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js 又名基湘,同学于浙大。

博文

《高等教育理念》绪论

已有 4687 次阅读 2010-10-11 21:37 |个人分类:译校天下|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绪论, 《高等教育理念》, 中译序, 罗纳德·巴内特

人生一辈子,要读些难读的书,必要时还要译些难译的书,写些难写的书。翻译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罗纳德·巴内特Ronald Anthony Barnett)教授这本20年前荣获英国教育研究常务委员会(SCSE)颁发的教育图书一等奖论著就是基于这种考虑所做工作之一。这里奉上的是该书“绪论”。

                                                               ——题记

          《高等教育理念》绪论

                                 [] 罗纳德·巴内特著 

蓝劲松 主译

开放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

 

绪论

 

本书的目的相当简单。它把焦点集中于高等教育,目的就是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它都在干啥?

读者可能对绪论部分毫不在意,但他们或许愿意对全书的总体意图有所了解。首先,本书实际上主要进行了概念探讨,因为我试图对“高等教育”的含义进行说明。不过,所采取的策略却完全不限于哲学分析,原因在于本书之定位还立足于高教界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而明确提出了若干建议。

其次,本书具有双重目的。一方面,我试图表明,自己对“高等教育”所作一般分析确实反映了我们对该术语的惯常理解。另一方面,我认为,继续从一般的思想观念中阐明的意义或提出的建议并非广为接受,在高校课程中难以发现。实际上,本书的部分目的就是要揭示我们对该术语的潜在认识,并彰显其对我们目标和实践的意义——如果我们试图认真对待“高等教育”的话。不过,本书并不是一本具体操作手册,其内涵远为丰厚。尽管在书中可以发现某些课程实例,以及与当前研讨主题相关的若干说明,但本书试图开诚布公地阐明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解(而非如何实践它)。

今天,一本试图对高等教育进行理论概括的书籍近乎奢侈,抑或是一个仰赖他人鼻息的时代错误。师生双方终日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由于高等教育所获资源必须精打细算地使用,院校正在重建,而学生则为从事一个报酬优厚的职业而戮力于攻读好学位。此时试图对高等教育目标进行反省看起来好像是自娱自乐。但正是因为类似反省的缺位,因此现在进行高等教育整合的尝试又是必不可少的。

本书背后还有一些深层动机。高等教育不仅面临筹资、结构、资源和学术数量等紧迫问题,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在经历重大变革。高等教育从企业和其他独立来源所获资金不断上扬,它为市场提供的咨询和服务日益增多,其研究也不断调整形象以适应民间资助者的需要。大多数课程自身近来也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在英国,受政府和企业影响,课程日益转向培养学生群体的进取心、竞争力和企业相关技能。

尽管取得了惊人进展,但事实上,它们仅仅是西方世界高等教育面临诸多难题的若干表象而已。影响高等教育深层结构和可能性的某些共同特征已经广为人知。其结果,代表终极价值目标的高等教育历史观——其实质乃是自由高等教育理念——正遗忘殆尽。因此,我想提出的问题就是:自由高等教育的理念能够重建与实行吗?我试图证明其可能性。

论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我试图表明(第2章),在贯穿高等教育理念历史的多种表述中——按照我对它的界定——高等教育理念蕴含着解放成分。长远看来,高等教育理念不仅保证思想自由,而且把发掘每个学生的自我潜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准。

然而,正如我们在本书第二阶段将会发现的,这种高等教育解放观念正遭遇双重侵蚀。一方面,自由高等教育有赖于这样的假设:客观知识与真理是可以获得的。但随着哲学领域中诸如相对主义、批判理论和后结构主义在当代的发展,近来这一假设已遭质疑。这等于削弱了高等教育的认识论基础。

自由高等教育理念依据的另一假设是:必须为高等教育提供独立于狭隘的社会利益的制度环境。这一原则也已遭侵害。第一,在现代国家组织当中,高等教育业已成为中心机构。第二,学术共同体的规模扩大,影响增加,成为拥有自身权利,同时在课程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虚假阶层(Preudo-class)。如此一来,高等教育的社会基础也已削弱。

在最后一部分,我试图表明,面对上述双重削弱,若能信守对高等教育不加约束的承诺,那么自由高等教育的重建仍将是可能的。课程内容及其教育过程两方面都应加以注意。我特别提出四种策略:学生批判性的自我反思;包括团队活动在内的开放式学习;把交叉学科引入学生学习计划;在考虑学生核心课程时,赋予哲学和社会学特殊地位。如果同时采取这四种策略,那么即便遭遇双重削弱,潜能真正得以发挥的自由高等教育也将实现。

......

以上概要性的论述表明,本书上半部分主要体现为一种理论风格,由此确立基本的论点。不过随着本书的展开,讨论转而更多地关注课程问题,并在最后一章纳入了我的操作性建议。一些读者或许希望避开奠定基础的最初几章而直接转向本书的后半部分。我希望这些读者适当浏览前半部分,因为这部分为后面所提建议奠定了基础。

讨论理论框架不应唬住可能的读者,因为本书写作当中兼顾了不同读者的需求。

首先,它致力于激发高等教育领域中个人的积极性,这些人包括院校领导、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本书正确性的真正考验在于:如果缺乏具体实践,全情投入的那些人是否能够通过这一讨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认清自身的教育使命。

其次,我希望本书能激发不同群体的学者的兴趣。显而易见,这包括数量日增的致力于高等教育自身学术研究的学者。另一群体则由那些对教育哲学感兴趣的人群组成,因为我采取教育哲学的视角或许有助于为该学科提示一个新的方向。

最后,从事社会理论、认识论和批判理论的学者也可能对本书产生兴趣。他们的争鸣无疑促进了我的思考,且正是通过本书表明他们的见解可以推广到高等教育领域,从而有可能引发相应的兴趣。

最主要的,本书是为所有关心高等教育的人士而写的。

——————————————————

[1] “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一词在汉语中并无统一译法,各种译法包括“博雅教育、文科博雅教育、文雅教育、完全教育、文科教育、人文教育、自由教育、自由民教育、自由人的教育、宽宏教育、通才教育、通识教育、文育、文化艺术教育、文理综合教育、教养教育、开明的教育、高尚的培养和教育”等等。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自由教育的重点在于追求人类潜能的充分发挥,在于培养人的才智与想象力,在于发展人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英文“自由(liberty)”一词的动词形式就是“解放(liberate)”。“自由艺术(liberal Arts)”的首要功能就是将人从愚昧、无知、偏见、固执和各种情欲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自由地思想,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意志与判断能力。因此,中译本没有选用“博雅教育”等译法,而是直译为“自由教育”。                                                                                                                                                                                                 ——译注         

[2] 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是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主要派别。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资产阶级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而成为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复苏形式。作为一种政治经济哲学,新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于国内经济的干预。自从1970年代以来在国际的经济政策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译注

[3] 基要主义(fundamentalism)是近现代基督教新教中的一种神学思潮,坚持耶稣基督的基本要义。              ——译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9131-372283.html

上一篇:变有字书为无字书——以社会学为例
下一篇:高寿与成就兼顾——百岁人瑞陈立教授与王承绪教授侧记
收藏 IP: 60.12.143.*| 热度|

3 曹聪 刘广明 zhangcz07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06: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