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太清宫长子口中字形大墓,随葬器物千件以上。墓主约六十岁,为周初殷遗贵族,但器铭释读“长子”或“微子”尚未明确,国别和时代存在争论。形体较大的出土玉器适用夏尺18.5 cm 和商尺 19.7 cm;而铜器多适用商尺,仅两件无铭的圆罍和圆鼎适用周尺21.5 cm。假设微子启原名或亦名“口”即可解释
1997年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发掘大型墓室: 土坑竖穴、南北墓道;殉祭14人及狗;陶器197件、原始瓷器12件,青铜礼器85件、兵器43件、车马器80件等,玉器99件。基于墓室形制和随葬器物,确认约六十岁墓主为周初殷遗贵族,但器铭释读“长子”或“微子”尚存分歧,故而墓主以及时代均有多种解说。
笔者已利用青铜器和玉器论述商尺19.7 cm、周尺21.5 cm,以陶器和玉器说明史前曾存在尺长18.5 cm 和15.8 cm;据此对长子口墓出土器物的适用尺度略作讨论,错误欠妥之处,恳请博友指出。文中单位cm予以省略。主要参考文献如下。
[1]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口市文化局.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0
[2] 李学勤. 新出青铜器研究.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91-295
(两篇文章原载“故宫博物院刊,2001, No.6” 和“商丘日报,2006.9.7”)
[3] 韩维龙, 张志清. 河南鹿 邑县太清宫西周墓的发掘. 考古, 2000, (09)
[4] 韩维龙, 张志清. 长子口墓的时代特征及墓主. 考古, 2000, (09)
[5] 王恩田. 鹿邑太清宫西周大墓与微子封宋. 中原文物, 2002, (04)
[6] 王恩田. 鹿邑微子墓补证——兼释相侯与子口寻(腯) . 中原文物, 2006, (06)
[7] 董越.鹿邑太清宫西周大墓墓主研究回顾和指迷.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3(04)
[8] 中原文化大典·玉器,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1 玉器的尺度
前篇博文介绍的商代玉器适用尺长19.7:文献[8] 中新郑望京楼和许昌大路陈村出土青玉戈 (P118),长47.2二尺四寸欠0.8 mm 和43.3二尺二寸欠0.4 mm;妇好墓出土青玉刀 (P111)13.8 七寸过0.1 mm,青玉线纹斧 (P113)通长 19.6 一尺欠 1.0 mm;安阳小屯出土的玉戚长13.82 七寸过0.3 mm (P66)。安阳博物馆藏商玉戈长37.3 一尺九寸欠1.3 mm,首都博物馆藏碧玉戈长44.2 二尺二寸半欠1.3 mm,但戈尖似已磨圆。 总而言之,玉器可能存在制作的误差或用藏的缺损,当年尺件或许也略有偏差,但较长玉器适用尺度则没有疑问。
长子口墓出土的以下五件玉器适用商尺19.7:凸领璧280直径17.8九寸过0.7 mm,钺286 长11.8 六寸欠0.2 mm、宽7.8 四寸欠0.8 mm,玉戈289长47.1二尺四寸欠1.8 mm(援宽和内宽同为8.3 似有误),玉戈368 长24.5 一尺二寸半欠1.3 mm,玉抄209通长25.7一尺三寸过0.9 mm。器物编号参照发掘报告[1]。
不过,以下五件似适用夏尺 18.5 cm:玉戈288 通长46.2 二尺五寸欠0.5 mm,内长、宽均 7.1 四寸欠3 mm;玉戈284 通长31.5 一尺七寸欠0.5 mm,内长9.5 五寸欠2.5 mm,内宽 7.4 四寸整;玉戈362 长20.3一尺一寸欠0.5 mm;墨玉刀330 通长23 一尺二寸半欠1.3 mm、宽5.5 三寸欠0.5 mm。另有玉龙凤纹璜111 长13.9 七寸半过0.2 mm.
上图适用夏尺的玉戈和玉刀真是传世精品呢。下图的玉戈281长31.8、玉戈287长22.6,适用尺长不易判断,出土时均断裂四块而粘结复原;玉戈299长28.8 或许是未成品。此外,玉簋74 等或许随料制作,不必讨论。又,长子口墓出土8支玉戈的照片已全部给出。
2 青铜器的尺度
长子口墓主为西周初期的殷商遗族,随葬铜器兼有商周两种尺长,参见铜器尺度图.doc。
2.1 适用商尺19.7 的器物
方尊(M1: 125) 通高37.6 一尺九寸欠1.7 mm,口边22.6;圈足高11.7 六寸过1.2 mm,底边14.4 (测绘图上内腔为七寸13.79)。众多专家称方鼎和方尊是典型的商代器物,当然应该适用商尺,不必再细致解读。
铜盘测绘图与高12.4 、标尺5 协调,而与口径31.5一尺六寸欠0.2 mm 不能协调。笔者在某网站购得发掘报告[1] 电子文本,但缺乏彩页图版,且尚未找到该铜盘的照片。图和数据何者差错,不能确认,特此致歉。
将测绘图复制到WORD 文档,调整比例使图上1 cm 相当于一商寸19.7 mm,纸质打印后用尺量读整尺寸部位。显然,铜盘基准长度的设计值为:内径一尺五寸,深三寸;底圈高三寸半,圈足高一寸,两端外径为八寸和九寸。
圆尊(M1: 137) 测绘图与高25.2 、标尺10 或5 (发掘报告或简报)协调,而与口径19不能协调。依照测绘图口径和腹深都是19.7 一尺整,圈足高三寸半而底径七寸;腹部纹饰高三寸。另两件圆尊(M1: 221,127) 同样适用商尺,铭文“子”字均双臂上扬。
通常认为四耳簋为西周早期的器物,博文已介绍多件适用周尺21.5;不过,长子口墓出土的四耳簋却是适用商尺19.7。如图所示多处尺寸为整数。铜簋口径20.2 (另有簋M1:85如照片,口径 20)或因口沿侧面圆化及锈蚀而偏大,设计长度应为一尺19.7 整;耳角高于器面0.6 (报告P74),即器高13.8七寸欠0.1 mm,腹深四寸(含底壁厚度);圈足似范铸略有欠缺,圈底径九寸而足径偏小,宝鸡纸坊头BZM1:9与此类似但适用周尺。铭文单字“子”欠清晰。
2.2 适用周尺21.5 的器物
对发掘报告[1]中形体较大的铜器均进行测算,仅注意到下述两件适用周尺21.5(或有遗漏),均无铭文。 铜圆鼎(M1: 9)是长子口墓出土铜器形体最大者,重15.9 kg。在A4 页面测绘图上1 cm 为二周寸,尺寸线皆为设定的整值。铜鼎利用周尺设计、范铸没有疑问。又,发掘报告称“耳高11.6”含口沿厚度而不整;足底径6.6三寸过1.5 mm。
圆罍(M1: 248) 口径15、通高29 均与测绘图标尺相符,即测量值为15.0 和29.0,分别是七寸欠0.5 mm 和一尺三寸半欠0.25 mm;圆足底径14.9 mm 七寸欠1.5 mm。
3 讨论
学界主流看法是,铜器铭文 “长子口”即墓主为长氏方国之君主,入葬不晚于成王;但李学勤先生认为墓主为先于微子启而亡的长子,其名为“口”而死于周初。
王恩田先生将铭文释读为“微子口”,初说墓主为周朝成王所封宋国之首代君主微子启或其弟仲衍;后基于铜器形制(称M1: 84、85 四耳方座簋有误)订正为“第二代或三代微子,推测微子启的儿子名“微子口”或孙子名为“子口寻”,年代在穆昭而不能早于成康。不过,微子启将君位传给其弟仲衍,或许其子或孙不能享有如此大墓和随葬器物。
3.1 长子口墓出土的多数铜器包括四耳簋适用商尺19.7,部分内有范土而尚未使用——铭文“子”双臂上扬[2];但形体较大的圆鼎、圆罍(尚未发现其他器物)适用周尺21.5,且没有铭文——想来是周朝变更制度不久范铸。请注意,利簋、太保方鼎、何尊以及不晚于成王的(弓鱼)国铜器都是适用周尺呢。此外,墓中多件适用尺长18.5即商朝之前的玉器。
3.2 如李学勤先生引述《史记·宋世家》、《吕氏春秋·当务》等典籍,启与纣王一母同胞,但启出生时其母尚为妾,而纣生时母已为妻;父母欲立启为太子,但遭到太史以礼法“立嫡不立长”的反对。
遥想三千一百年前,启以长兄身份“规劝”小弟纣,而纣以帝辛身份将启外封而名其地“微”,使其有“微子”之名。商末“微”字含义或许有“隐匿、不显”乃至“细小”之意。《诗经》有五首诗(?) 多次使用“微”,其中《豳风·七月》作于西周初期或更早,“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微行就是小径。
商都多次迁移,或与黄河泛滥相关;第六个商都在今曲阜。微地距殷都一百六十公里,或许有五天的路程。
3.3 墓主或许就是微子启,原名或亦名“口”——古人有多个名字也是常见。微子启的父亲是帝乙,其母就是“文母乙”,拥有商朝之前的玉器也是可能。恕我唐突古人,其祭祀父母的铜器而铸铭“长子口”,或许不经意流露出“不能承袭帝位”的情结。墓主年六十左右,意味着接受周朝封国不久即过世,这与少量铜器适用周尺相符——圆鼎形体最大且没有铭文,或许就是为了随葬而制作。至于其墓远离宋城(商丘),或许源于“微子商亡之前去国,鼎革之后居于此地”。注:周武王灭商后三年左右即去世;成王年少,周公旦代行当国。管叔鲜、蔡叔度疑之,跟随纣子武庚作乱。周公奉成王之命诛武庚,杀管叔,流放蔡叔。其后,成王封微子启于宋,奉其先祀,事见《尚书·微子之命》。
西周封国宋在商丘,长子口墓在其南方五十多公里,或许有两天的路程。
奥卡姆剃刀(William of Ockham c. 1287–1347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倘需增加,也应至简而明。学界对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的墓主和时代尚未取得共识,包括众多字迹清晰的铭文隶定为“长”或“微”的分歧,而相关讨论都引入难以确证的假设;假设微子启原名或亦名“口”则简明可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5 1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