收到一个微信:Goodbye HOUSTON!
。
夜晚的休斯顿机场(来自博士的微信)
又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是在休斯顿一年多,取得最多的就是机场接朋友和家人,估计和去Chinatown差不多。陌生,是我基本跟着路线走,只是回国前在机场买了免税的东西。
发微信的带着我一起做实验的D Pan博士,现在应该可以这么称呼了(拿到了Ph.D了)。
他去最好的医学院Harvard University医学院的肿瘤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其实这个地方,在09-10年的时候,假期的时候去过,真是很好科研的地方。
思维敏锐
刚去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时候,老板让跟着他做。
因为知道我几乎就是啥也不知道的一个科研起步者,虽然也号称博士副教授,但是国内确实参与分子生物学的科研少得可怜。
出见到他,其实跟我自己的硕士生的年龄差不多大。
现在回想起来,很是佩服DENG,要带领我这个岁数大,英文不好,反应迟钝的人做实验室多痛苦。因为他太厉害:一篇文献很快看完,老板要写篇英文综述,一周搞定。
计划周详
基本能够预计半年一年的工作:
他说这个得益于在研究生开始时候整个研究生院的轮转,这个时候也是可以选导师的时期。
也就是说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最后他选择了林先生的实验室。
劳逸结合
每周六必定一场足球,一些活动也经常参与。
工作日安排紧凑:早上先准备工作,空闲时间看文献。白天紧张工作,在6点左右回;晚上需要时候在到实验室。
一直这样坚持。
每周的工作汇报,很不错:当时就是很惊讶,没看他怎么忙碌,但成绩显著。
志向远大
我们常常聊一下,我回国后应该如何做科研。而他将来想做什么。
这次去好的研究所去做博后也是他的志向之一。
祝福,朋友!
因为年轻,未来等带开创。
志存高远,前途不可限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