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甲骨宾组的八月乙酉夕月食和十二月己未夕皿庚申月食,前文说明,倘若纪日干支曾出现间断,仅可能序号向前移动20,且癸未夕月食将与乙酉夕月食同在BC1246。贴出后又补充说明:甲午夕月食同版有"己丑卜,宾贞:黍烝于祖乙",据此冯时先生认为甲午夕月食应为一月 [1]。黍烝似不能肯定在一月,总该在收获后不久(依笔者选择的月食该卜辞在现公历12月2日);若干支前移序位20,甲午夕月食就是月食表中的甲寅夕月食,选择 BC1242.03.20但已远离收获季节,而BC1217.11.04 需要贞人宾在职40年。该月食没有合适的年代也就表明干支不可能前移序位20。不过,问题仍有难解之处,再略作解释如下。
1 下图圈出的字体主流意见似乎释读为“皿”,表示“向”或“及”;不过,也有称该字为祭祀的“示(主)”或表示天气阴沉。昨晚从超星图书馆读到文[2],说该字与“皇”相近,表示月满的“望”,立论的“关键证据”就是两版中月食刻辞“己未(56)夕A庚申(57)月有食”,但未能注意到同版“癸未(20)卜,争贞:旬亡祸?王占曰,有祟。三日乙酉(22)夕A丙戌(23)允有来入齿。十三月”也有该字,而日期绝不可能为月半。
[1] 冯时. 殷历岁首研究. 考古学报, 1990,(1):19-42
[2] 陆星原. 卜辞月相与商代王年.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4. PP27-35
[3] 刘次沅. 从天再旦到武王伐纣——西周天文年代问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P175
[4] 张培瑜. 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 郑州:大象出版社, 1997. P1093
[5] 张培瑜. 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 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 1990. P985
[6] 张培瑜. 中国先秦史历表. 齐鲁书社, 1987
[7] 江晓原,钮卫星. 回天——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P159
[8] 張軍濤. 新綴賓组卜甲一則及試讀.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 2020,(2):51-56
[9] 朱桢. 贞人非卜辞契刻者. 殷都学刊, 1986,(4):19-23
基于文[3] 月食表,笔者选择该次月食在BC1259.8.22,食分0.55、食甚18:39、复圆19:56,而安阳日落19:16;不过,文[4] 给出的是食分0.557,食甚17:49,复圆19:06,乃是安阳不可见啊!?其间缘由似该做个交代。
月亮潮汐引起地球海洋的水体摩擦而自转变慢,一年的长度每百年增加约0.6秒,三千年的累积已达七小时;另一方面,月球的势能逐渐增加而远离地球,但转速降低。天文计算所需的修正参数仍在研究之中,上述殷商月食的时间差异仍属于误差范围。文[3] 称采用了“最新研究结果”,而文[4] 与1987年、1990年的文[5,6] 所用参数相同。又, BC552.8.20 曲阜可见日食,文[4,5]的食甚时刻皆为14:33,而《回天》利用从美国购买软件计算结果为15:02[7]。后者的时间修正参数与文[3] 协调。
假如BC1259.8.22月食真是安阳不可见,那么在BC1300~BC1180 的一百年二十年间,笔者没有找到“与八月乙酉夕月食岁首协调的”十二月己未夕皿庚申月食。这是问题的关键。
2 部分甲骨卜辞的年代也可以为纪日干支的连续提供参考,假如可依据分期确定年代先后。此前说过,大龟四版之四有贞人争、宾、古等五人。基于十二月癸酉(10)、十三月癸巳(30)和二月癸酉可知十三月和一月共有五癸,岁首只能是癸卯(40) 或甲辰(41);朔日可能是辛丑(38)、壬寅(39)、癸卯或甲辰。因有闰十三月,故而岁首朔在9月20日之后:
BC1295.10.13癸卯,BC1269.9.26癸卯,BC1259.10.5甲辰,
BC1238.10.13 壬寅,BC1212.9.25 辛丑,BC1202.10.5癸卯。
选择岁首朔日BC1238.10.13 壬寅较为可信,而BC1259.10.5甲辰即己未夕皿庚申月食的次年稍显勉强:月首癸卯(40) 或甲辰(41)时朔日甲辰可能性较小,三位贞人争、宾、古都在职30年以上也不容易。
倘若干支有序位20的前移,则可选岁首朔日如下,后两者与己未夕皿庚申月食相距过远,贞人争需要在职47年和57年,这是不容易的。该版有五位贞人,或许时间居中。
BC1257.10.12壬戌,BC1231.9.25辛酉,BC1221.10.4癸亥。
再如张军涛先生新缀宾组甲骨[8] , 10条卜辞完整。基于卜辞(3) 和 (8)的十月、十三月癸酉可以确定,十一、十二月只有五癸即59天,可补出所缺的十一月癸巳和十二月癸亥;基于大小月相隔布置确定岁首干支为壬寅(39),朔日干支庚子(37)、辛丑(38)、壬寅。文[8] 所列卜辞(8)、(9) 似前后有误,否则十一、十二月只有四癸即49天,并不是两个29天的小月。
因有闰十三月,故而岁首在儒略历的9月20日到10月15日。考虑到贞人古(中/口) 出现在乙酉夕月食、大龟四版之四,岁首朔日可选者为BC1248.10.03庚子、BC1212.09.25 辛丑、1238.10.13壬寅。后者朔日与岁首相同,且是大龟四版之四最优解,故而舍弃。
倘若干支有序位20的前移,则岁首壬戌(59),朔日庚申(57)、辛酉(58)、壬戌。可选者为BC1267.10.3庚申、BC1231.9.25辛酉、BC1257.10.12壬戌,后者舍弃理由同上。
3 学界认为干支纪日应该连续,并在此假设下研究青铜器铭文和甲骨卜辞上的历日,但现在只能确认自鲁隐公三年(BC720)至宣统三年(AD1911) 干支纪日没有间断。笔者目前的认识是,倘若干支曾出现间断,则只能前移序位20,但可能性是极小的。
如果能够确认甲骨分期与表中年代明显不符,那么就可以为判断纪日干支有无间断提供参考。不过,契刻者可能并非贞人[9],字体不同如上图“旬”字,不知是否影响甲骨分期的可靠性。此外,贞人古(中/口) 的字体上下分离,真是有些难解呢。
补:因找上面缀合甲骨的图片,在https://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1513.html 见到下面一版:A+B白玉崢先生綴合,张军涛先生加綴C 和D。贞人为史。查阅"曹锦炎, 沈建华. 甲骨文校释总集(卷15).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P5124"得到A 即《合补》4843 的綴合,已添在图中。
注意到卜辞④为十三月,则基于五条卜旬容易知道十一、十二月共59天;而十三月为四癸即31天。岁首为甲午(31)。相关数据已经补入前面的表中。又师历间组H22404岁首也是甲午,但年前没有闰月,因而两者不是同一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