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4月,Energies 期刊编辑拜访了期刊编委——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刘建军研究员。刘研究员对 Energies 期刊的快速发展和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同时分享了自己对于如何办好期刊的经验和认识。
受访人
刘建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湖北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地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Advance in Geo-Energy Research 副主编、Energies 以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安全与环境学报》《天然气与石油》等期刊编委,曾任四川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副会长等,创办和参与创办中、英文期刊5本,具有丰富的期刊办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渗流力学及其多场耦合理论及应用研究,主要围绕多场、多相、多尺度渗流理论及其在低渗透油气藏开发、能源地下储存、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的应用开展研究工作,公开发表论文280多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教材3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访谈内容
Q1: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
我所在的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油气地下储备与开发研究中心,在中心主任杨春和院士领导下,聚焦能源地下储备与开发过程中的“地质体与储存介质相互作用效应及储库安全调控”这一共性关键科技难题,重点开展能源地下储备库选址评价-关键工程参数设计-高效高质量建造-安全监测预警、非常规油气压裂酸化储层改造技术、矿山固废堆场灾变机理-风险识别-监测预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致力建成国际一流的油气地下储备与开发创新团队,为我国大规模能源地下储备以及深层致密油气藏开发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Q2:您认为在未来几年,哪些研究课题会引起研究界的特别关注?
面向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升级的科技需求,能源行业研究重点逐渐向新能源、多能互补、能源互联网方向发展,大规模能源储备是能源互联网的关键环节,深地储能理论和技术包括压缩空气储能、地下储氢库等将会在未来得到快速发展。
Q3:您对于MDPI及 Energies 期刊整体印象如何?
MDPI作为一家开放获取的出版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规模庞大、非常成功的出版社。特别是在中国的多个城市设有办公地点,这不仅方便了国内学者的沟通联系,同时也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Energies 作为能源类的综合期刊,征稿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多个领域,在能源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Q4:您对于 Energies 期刊的发展有何建议?
Energies 是一个综合性的期刊。其优势在于可以跨越多个领域约稿,由于投稿量大,因此有机会选择高质量的稿件,建议将接收率控制在30%以内。然而,期刊领域涉及较广,不容易吸引各个领域顶尖学者的投稿。因此,建议期刊可通过在WoS上搜索各个领域顶尖机构和作者,并邀请他们投稿。此外,将期刊发文按照领域分类,并针对研究方向相关的学者进行推送,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引用率。
Q5:您如何看待开放获取出版模式?
目前,国内学者对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了解,开放获取在中国的发展仍需要普及。需要打破传统认知,让人们意识到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与文章质量无关。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是未来的趋势,对学者是有利的。
相关Topic
Porous Flow of Energy & CO2 Transformation and Storage in Deep Formations
Edited by Jianjun Liu, Yuewu Liu, Zhengming Yang, Yiqiang Li, Fuquan Song, Rui Song and Yun Yang
https://www.mdpi.com/topics/PFECO2
相关文章
1. Study on Critical Drawdown Pressure of Sanding for Wellbore of Underground Gas Storage in a Depleted Gas Reservoir
枯竭气藏储气库井眼出砂临界压力研究
Rui Song et al.
准确预测地下储气库 (UGS) 中砂产生的临界压差 (CDP) 有助于提高储气库的峰值调峰能力,确保安全运行。本研究通过结合实验室测试、逆向分析与井下测井数据以及数值模拟,预测了UGS目标井中砂产生的临界压差。通过将实验室测试结果与井下测井数据相结合,估算了岩石的原位力学特性。然后,通过逆向分析结合有限元方法 (FEM) 和遗传算法 (GA),基于已知的应力数据和测量点的地震数据,推导出目标层地层的原位应力场。以井眼砂化的临界应变限 (CSL) 为5‰标准,预测了UGS储气过程中的临界压差,当储气库压力为30 MPa时,井#1、井#2和井#3的临界压差分别为5.59 MPa、3.98 MPa和4.01 MPa。模拟结果与井#2和井#3的现场测量基准数据吻合良好。模拟分析了水分含量 (范围从10%至约40%) 和气体注采循环次数 (范围从40至约200次) 对临界压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和气体注采循环次数的增加,临界压差呈下降趋势。本研究为UGS井眼砂化预测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2. Effects of Changes i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orous Media and Fluid under Supercritical CO2 Huff-n-Puff in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低渗透油藏中超临界CO2吞吐对多孔介质和流体物理性质变化的影响
Guohui Qu et al.
低渗透油藏具有丰富的储量和广阔的开发前景,辅助能源方法逐渐成为热门研究课题。此外,通过超临界CO2注入进行增油技术的技术日臻成熟;然而,储层性质在微观层面的变化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利用来自低渗透油藏的天然岩心模拟储层条件,进行超临界CO2注入实验以进行能源补充。该研究旨在调查实验前后储层微观结构、矿物和原油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注入储层后,其溶解于地层水中形成碳酸。在溶解作用下,低渗透油藏的孔隙度增加了1.06%至5.68%,渗透率可提高40%至60%。岩石变得更具亲水性,而油性降低。由于碳酸溶解,岩石矿物中方解石和长石的含量减少,导致斜长石和方解石减少。CO2注入后,岩心中原油中的轻组分 (C8–C10) 约减少了14.6%,而重组分 (C16–C39) 增加了6.99%。原油的粘度降低,流动性进一步增强。
3. Mechanical and Acoustic Response of Low-Permeability Sandstone under Multilevel Cyclic Loading-Unloading Stress Paths
低渗透砂岩在多级循环加载-卸载应力路径下的力学和声响应
Hongying Tan et al.
低渗透砂岩储层已被广泛应用作为全球的气体储存介质。与砂岩高孔隙度和高渗透性相比,低渗透砂岩在地下气体储存高速注入-产出引起的循环加载-卸载过程中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力学 (变形、损伤或破坏) 和声响应。本文对低渗透砂岩进行了多级三轴加载-卸载试验,试验中上限应力不断增加,并设置了六个不同的围压。结果显示,应力-应变曲线在每个应力水平的过程中叠加效应更加密集。基于低渗透砂岩在交变载荷下弹性模量的变化,低渗透砂岩在循环加载下的力学行为可分为三个阶段:循环硬化、稳定和循环软化。根据声发射 (AE) 信号参数的演变,AE计数在每个应力水平的初始阶段出现,并逐渐稳定。峰值频率呈现分区分布,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区。低围压导致较小的b值。RA–AF分布暗示在低渗透砂岩循环加载过程中不断生成混合拉伸-剪切裂缝,并且剪切裂缝更为明显地发展。
Energies 期刊介绍
主编:Enrico Sciubba, University of Roma Sapienza, Italy
期刊发表涵盖能源动力工程、技术开发以及能源政策经济管理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2 Impact Factor:3.2
2022 CiteScore:5.5
Time to First Decision:16 Days
Time to Publication:40 Day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