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刘慈欣和他的球状闪电-上 精选

已有 11993 次阅读 2007-9-20 16:16 |个人分类:科幻世界

关于球状闪电的真实知识: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绝非科幻小说或卡通片集的能量炮。这种现象早于1838年便有文献记载,科学家已研究逾160年,有关的报告多达数千份,也有二千多份科学论文出版,但是我们对此现象仍未有合理的解释,可是说它可以穿越任何物体是不可信的。

球状闪电通常都在雷暴之下发生,它十分光亮,略呈圆球形,直径大约是2050 cm。通常它只会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2分钟的纪录。更神奇的是它可以在空气中独立而缓慢地移动。有少数目击者说它会随着金属物品走,例如电话线,但多数人都说它的路径不定。绝大部份目击者都说它是横向移动的。在它短短几秒的生命中,它的光度、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它曾在空地、封闭的房间内、甚至飞机仓内出现!有迹象显示,它跟云层与地面之间的闪电(即常见的普通闪电)有密切关系,有目击者说它会在普通闪电后形成或消失。球状闪电有可能激烈地爆发,也可能会安静地突然消失。在颜色方面,则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描述。

球状闪电具有破坏力。它既可以破坏玻璃窗,也能使墙壁的外层剥落。它也曾造成人和动物的伤亡,但由于资料不足,未能了解致死的真正原因。没有证据显示球状闪电会破坏树木,这与普通闪电略有不同。球状闪电几乎无法被破坏,有人曾用步枪射中过球状闪电,但是无效。

由于球状闪电出现的频率很低,科学家难以做系统的观测,至今也没有人拍摄得高质量的照片来作科学研究。理论方面,有人认为它是灼热的空气团或气化了的元素,例如碳、钠又或是铜。虽然这个理论可以解释球状闪电的部分特性,却不能说明为什么它可以在飞机仓内形成。此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等离子体、离子、带电的尘埃、有外层电子壳的水……,但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完满地解释这个科学悬案。

 

关于刘慈欣:

以上文字摘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42.htm)。用关键字“球状闪电”在Google中搜索,只能搜索到80800个网页,而其中,很多网页是关于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球状闪电》。

刘慈欣(博客:http://blog.sina.com.cn/lcx),六十年代生人,祖籍河南。高级工程师,现在山西娘子关电厂工作。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被誉为中国科幻的领军人物。

刘慈欣是典型的“硬科幻”作家,相像丰富,小说宏伟大气,充满终极思考和人文关怀,已蝉联五届中国科幻银河奖。代表作有《流浪地球》、《乡村教师》、《全频带阻塞干扰》、《球状闪电》、《三体》中。

在刘慈欣的作品中,小到电子,大到星际争霸,把地球当作宇宙飞船,使用人体炸弹攻击太阳使太阳黑子出现异常等,均可大书特书,作为六十年代生人,刘慈欣还在作品中对文革进行了描述和深刻反思。

今天要带大家进入的,就是刘慈欣的《球状闪电》世界。

 

《球状闪电》完书于2001年,2004年第一次印刷。现在在绝大部分大一点的图书城都可买到,也可在网上看到(http://vip.book.sina.com.cn/book/?book=35056)。

 

故事梗概:

主人公陈博士十四岁时,在一次球状闪电事故中,不但看见了球状闪电幽灵般的面目,还目睹双亲被球状闪电瞬间烧成飞灰的惨剧。

痛失双亲的博士从此专心攻读,希望解开球状闪电的秘密。博士选择了大气电学专业,一直读到了博士。

开始,博士希望用通常的大气电学理论,通过数学建模,来建立模型,解释球状闪电,虽然他建立了一个个新模型,在数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从实际运用上来说,没有任何用处他不能在实验室中制造出球状闪电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博士去了泰山,了解到还有很多人也在研究球状闪电。同时,在泰山上他结识了军人科学家林云,本书的女主人公。

回到北京后,在导师的怂恿下,博士去找林云,二人一拍即合,原来,军方一直在研究雷电武器!而林云,正是雷电武器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在林云的帮助下,博士拿起数学武器,又开始建立球状闪电的模型。到了后来,模型计算量越来越大,已经不是单个计算机能够解决的问题了。于是,他们把模型的计算拆分成不同的单元,利用一个计算服务器来向全世界的计算机发出协同计算请求。

不料,他们的行动被前苏联的一个神秘人发现。此人向他们发来邀请,请他们去了解苏联的球状闪电武器研究。他们到前苏联后,发现,苏联已经从事了几十年的球状闪电研究,还在试验室得到了多次球状闪电。但前苏联使用的是极其笨拙的“穷举法”,而且,最为怪异的是,每次获得球状闪电的实验参数都完全不同!也就是说,球状闪电的产生,看来纯粹是随机现象!

两人失魂落魄的回到中国,难道,球状闪电的产生是完全不可控制的?

就在研究进入死胡同时,博士通过海边明灭忽现的灯塔,突然想通一个道理:“在渐渐模糊的意识中,灯塔的塔身渐渐消融在夜色里,最后只剩下那团一亮一灭的亮光悬在半空中,亮时看到它,熄灭后就只剩无边的夜。我隐隐觉得它很熟悉,有一个小声音,像是从深海中浮出的水泡般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它说:那灯本来就在那里的,但只有亮的时候你才能看到……

研究进入了新方向!通过两架直升飞机拉着电网在空中掠过的方式,他们成功制造了多起球状闪电。大家明白一个道理:球状闪电,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结构,闪电激发了这个结构,使之可见。

于是,他们找到了研究物理学的院士,不修边幅的学者丁仪。丁仪了解了来龙去脉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球状闪电,竟然是像足球一样大的“宏电子”!在丁仪的介绍下,大家直接用肉眼看到了宏电子:“这时,丁仪将那个围棋棋盘举起来,悬在磁场发生装置上方,他的这个动作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吵闹声很快平息下来,待完全平静后,丁仪将棋盘缓缓降下去,直到它的底边与装置相接触。人们凑近了去看棋盘,震惊使他们变成了一群一动不动的雕塑。棋盘上的一部分正方形小格发生了变形,变形的区域清晰地勾勒出一个圆形,如同放在棋盘前的一个透明度极高的水晶球。丁仪撤走了棋盘,人们弯下腰放平了视线,现在不借助那个工具也能看到空泡了,它那球形淡淡的边缘在空气中隐约可见,看上去像一个没有彩纹的肥皂泡。

球状闪电的秘密得以解开:球状闪电之所以漂浮不定,是因为电子运行的特点测不准,本来,量子态的电子,是“既可能存在,又可能不存在的”,但当有观测者出现时,电子的状态坍缩为基本态。所以,球状闪电经常如鬼魅一般出现,又像鬼魅一般消失因为其空间出现是完全随机的。而球状闪电可以穿墙过壁,是因为,宏电子组成的宇宙,和人所在的宇宙是平行宇宙,二者遵循各自的物理定律,也就是说,两个宇宙,在普通物理上是各不相干的。所以,即使用步枪,也奈何不了球状闪电。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大家还发现,球状闪电之所以能够定向“爆炸”,是因为,被爆破物的某些特性和该宏电子的波长一致,二者发生共振,被雷电激发的宏电子,将能量释放到目标物上,使得目标物瞬间被大量的能量改变物理结构,而非目标物,即使是人穿的衣服,在人被杀死后,衣服也仍然安然无恙。

大家利用这一特性,制造了雷球机关枪。这些机关枪,有些能够和电子设备发生共振,攻击电子设备,有的和人体血液发生共振,瞬间将人体血液汽化。

在一次反恐行动中,战争狂人林云为了保护恐怖分子控制的核电厂而做出了疯狂的举动。核电厂有恐怖分子劫持为人质的儿童。这些恐怖分子是极端的反技术主义者,他们的终极目的是要炸掉核电厂,向全世界示威。紧急情况下,林云使用球状闪电,将恐怖分子和儿童们全部汽化。

深受打击的博士,离开了林云和球状闪电(丁仪用自己的智慧打败了博士,获得了林云美女的芳心),专心从事大气研究。

就在此时,战争爆发了。多国联合起来,攻打中国。

博士研究多年的龙卷风技术,在战争爆发前学术交流中,被敌国掌握。战争爆发后,敌国利用此技术,重创我国航空母舰战斗群,使我国彻底失去制海权。而我国派出的球状闪电攻击群,也被敌人加以利用!原来,我国制造球状闪电的过程,被敌国利用卫星探知,虽然敌国没有掌握球状闪电技术,却推测出防御办法!我国被迫和敌国进入内陆战。

就在危机重重之时,出现了转机。在以西北某地为圆心,半径约一千三百公里的圆形区域里,所有的电子产品的芯片,穿过主机,在空气中若隐若现,直至消失。中国因为某种原因,从信息时代退回了农耕时代!

原来,林云和丁仪一直在尝试更为厉害的宏武器:利用宏原子核之间的相互缠绕,制造类似原子弹的宏核武器!他们找到了能够和电子产品共振的,长得像一根“弦”似的原子,也通过肉眼看到了在跳舞的,仿佛像一条透明长蛇的宏原子。

就在准备实验宏原子武器时,军方高层为人类长远考虑,决定中止实验。战争狂人林云不顾一切,打伤了警卫,擅自启动了宏原子武器,自己也以身殉道,这次实验,使得1/3个中国的电子产品遭到彻底毁灭。

然而,敌国看到了我国的这个超级武器,害怕我们用几十个类似的武器在本国引爆,使得全世界退回农耕时代,纷纷和我国缔结停战协议,战争结束了。

战争狂人林云用她的生命,换回来了和平。

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博士发现,那些被球状闪电杀死的人们,原来都还没有死……他们死于量子态,结果自身也成为量子态,他们的状态,处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人们不能发现他们,原来是因为一当有观测者介入的情况下,他们的状态就会坍缩为基本态不存在,但当没有观测者的时候,他们……

而大家发现,即使在深入地底十数公里的狂井里,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录像设施的情况下,球状闪电的实验,也不是完全随机的状态,这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在遥远的以太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超级观测者存在……他注视着人类的一切活动。

(故事已完,文章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8-7581.html

上一篇:从合资公司看转型期国家管理-完结篇
下一篇:刘慈欣和他的球状闪电-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0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