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槃在涧-心外有物趣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考槃在涧 坐在垃圾堆上仰望星空

博文

戒毒,心理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已有 4886 次阅读 2008-4-17 10:12 |个人分类:心外有物

戒毒是社会问题还是心理问题?按说这个问题应该不是问题。

我们往往把物质滥用的戒断看成是个体的行为,我们经常把帮助吸毒者戒毒的责任交给吸毒者个人和戒毒所;然而,戒毒却实实在在的是社会问题而不是心理问题。

为什么说戒毒是社会问题而不是心理问题?我们要仔细思考物质滥用的戒断机理。而我们要搞清楚戒断机理,必须先搞清楚第一次接触成瘾物质的社会心理机制。

凡事总会有第一次,也许宇宙本身我们不知道它是从哪里出来的,但除此之外,大概都会有第一次。不管一个瘾君子有多么的上瘾,他在第一次吸毒以前,也就是还没有吸毒的时候,是无论如何都谈不上“瘾”的。是什么促使他们迈出了这第一步呢?

以抽烟为例,我相信很多烟民在不很大的时候就抽过烟,尽管第一次抽烟的原因不仅相同,但我们总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

1、              为了证明自己成长而抽烟。在很多文化或亚文化中,抽烟与喝酒被看成或被默认为是长大的表现,也许在我们已经长大的人看来这很可笑,可是回想我们的少年时代,我们是否渴望被承认已经长大了呢?心理学把这种行为称为模仿;

2、              为了融入社交圈子而抽烟。尽管这一观念在目前的社会中已经淡漠,但年龄和学历较低的群体仍然存在这一观念。心理学把这种行为称为顺从;

3、              因好奇而抽烟。很多时候,吸毒也因好奇之名,而产生好奇很多时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只知道有人在做这件事情,但不知道这件事情真正的危害。吸毒和青少年性犯罪,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好奇;如果我们真的想保护青少年,告诉他们真相;

4、              因压力/逆反而抽烟(吸毒)。这也主要反映在青少年群体之中。其实我们可以分析网络游戏的成瘾。对于中学生来说,过于繁重的学业压力使得他们的生活单调乏味。我们必须要承认人的脆弱,又尤其要承认十五六岁孩子的脆弱。在压力下,一当他们发现有东西能够释放自己的压力时,他们很容易沉迷于其中。而如果这时师长开始干预,就很容易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反而强化了他们玩游戏的行为。这两种心理纠缠在一起,很不好矫正。

所以,“心理学认为,初始的吸毒(可以推而广之到物质滥用乃至玩游戏)是一种‘心理-社会传播’过程,它是成瘾行为的‘蜜月期’,在此过程中,心理因素虽然是造成吸毒的重要动因,然而根本原因是社会的传播问题。”(引自《变态心理学》)

那么,初始的物质滥用又和戒断有什么联系呢?

大量的案例表明,即使是十分严重的吸毒者,他们在戒毒所也能从生理上摆脱对毒品的依赖。而生活中成功戒烟者也不在少数,然而,这些成功戒断的人,很多人往往在戒断之后又重新滥用物质,这是为什么呢?

我父亲既是一个重度烟民,又是一个酗酒者。每次酒醒后都痛陈再也不喝酒了,每次上桌必醉。他戒过很多次烟,戒掉后都可以持续几个月不再抽,但每逢遇到教育局有领导来检查,就会重新开始抽烟。重新开始抽烟的原因不言而喻,那些从戒毒所走出去又重新吸毒的人,其实从本质上和父亲的反复吸烟是完全相同的。

戒毒的过程无疑是艰辛而痛苦的。然而客观来说,不能从生理上戒断物质滥用的人并不很多。

而当他们重新走向社会时,他们往往会遭到这样那样的歧视和冷漠。这些物质滥用者往往本身就是十分敏感而脆弱的人,他们往往是因为觉得缺乏社会的关爱,或对社会本身就有叛逆心理而吸毒,前面讲过,这是一种参杂着好奇和叛逆的心理;而当他们戒断成功重返社会时,如果再面对这样那样的歧视、冷漠、不解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回归到那个令他们曾经疯狂、快乐的小团体中,也只有在那个团体里,他们才可能感受到归属、温暖、快乐,尽管这些归属、温暖、快乐来自于病态甚至是罪恶。但谁又在乎呢?

尽管我们可以消除吸毒者大脑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内分泌,我们也不可能消去吸毒者的记忆;即使我们可以消去几个吸毒者的记忆,我们也不可能消去他们生活圈子中人的记忆。而如果我们不能用仁爱之心对待吸毒者,那我们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戒断掉物质滥用。

我们必须承认,至少现在看来,我们永远无法彻底消除贩毒与吸毒。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那些因好奇、叛逆而失足的人们,不再因为社会的原因泥足深陷。很多时候,往往是我们对罪恶的过分愤恨,从而滋生了新的罪恶;把吸毒者重新推向深渊的,有时候是好人好心;而青少年深陷网络游戏的背后,往往有不那么合格的父母或老师;他们用他们狭隘的爱,用自己的价值观让青少年只有在游戏中才能得到快乐和解脱。

快乐中枢的存在表明,人是要追求快乐的,这种追求不应该看成是一种罪恶。如果我们把青少年玩游戏视为洪水猛兽,那么游戏就真的会成为洪水猛兽。当然,众所周知,我们不能让青少年无限沉迷于游戏之中,但我们必须反问自己,我们为什么不能让青少年每天有两小时的娱乐时间或者自由支配的时间?中学的那些知识真的需要白了少年头才可以学得会?

而如果我们希望帮助青少年戒断网络游戏,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将很难奏效,因为这根本不是什么懂事不懂事的问题。我们只要明白,如果用教育不能起作用,那就用爱来起作用。这种爱必须超越父母自己的价值观,超越父母认为得“为他好”的想法;要知道,人是很难抵挡快乐中枢的,而快乐中枢带来的快乐感受,只有自己知道。如果父母不能理解这种感受,那就站在咨询师的角度,做青少年最知心的朋友,做他们的心灵导师,反而能够帮助青少年从游戏中走出来。

社会不可能为每一个青少年,每一个吸毒者配上心理咨询师,也不可能为每个人安排一个心灵导师,对于一个成熟的人来说,认识自己永远是最难的并且最必要的。只有当认识了自己之后,才可能去认识他人,去帮助他人,去真正的爱他人。大爱无痕,尽在于此。

当恨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不试一下爱?

以此文作为物质滥用系列的下篇,揪出萝卜带出泥,下篇文章就谈:认识你自己。

(可参考安顿的一些书,可以发现很多心理问题都是社会问题引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38-21959.html

上一篇:在天堂里做害羞的太阳
下一篇:静夜狂思(5)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6: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