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因自卑之名-1%与99% 精选

已有 4907 次阅读 2007-10-3 18:55 |个人分类:求道|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一、故事里的事

20009月份,北师大校方做了一个在我看来十分有“建设性”的举动,派出若干个小分队,在全国各地的各高校宣传北师大的院系设置和研究生招生计划。无趣男因为无趣,有幸作为本科生被选为学校领导的跟班随从,前往武汉、长沙、广州南方三市宣传。

既然是研究生招生宣传,当然是要到各地高校摆地摊设场子,拿喇叭大忽悠。同志们,在马路上摆摊,要通过城管同意;在学校摆摊,当然要通过校方同意了。于是,每到一个学校,都会拿出类似唐僧西天取经的“通关文碟”来,兄弟院校的相关领导们在验明正身后多半都能热情接待。我的任务之一就是和领导们喝酒。

在和兄弟院校的领导们打交道中,三个学校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个是武汉大学,一个是湘潭大学,一个是武汉的某财经类大学。

武汉大学十分爽快,说,“你们来招吧,报考我们的研究生太多,很多好学生上不了本校的研,浪费了。”

湘潭大学有着湖南人一贯的耿直和朴实,我们的推广计划中似乎并没有他们学校,他们从别处得知我们有这样一个活动,主动邀请我们过去,还派校车来长沙接我们,吃住免费,同我们的沟通也十分深入,他们就是希望,让自己的学生有出去的机会,有跟所谓的“名牌大学”老师交流的机会。

而武汉的这所财经类大学则完全相反。当我们亮出通关文碟时,一名领导破口大骂,“你们北师大怎么能这么干,你们这么干,不就是说我们学校不好,你们北师大好,让我们的学生读你们的研究生,摆明了挖我们的墙角嘛!”我把眼来看其他该校领导,莫不是幸灾乐祸,眼角偷笑。不知什么原因,校方领导没有反驳,大家安排好工作后各自散去。该“正义”领导得胜回朝。其实这位领导的逻辑,十分混乱。如果北师大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十分理想,是断不会全国各地推广的。实际上,除了不多的几个院系外,很少有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愿意选择北师大。人家早报清华、北大、人大去了(假若他一心要来北京的话)。正是因为这样的境地,北师大才会诚恳的到全国各地进行宣传。而认为北师大挖墙角这样的言论更是站不住脚,考研当然是考生自愿,同时还要有成绩作为门槛,那些优秀的考生(假若考研成绩高优秀的话),他们拥有足够的自信,其实即使我们这么一宣传,他们也很难认可北师大的。其实这样的宣传,能够起到的作用也就是让大家了解北师大的专业设置和优势,以及帮助一些本来就打算考北师大的同学提供一些资源,比如哪些老师是什么方向,大概考哪些课程等。这些考生,即使我们不来宣传,他们也会报考北师大,只是他们得不到很多信息和便利罢了。如果北师大存心抢学生,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排名前30的学校中,何必到这个排名前50都没进的学校呢(我本人不完全认可这个排名,不过,大体上还是能反映一些趋势,排名前二十的,总不会比排名六、七十的差吧)?

在三所城市近二十所高校的旅途中,只有这个学校的领导做出了不恰当的举动,其他一些学校虽然也有不大高兴的,倒也没有多说。

多年来,我一直想不通,这位领导为什么会如此想,如是说。

这几天看了大家的论战,倒是豁然开朗了。

什么时候,科技界居然成了娱乐圈?看得我无趣男哈哈大笑,有趣,真有趣!

二、因自卑之名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著有《超越自卑》一书,阿德勒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种种缺陷。比如,四肢发达的,头脑大多简单;聪明的,大多长相丑陋;再加上后天环境和学习的不平等,因此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自卑。而很多人沉沦或者优秀的原因就源自于这种自卑情结,在自卑的驱使下,人或者破罐子破摔,成为一根筋;或者知耻而后勇,成为两头堵。在自卑的作用下,很多人因此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原来那个领导,是因为自卑呵!武大的领导,说得实诚,“报考我们的研究生太多了”,所以,大大方方的跟我们喝酒,大开方便之门,因为人家不自卑。

纠缠于海龟强还是土鳖强,纠缠于1%是否准确,纠缠于大多数还是绝大多数还是全部,其中有客观的,也有自卑的。

其实我看鸿飞的本意既没有说海龟都属于那1%,土鳖都不属于那1%,也没有说那99%就是屁事没做。他只是用一个夸张的手法,来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不合格品占据绝大多数。至于是否符实,是否严谨,倒确实可以商榷。

我不是科学界人士,大概也没有资格说这个情况到底如何,不过我倒是有过两年招聘经验,面试过两三百个研究生,硕士为主,也有少数博士。我倒是敢说,找工作的这些研究生,多半是不合格的。

三、找工作的研究生多半不合格的事例

我所在的行业是市场研究,具备从事此行业工作基本条件的专业大概有市场营销(含MBA)、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几个专业。这几个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都面试过不少。应届毕业生由于没有既往的工作经验,招聘难度比较大,我一般会即兴出些问题请他们解决。最常使用的一个问题是,假若两天同一时刻在北京同一地点打车,两天打到同一辆出租车的概率是多少?50%的人一上来就说,概率很小吧,北京的出租车有几万辆,应该是几万分之一吧。动点脑筋的人会说,是一个条件概率吧,几万分之一乘以几万分之一。很少有人会考虑到诸如有些司机有固定的活动范围、交通状况、打车的时间点是否是堵车、天气状况等等因素。而说出了这些影响因素的人,基本后来都会得到录用(还会有其他同事面试,并非我无趣男一手遮天),他们今后的工作也都十分顺利。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考察的是面试者的数学思想和统计思想,以及研究思想。我不认为这个问题有多难,我心中也没有设定一个死的标准答案,只要面试者能够说出这个概率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就可以了。一个经常要使用数学工具的研究生,如果连这个问题都解决不了,我很难相信他能够独立解决更为复杂的科学研究。更可叹的是,对这个问题研究生们并没有表现出比本科生们更高的解决能力。

不仅如此,为了不因为面试者的紧张或者对某个领域的问题不熟悉而导致漏掉人才,我通常还会询问他们熟悉的领域和问题,比如,对学经济学的人问经济学问题,学心理学的人问心理学问题,学社会学的人问社会学问题。更加遗憾的是,很多人对本专业的知识都不甚了了。

我对某知名大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提了一个问题,是否警察数量增多,犯罪率一定会下降。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社会问题经济学题目,虽然警察数量增多,能够抓到更多的犯罪分子,但因此会增加更多的成本,因此,破案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同样,警察的数量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如果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所谓的建模之类的研究,但指出一个大方向,却并不困难,但这个研究生答非所问,把这个问题看成了纯粹的社会学问题。

而另一个北京数一数二的大学的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在请其列举几个阈限在生活中的例子时,也举不出来;问及艾里克森人生八段论和营销的结合时,也不知该如何作答。让人深深的失望。这两个概念都是本科学习的知识,同现实的结合也并不困难,一个本科生回答也许有一定困难,一个合格的研究生,应该很容易回答才是。

稍微令人欣慰的是,总体来说,研究生这个群体思路还是要比本科生清楚一些,但实话讲,这种思路清楚来自于比本科生长了两三岁呢,还是因为接受了研究生教育,很难讲。二十来岁的人,三年间什么也不学,总也会长点知识,哪怕天天看电视上网醉生梦死呢,也毕竟长了三岁。我不敢下断论,但我可以下断论的是,目前而言,找工作的研究生比本科生优秀得有限,起码和三年的时间以及国家投入的资源是不匹配的。

至于做学术的研究生,多少合格,我不敢讲,但我不认为在学问和解决问题能力上,做学术这一个群体会比找工作这个群体有本质上的区别。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吧,至于多少合格多少不合格,谁都讲不清的因为我们本来就没有这样的一个好的标准。

四、没有标准谈客观太奢侈

我不知道国外大学合格的教授和研究生们的标准是什么,其实,我们即使不用国外的标准来衡量,也可断言很多人不合格。我们现有的标准,其实严格说来不算是标准,或者说是一个很容易被利用的标准,当然,中国人都比较聪明,都比较善于利用标准,也许对于中国来说不存在一个很标准的标准,但目前的状况大家心里都有数。说70%不合格和99%不合格,哪一个更客观,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多数人不合格,我相信这是多数人可以达成的共识。对鸿飞的文章的评论,有一个人说得很到位,夸大太多,容易起负面效应。我觉得这确实是鸿飞此文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没有共识的标准,所以说70%不合格没问题,说80%没问题,甚至说90%可能也没问题,但说99%有问题,反而收不到想要的效果。然而,大家过份的纠缠于具体多少比例,纠缠于所谓的客观和严谨,纠缠于什么海龟土鳖,则明显有些偏了,让这个问题的讨论失去了方向,收不到最好的效果。

其实,人比人,气死人。大家大可不必在意这样那样的比较。要跟爱因斯坦薛定谔比,大家都不咋地。但是如果放在宇宙尺度下,爱因斯坦比我无趣男强不了多少。说大家不合格,是真的,不合格就是不合格,知耻而后勇,不合格可以变得合格。真的认为国内优秀的人那么多,真的认为自己也是优秀的,干么不埋头做自己的学问?

如果非要分个对错,鸿飞的论点要么对要么错,不存在不错不对。假说鸿飞的论点是对的,难道大家不该反思吗?如果鸿飞的观点是错的,对他最好的反击是什么?不是骂其祖宗十八代,也不是跟其在是否客观上较劲,最好的反击方式是,让自己成为牛人,然后跟鸿飞说,你不是牛嘛,哥哥比你更牛。这才是本事,这才是对错误论点的最好反击。

其实,不管对错,鸿飞这个观点,影响力有限得很,不过催生了无数篇博文,过几天大家就会慢慢忘掉。对也好,不对也好,太阳不是照旧升起么?学术不端不是照样存在么?

五、太自卑做不了真学问

做学问的人,应该智商和情商都不低。做学问没信心,做什么学问?科学研究本来就是付出多,回报少,有些优秀的人一辈子努力,没有收到“任何”公认的成果(其实他也有成果,最起码他证明这条路是错的),不在少数。如果说,明知道自己不合格,还做科学研究,是什么?是无耻,是犯罪,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不要告诉我自己不想做大师,想,还得想,踏踏实实做研究就是了,做成做不成,得看上帝,看老天。既然如此,做科学的为何不能多点自信?为何不能相信自己,就是那1%?我无趣男就敢宣称,我无趣男是本科生中的1%,哪个本科生不服可以,不服来打打擂,打到服为止,不服你也拿出成果来啊。遗憾的是,我没有看到多少老师,敢宣称自己是科学界的1%,有没有标准,都在其次了。

什么是真谦虚?谦虚,不是成天在口头上说自己不行不行,而是不管其他人有没有学识,都一律尊重,不管对方什么身份,都能接受对方正确的观点,这才是真谦虚。有必要,因为别人的行为和自己理解的谦虚不一样,就得讨伐么?

真认为自己是那1%的人,大概也不会反应特别大。要对号入座那99%,有些人能保持冷静,有些人就难说了。但保持不了冷静怪谁?人家可没说,谁是99%,谁是1%,都是自己拿着票对号入座的啊。

要做真学问,怕是得有点舍我其谁的气概。对自己没信心,做什么学问?至于即使有人真的要搞出所谓的海龟土鳖,那也由他去,不是有人说了么,牛人都是在国内,利用破设备搞出的成果,这话其实很在理,有好条件,谁都能做出点事来了,给我无趣男融资100万美元,3年无趣男可让投资收回并赢利,但问题是,有多少人拿到100万美元的投资,不能做点事出来呢?所以,牛人就得白手起家,那自己为何不去做这个牛人呢?

六、多关注些科学,少关注点科学界

我发现,但凡讨论科学界这点破事,就热闹了。而那些一心一意做学问的文章,点击率很少。其实,科学网有不少低调愿意做学问的博客,比如张学文,比如刘俊儒等人(没有列出的,不代表认为其不愿意做学问,只是这两位老师发文多,但关注者少而已)。即使是某个特定博主的,就比如鸿飞吧,知识性的文章,点击率就低些,这种文章,点击率极高。我相信鸿飞本人不会希望因此点击率高的。

奇怪了,科学家不关注科学本身,过份关注科学界做甚?营造一个健康的学术环境,固然重要,但健康的学术环境是要大家共同努力的,要指望出来什么政策和措施就能扭转乾坤,那是痴人说梦。如果每个人都能安下心来,老老实实做学问,局面可以改观很多。

我们可以当然讨论科学界的问题,但讨论来讨论去谁也没有说服谁不是?讨论来讨论去,乌七八糟照样乌七八糟,怀才不遇照样怀才不遇不是?多在科学本身上下点功夫吧,挖人老底,揭人隐私,这种娱乐圈的手段都使用出来了,还在做科学吗?还能做科学吗?

 

看了三天的纷纷扰扰,没有资格说话的无趣男说点梦话,愿意听的就听,不愿意听的就骂吧。



关于《99%的博士和博导不合格》的讨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8-8283.html

上一篇:关于私产流失的思考--上
下一篇:刘慈欣和他的三体-3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