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朋友圈转发的文章得知,李泽厚先生魂归道山,享年91岁。我这代人,如果喜欢读些文史哲的书,应该都读过李泽厚先生的著作,其实只是早期著作。我也未能免俗。
家里有的李著中出版最早的是《批判哲学之批判》,但并没有读,至少没有认真读。我想先自己读康德,然后再读,免得读成李泽厚眼中的康德。但读康德有始无终,那本书终究也没有读。推测我对李泽厚的康德述评不太信服,原因也很简单,我不相信仅读汉译本的外国哲学文学历史研究。我印象中,李泽厚似乎没有读过德文本,也没有读过英译本。记忆中,该书引用《纯粹理性批判》是蓝公武译本,《判断力批判》是宗白华译本。当然,如果记错或者说错,我只能抱歉了。
李先生著作真正给我留下印象的是三部《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思论》出版最早,篇幅也最大,见识未必精辟,至少我当时读时,觉得是些陈词滥调,难以卒读。不过随后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就让我耳目一新。孔孟、老韩、庄禅,我都读过些原著,也觉得稍有心得,看了李先生的阐述,还是觉得别开生面。其他的如墨子、荀子、理学等,本来所知不多,看了更长知识。特别是最后对华夏智慧的概括,很有启发性。最晚出版的《中国现代思想思论》影响可能更大,所谓“双重变奏”“西体中用”等都很有影响,至少是引起争论。随着时间流逝,我觉得还是古代部分更经得住考验。
向来喜欢读传记。看到李泽厚先生的《走我自己的路》,也买了一本。多少有些失望。其中回忆性文章很少,多数是各种序跋,也有些访谈和思想史随笔。内容也许不错,但书名还是有些误导。
李泽厚先生最初是在六十年代美学论战中初露锋芒。在美的主观说和客观说之间,别出心裁地主张“美是主观客观的统一”。对那种讨论我一点儿兴趣都没有。经过量子论洗礼,对“主观”和“客观”的截然区分不以为然。不过,李先生《美的历程》确实是精辟之作,提纲携领言简意赅,至少在我当时认知水平上这样看。爱屋及乌,也买过本李先生的美学书《美学四讲》。现在已经全无印象。
当年李泽厚先生堪称时代潮流的引领者,后来似乎远离了时代。我不知道,是他抛弃了时代,还是时代抛弃了他?当然,也可能都不是,只是我自己不再了解时代。他后来的著作,我在书店中也偶尔遇到,开始还大致翻阅,觉得难以卒读。后来就连翻都不翻了。保留个人记忆中那种英姿勃发独领风骚的形象,是我对他的尊重方式。
由李泽厚先生仙逝的消息,想到当年读过他的大作,也追忆逝去的八十年代。“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不管怎样,我觉得其所著《中国古代思想思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美学历程》开风气之先,功不可没。至少对于我如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