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出東方-MZLSHU(上海大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zlshu007 寧静致遠

博文

新闻背后-科普的必要性

已有 2766 次阅读 2015-10-15 05:26 |个人分类:课堂内外|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三则新闻所看到的:

1.从上海确诊H1N1病例看生命科学的普及

“2009527日下午,本市发现又一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当天下午将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复核确认检测。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流感中心采用RT-PCRReal-time RT-PCR方法对该标本进行检测,显示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市卫生局立即组织市级专家对该名患者进行再次会诊,根据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及国家流感中心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后,判定该病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http://sh.sina.com.cn/news/h/2009-05-28/1623112151.html

甲型H1N1, 即国际上通称的A typeH1N1

一直搞不懂为什么非得叫甲型。如果说乙肝对应应该是B 型肝炎等,以往怕公众的英语水平不够,说出乙型也可以。但是现在普遍接受了26个英文字母了。前面是甲型,后面接着就是HN也许传播中华文化吧

H 是血凝素的英文词头,N 为神经氨酸酶的词头,皆为病毒膜组成蛋白。

RT-PCR:RT为反转录, 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为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Real-time RCR 即实时PCR检测当前病毒核酸的含量。

核酸: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有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只能有一种核酸。流感病毒是RNA病毒。

结果为阳性,意味检测到了病毒,再根据各种步骤确定,宣布是否为患者或携带者。

看来经过非典(SARS、禽流感和H1N1后,公众科学素养会有普遍提高。起码一些名词很熟悉了,不知道是否如此?



2.爱因斯坦是研究啥的?

武汉调查称16%大学生认为爱因斯坦研究生物学

http://news.sina.com.cn/c/2009-11-15/032319049212.shtml

这个可能有几个原因:调查的题目设计调查的对象被调查者是否认真对媒体的宣传 电视等媒体一直宣传科学家在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那么可能认为爱因斯坦就是研究生物的。也许爱因斯坦活到现在,或许他会转而研究生物学,就像二战结束后,很多物理、化学家开始研究生命科学一样。



3.科技新闻中的错误

某门户网站报道了艾滋病病毒HIV的最新进展:科学实验首次见证艾滋病病毒诞生过程http://tech.sina.com.cn/d/2008-05-27/15422220346.shtml

显然这篇文章是科技报道,但是看了以后让人大失所望。主流媒体的科技报道居然出现不少常识性错误。

 从文章来看本文作者并没有去看发表在Nature上的网络版的文章,估计也是从其他途径得来的。 文中所述惊人的发现是科学家见证了一个病毒粒子的形成过程,采用了先进的仪器。

一些不该发生的学术错误

1研究小组用人体免疫缺陷病毒蛋白谷氨酸蛋白做了实验

实际上谷氨酸怎么算也不能是蛋白,只能是氨基酸。原文是病毒的gag 蛋白,不知道是不是看成了gluglu表示谷氨酸。只要学过生化的都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2研究人员在蛋白分子上涂上荧光"

如何涂?实际上是接了外源的GFP蛋白(绿色荧光蛋白,钱永健因为此获诺贝奖),可以发荧光。

3"病毒蛋白分子从细胞壁中分离了出来"

HIV(艾滋病病毒)攻击的是人体或动物的细胞,动物细胞是没有细胞壁的。

科技报道还是要认真些!毕竟读者没有很专业的知识去分辨。

原作发表于2009年,3篇博文合并而成。

科技报道原文:

近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一位病毒学家和一位生物物理学家,利用一种特殊的、只照亮细胞表面的显微镜,亲眼见证了几十个分子在一个活的细胞表面聚集,最终形成一种可怕的病毒——艾滋病病毒的过程。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艾滋病病毒的产生过程,将对艾滋病的治疗和治愈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真的能看到一个病毒的诞生过程了!”

  见证这一惊人发现的科学家分别是病毒学博士后儒佛内和细胞生物物理学实验室主任桑迪·西蒙。他们的发现已被刊登在《自然》杂志的网络版上,这也许不仅仅是数百万艾滋病患者的福音,更可能改写科学家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他们的试验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儒佛内说:“使用这项技术几乎没有任何局限性。”“现在我们真的能看到一个病毒的诞生过程了!这将使我们能够解释很多过去根本解释不了的问题,不论在病毒学领域,还是整个生物学领域。”

  艾滋病病毒简称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国际医学界至今尚无防治艾滋病的有效药物和疗法。因此,艾滋病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上世纪80年代初期,法美科学家首先发现艾滋病。25年过去了,艾滋病已在全球夺命2500万,死亡人数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HIV病毒形成仅需5-6分钟

  西蒙解释了他们的实验。“用于这项技术的显微镜不同于传统的显微镜。传统显微镜一般会照亮整个细胞,而这种被称作‘全内反射显微镜’的新显微镜,仅仅照亮聚集HIV病毒的细胞表面,从而把注意力放在细胞表面及其细微的细节上。”

  当一束光透过镜片射向细胞表面时,来自光的能量会笔直地向前传播,照亮整个细胞。但是当这束光被折成一个角度很小的锐角时,光的能量就会仅从细胞表面反射回来,而仅仅照亮薄薄的细胞外壁。他们不断调整折射角度,得到了不可思议的结果。

  这对组合最终成为了第一对记录HIV病毒形成时间的人。他们的结论是:HIV病毒从开始到最终形成,一共只需要5-6分钟。“过去,我们对病毒形成的时间一无所知,这是第一次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病毒实体的诞生。不仅仅是HIV,还包括所有病毒!”

  HIV病毒在细胞表面形成

  为证明病毒是在细胞表面聚集形成,而不是在细胞内形成,研究小组用人体免疫缺陷病毒蛋白“谷氨酸”蛋白做了实验。研究人员在蛋白分子上涂上荧光,放置在细胞内紧贴细胞内壁的位置。由于分子聚集在一起时,荧光的色彩会发生变化。当足够多的这种蛋白分子聚集在一起时,它们会连接在一起聚集成一个球形。因此通过看分子是在细胞内还是细胞表面聚集,就能判断病毒形成的具体位置。

  他们发现,病毒蛋白分子从细胞壁中分离了出来,游走到了细胞表面,进而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包,最终这个大包从细胞表面分离出去形成独立的具有传染性的病毒体。从这个角度来说,病毒体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不再与形成它的母体细胞有任何的液体交互。

  通过这些光学和生理学手段,研究小组最终观察到了病毒聚集、形成包状物、最终脱离母体的每一步,从而了解到了病毒的整个生命进程。洛克菲勒大学反转录病毒实验室主任保罗说:“我认为,一旦你真的看到了这一切,而不仅仅是通过其他技术推理手段想象它们发生的过程时,你的整个思维方式将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2008年05月27日 15:42  国际在线 (这条新闻现在居然还活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7522-928219.html

上一篇:月亮之上-将名字写在月球的中国人
下一篇:读书,写书,讲课--朝花夕拾
收藏 IP: 180.168.188.*| 热度|

1 文克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