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9年后发现数以万计的刻字甲骨,盘庚迁殷后的商朝历史,在《史记》等文献之外更有展示。为确定殷商的年代,学界已努力百年。笔者选定武王克商在BC1027,据此确定殷商各王年代如下。南庚为祖丁之堂弟,阳甲为祖丁之子,三王在位年数来自《今本竹书纪年》;其余纵向为父子,横向为兄弟。
(1) 《古本竹书纪年》“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七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数据显然有误,有二百五十三年、二百七十三年两说。后者为多数学者认同,据此确定迁殷在BC1299 。计入盘庚迁殷前14年,八代十二王287年。倘若盘庚即位时祖丁冥寿与纣王享年相当,则小乙、武丁、祖甲、康丁及其后四王出生时,父亲的平均年龄为36岁,也还合理可信——有三代兄终弟及,帝辛肯定非长子。稍后将予以详细解说。
(2) 基于黄祖甲骨卜辞的日期,前文确定文丁23年、帝乙21年、帝辛26年,年代数据与《古本竹书纪年》文丁十一年后杀周王季历和《史记》文王在位五十年协调。
(3) 《古本竹书纪年》有“武乙即位,居殷。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来朝,武乙赐地三十里,玉十瑴,马八匹”,“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以及“太(文)丁二年周人伐燕京之戎,周师大败”等, 武乙在位不少于三十五年。该数与均值相当而暂取。
(4) 《尚书·无逸》有武丁在位59年、祖甲在位33 年,学界多认为可信。参照《今本竹书纪年》选择小辛3年、小乙10年,确定武丁的年代为BC1272~BC1214,且有如下佐证。
学界多认为殷历月首为胐即新月初见之日,因天气原因可能误判,实际可能依大小月间隔设置;笔者确定殷历一月相当于夏历八月前后。据此选择宾组五次月食的时间。壬申月食为BC1282属于小乙年代,其余四次属于武丁时代:己未夕皿庚申月食BC1259,癸未月食BC1232、甲午月食BC1229、乙酉月食BC1227。贞人争在BC1259、BC1232和BC1227,贞人宾在BC1229,贞人古(中/口)在BC1227。
董作宾先生最先讨论的大龟四版之四,即《合集》1667有十月至次年五月的21条卜旬,贞人有争、宾、古等五人。基于十二月癸酉(10)、十三月癸巳(30)和二月癸酉可知十三月和一月共有五癸,岁首只能是癸卯(40) 或甲辰(41);朔日可能是辛丑(38)、壬寅(39)、癸卯或甲辰。因有闰十三月,故而岁首在9月20日之后:
BC1295.10.13癸卯,BC1269.9.26癸卯,BC1259.10.5甲辰,
BC1238.10.13 壬寅,BC1212.9.25 辛丑,BC1202.10.5癸卯。
选择岁首朔日BC1238.10.13 壬寅较为可信,而BC1259.10.5甲辰即己未夕皿庚申月食的次年稍显勉强:月首癸卯(40) 或甲辰(41)时朔日甲辰可能性较小,三位贞人争、宾、古都在职30年以上也不容易。
《合集》22404 在文[1] 和[2] 中释读不同;但前面四个卜旬可知一月仅有癸卯(40)和癸丑(50)的小月;岁首甲午(31),朔日可能为甲午、癸巳(30)或壬辰(29)。考虑卜辞为师历间组以及年前未闰,可选出五个年代:BC1283.9.30 癸巳年代过早,BC1221.9.5甲午年代偏晚,BC1262.10.9 壬辰月首偏晚;而BC1257.9.13癸巳比BC1226.10.1癸巳更合适些。
另有可确定月首的宾组和出组卜辞各三版,皆可在前述年代框架中找到恰当的位置。
[1] 常玉芝. 殷商历法研究.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288-290
[2] 曹锦炎, 沈建华. 甲骨文校释总集(卷7).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P2567
[3] 张培瑜. 中国先秦史历表. 齐鲁书社, 198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