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js 又名基湘,同学于浙大。

博文

高等教育质量与本科教学评估——美国大学的案例 精选

已有 9001 次阅读 2012-9-9 16:25 |个人分类:院校发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教学, 高等教育, 美国大学

高等教育质量与本科教学评估

——美国大学的案例

  

蓝劲松 

 

  本科教学评估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保证和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各国国情不同,具体做法也千差万别。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其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多样、自治和竞争。由于每所美国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和战略,因此并不存在评价所有院校的通用模式,更不存在类似中国开展的全国性本科教学评估。以下是美国大学开展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的一些特点,或许可以为我们已经或即将开展的本科教学评估提供某些借鉴或启示。

  1、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美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主体颇为多元。既有由不同基金会主持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调查,也有由美国国家科学院主持的本科教学评估研究。当然,更多的本科教学评估与调查则来自高校自身。基金会主持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调查最有名的例子或许是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于1986年完成的《学院:美国大学本科生教育的经验》研究报告。《大学理工科本科教学的评价与改进》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行为、社会科学与教育部教育中心”发布的报告。该报告针对学校主管部门、学术同行、捐赠-鉴定机构和专业学会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理工科本科教学评价的战略,强调有效的评价有赖于把各利益相关者的数据与教师自身评价结合起来。

  2、评估内容的微观化

  由于中国的大学主要是公立大学,因此由政府开展普遍的本科教学评估就成为可能。但中国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内涵颇为庞杂,肩负多样化的职能,且评估指标随时变化。尽管美国不存在普遍推行的全国性(全省性)本科教学评估,但各所院校对本科教学评估多颇为重视。具体说来,美国大学本科评估落实在院校层面,院校又将之落实到教师及其课程教学评价层面。例如,由哈佛大学“博克教学中心”组织,该校学生参与的在线课程评价是其本科教学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教师本人可由此获知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也可以在选课时获取各课程的评价信息,且这种信息在教师晋职或转岗时也是重要参考。

  3、评估手段与指标的多样化

  评估目的不同,评价手段和指标就有差异。约克大学专门制定了《教学鉴定和评价指南》。该指南认为,教学是一个复杂而个性化的活动,可以采用多种技术和标准进行合理的评价。它提出有质量的教学(Quality Teaching)的概念,其评估指标包括:有效选择材料、题材和课程组织、有效的沟通技能、对题材和教学的知识和热情、学生可获得性、对学生关心问题的积极反应等。华盛顿大学则强调本科教学评价要注意收集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学习、学生感知、同行评价、教学研究与管理视角六方面的信息。

  4、重视评估与改进的结合

  哈佛大学把课程评价与教学改进结合起来。“博克教学中心”在开展本科教学评估的同时,还通过反馈、咨询、工作坊、主题沙龙、案例研究、新教师培训(尤其是通过提供课堂录像)提升教师(包括研究生教学助理)教学能力。卡内基-梅隆大学“埃伯利教学卓越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目标与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的一致性,认为评价收集的信息要反映特定学科的目标和价值观,有助于改进教师教学实践和教师成长,有助于学校改进课程,从而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中心不仅提供学校评价小组的工作报告与中期鉴定报告,而且为学校各层次教学评价提供系列支持。

  5重视本科教学评估研究

  高等教育评估是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的教育研究热点话题之一。约克大学强调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差异。前者的目的是通过反馈激发学校院系和教师的成长、变革和教学改进,后者的目的则是为特定课程的教学提供总结性看法。采用多种评估技术,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才能对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做出最佳评价。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行为、社会科学与教育部教育中心”开展的研究则指出:总结性评价通常并不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此两者之间关系有必要强化,并使之正规化。而形成性评价可以服务于多个重要的教育目标:可以把坦率的教学评价与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联结在一起;为有意探索教学学术的教师提供支持;形成性评价技术不仅可用于教师个人,还可用于院系计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9131-610829.html

上一篇:乡土忆趣:林木篇
下一篇:钱塘观潮
收藏 IP: 60.12.143.*| 热度|

8 刘新建 毛宁波 杨秀海 陈建林 黄世臣 程和平 吴锦宇 刘广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