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作家张洁上月下旬在美国去世,享年85岁。看了新闻才知道,她是唯一两度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我原来只知道《沉重的翅膀》获奖。我在读大学期间看过她的一些但不是全部小说。当时属于可以读的作家,但不是最喜欢的作家。她笔下的人物多少都有些压抑,所谓“痛苦的理想主义者”,也有些复杂,尤其对缺乏体验和阅历的人如我自己。她的小说长于营造氛围包括心理氛围,我那时更喜欢读直截了当的议论。
早期的短篇小说和散文收集入《爱,是不能忘记的》。其中有成名作《从大森林里来的孩子》和最有争议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只有几篇小说当时有些印象,现在也都忘记了。
读过她首次获茅盾奖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看不出特别的好处,感觉主要是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或许我那时的阅历无法理解其中人性和官场的微妙之处。
印象最深的是短篇小说《用三根弦弹完自己的歌》,发表于1980年底的《中国青年报》。并非张洁重要的作品,没有收入小说集,网上也搜不到。我刚入大学后不久读的,或许是张洁作品中唯一记忆尚存的。小说写一位失意的大龄单身中小学男教师,在帮助班上有残疾的孩子找到梦想的过程中,认清了周围的世界,包括与漂亮女友缺乏精神契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尽自己本份生活。一根弦折断,就用其它三根弦奏完全曲,这就是人生。能印象如此之深,只是因为最需要励志的时候,正好看到鸡汤文。那篇小说还暗含着对周围环境的超越,包括对庸众的蔑视。那位残疾孩子的母亲反对老师帮她孩子登台唱歌的努力,因为需要他帮忙做家务干农活。小说中有大段旁白。大意是,大多数母亲都是用自己狭隘的、过时的爱来爱自己的孩子,她不知道:人应该站着行走,而不是像牲口一样在地上爬;除了负重,还有其他可以做的事情;人要站起来,就要有自己的脊梁。当时读着觉得痛快淋漓,后来觉得有些居高临下,缺乏谦卑,甚至有些“何不食肉糜”的傲慢无知。我个人现在也不赞成其中蕴含着的教育哲学,过于主动。
如前所述,我没有读过张洁80年代初期之后的作品,不知道她作为作家如何伟大。但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从她的作品中获得过精神力量。我对所有的支持都铭记在心,无论这种支持以何种方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