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择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jwang989

博文

甘肃黄土高原区干旱的实质

已有 2464 次阅读 2019-3-3 23:49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大家都说干旱少雨是甘肃黄土高原区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拙某则认为,该处干旱的实质是降水的有效性差,许多降水都被无效蒸发,没有被植物吸收利用。记得曾在资料里看到,在以色列北部山区,地中海沿岸,年降水量只有三百多毫米,但那里却分布着地中海柏天然林。甘肃黄土区大部分年降水量接近四百毫米,如果按以色列的情况来看,甘肃黄土区这样的降水条件是不应该植被稀疏的。

其一,对照一下就会发现,甘肃与以色列处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气候类型区中,前者是秋雨型气候,降水集中在秋季;后者是冬雨型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植物生长以春季最快,水分需求旺盛,特别是树木;秋季植物生长减慢,水分利用能力降低。在秋雨型气候中,秋季的降雨只能暂时蓄存在土壤中,等到来年开春供植物吸收利用,但甘肃黄土高原区冬季干燥少雪,开春后多风,运气干燥,土壤蒸发强烈,待到植物发芽抽枝时,土壤存水已经丧失近半,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与此相对照,在冬雨型气候中,冬季降雪积成冰雪,开春融化后渗入土壤正好供应植物吸收利用,几乎全部成为有效降水。

其二,甘肃黄土高原区全年降水总量较低,次降雨量不足五毫米的小雨占全年降水量的近半数。小雨只能浸润植物根系稀疏的浅层土壤,由于该区空气干燥,天气一旦转晴浅层土壤的水分很快就蒸发殆尽,对植物生长几乎毫无作用。

其三,甘肃黄土高原区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在强降雨中,又急又大的雨点会击碎地表的土壤团粒,将其分期为细颗粒,细颗粒雨水入渗时会堵塞土壤孔隙,降低雨水入渗速度,降雨来不及入渗就变成径流流失。因此,在甘肃黄土高原区年降水总量中因强降雨流失的水分占有相当比例。

以上三点原因累加起来,使得甘肃黄土高原区年降水量中超过一半的比例成为无效降水,其有效降水量也只就不足二百毫米了。

在甘肃黄土高原区,某些植物种已经形成了对其降水特征的适应性。例如根萌蘖性。当地许多灌木遇到严重干旱时,地上部分可以全部枯死,但保留着根系的生命力,一旦降水充足,根部就萌蘖新枝,生机焕然。甘肃黄土高原区曾经营造了大面积的杨、榆、柳等乔木林,这些树木大部分枝冠枯死,树冠枯死后又从树干下部萌发新枝,完全变成灌木形态。

柽柳专家刘铭庭认为,柽柳是一种洪水性植物。刘铭庭因此发明了洪水造林法,应用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能够利用昆仑山融雪洪水的地方大获成功。其方法是,引导洪水穿过柽柳林灌溉到无林区域,洪水消退后,地上便大量萌发柽柳幼苗,很快就能郁闭成林。其原理在于,柽柳种子小而量大,种皮有絮状毛,易漂浮在洪水中被携带而传种。在甘肃黄土区一些沟道也经常见到柽柳天然苗,其实也是其洪水性的体现。

有些人认为,在干旱地区营造灌木林,原因是灌木耗水量小,能够适应干旱气候特征。在拙某看来,灌木适应的是干旱地区降水变化大、有效性低的特征,而不是降水稀少的特征。灌木是以对自身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特性的自我调控适应着气候的变化特征,是动态适应,不是简单地对降水量的静态适应。

2002年3月13日初稿,2019年3月3日修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631-1165470.html

上一篇:让路
下一篇:车行记事
收藏 IP: 60.165.45.*| 热度|

1 程少堂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