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物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吉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博文

贸然跃进的大学 精选

已有 5670 次阅读 2007-8-14 20:46 |个人分类:大学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发展大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很多大学都在扩大发展规模,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校园面积,即原有的校园已经容纳不下,设法拓展校园,最常见的方式是建立新校区;二是提高发展档次,这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专业改系,系改院,院改成大学,再比如没有硕士点的申报硕士点,有了硕士点的申报博士点。扩大大学的发展规模本无可厚非。据悉,具有大学学历的人仅占我国总人口的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不断扩大大学的发展规模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如果不顾实际情况而盲目地扩大发展规模,就会犯贸然跃进的“左”的错误。

先说盲目地扩大校园面积。时下,“新校区”已经成为一个颇为时髦的概念。如果说哪个学校没有新校区,似乎就显得不合时宜。新校区首先要“大”,最好里面能通公共汽车。现在用不完不要紧,留给后人慢慢用,这叫长远眼光。我所在的大学在南京东郊美丽的风景区圈了2000多亩地,后来又圈了七八百亩。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块块绿地印入眼帘,尤其是图书馆,其规模之大号称是华东地区高校之最。但是,这样大的校园需要吗?那七八百亩地尽在养着野草。当地的农民无法种地,饱受贫苦生活的煎熬。对这种现象,有人戏称为“校吃人运动”。

有的大学在建立新校区的过程中,论证不周,贸然上马,时隔不久,就出现了严重问题。几年前,南京某大学在长江北岸建立了新校区,当时,长江大桥的车流量并不大,后来,由于车流量的不断增大,长江大桥就成了该校发展的瓶颈。校车只能缓慢地通过大桥,偶然遇到堵车,耽误上课就在所难免。

新的校区,新的大楼固然重要,因为没有大的校园,就容纳不了更多的学生,但大师更重要,那是大学的灵魂和根本。如果我们只把目光盯在前者,而忽视了后者,那就无异于买株还椟。

再说盲目地提高发展档次。院系的设置、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数量、教授职称的比例等内容是痕量一个大学发展档次必不可少的方面。我们经常可以在大学招生简章上发现“我校现有×个院系、×个专业、×个硕士点、×个博士点、教授×人”等内容。于是,有些大学纷纷在这方面做起了文章。“学院”二字听起来显得档次太低,这不要紧,通过各种努力,可以把“学院”改成“大学”。“大学”二字听起来多气派、多过瘾!“学院”既然改成了“大学”,原先的“系”自然就升级为“学院”,原先的“专业”就升级为“系”。我所在的大学有一个学院去年一下子分成了三个学院,整个学校多达近30个学院,校长到各地开会时都要自豪地提到这一点,后来感觉不对劲,就不好意思提了,因为这毕竟是一件荒唐的事。

对于申报硕士点和博士点,更是趋之若鹜。对于有条件和势力的大学,申报硕士点和博士点当然是在情理之中的事,问题是有些大学根本没有条件和势力,也要拼命地申报,于是只好造假,走后门。其门道可谓是五花八门。按规定,申报硕士点和博士点必须有多少名教授,可自己又没有那么多,不怕,可以从其它部门借用,并美其名曰:“联合申报”。其实,等申报成功后,被借用的教授就不问甚至想问也问不上了。至于走后门,找路子,早已成了公开的秘密。自己部门的材料申报上去后,总要设法打听落到了哪些评委的手里,于是就请客送礼。有一位院长在本部门申报博士点时,足有两个月的时间在天上飞来飞去。这样一来,就造成了硕士点和博士点的泛滥,确切地说,是硕导和博导的泛滥。现在,在大学里混上几年,当个导师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我所在的学院(注意,是大学下面的学院,而不是作为学校级别的单独学院)教职工90余人,教师不到一半,而在校硕士研究生多达300多人。院长经常对我说,快点申报高级职称吧,院里的研究生多得带不过来了。不够导师资格贸然上马,“导”出来的研究生质量是可想而知的。2002521日《望》周刊上一篇名为《教授贬值为哪般》的文章中说,广东省某大学趁合并之际一次就评出40多个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某大学在申报博士生导师的名单中竟然包括了该校的膳食科长。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职称也是痕量大学发展档次的一方面内容,于是有些大学就设法增加教授的数量。《教授贬值为哪般》的文章还披露,南京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导师前不久这样对自己的学生说:“别称我教授,现在的教授一分钱能买好几个。”如今,有的大学甚至提出了“告别讲师”的奋斗目标。毫无疑问,教授的数量仓促上去了,质量当然也就下来了。前些年不是就流传过“一本书评上五个教授”的笑话吗?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这样的教授戏称之为“泡沫教授”。

我认为,大学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应该同时注意到两个方面问题:一是要与整个社会的需要相适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的发展幅度也应该不断提高,二者应该是成正比的。但是,如果无视社会的需要,盲目的发展,势必会造成人才的过剩和浪费。据权威部门统计,今年将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处于待业状态。昨天南京的一家报纸又说,现在大学生对毕业后月收入的期望值已经由几个月前的2500元降低到1500元。就业形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开设新专业也是扩大发展规模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同样也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前些年,电子信息、财会、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比较热,于是一拥而上,就连水利部的一所大学也开设了诸如此类的专业。可如今,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非常难度非常大。

  二是要与自己的势力相适应。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所以,即使社会非常需要,假如自己没有势力,也不应该强行发展。近两年,广告专业持续升温。于是,我所在的大学有当年在成立广告系时只有一人。他自任系主任,可手下空无一人。一个人成立一个系,可谓是滑天下之大稽。“泡沫系科”成立了,课怎么开?只好叫其他专业的老师临时应付。原来教音乐,就教广告音乐;原来教美学的,就教广告美学;原来教心理学的,就教广告心理学。后来,我怀着非常吃惊的心理把一个人成立一个系的消息讲给辽宁的一位师兄听,可他听后一点也不吃惊,说,这算什么?你们还有一个人,我们学校一个人都没有都能成立一个系,纯粹是在骗,拿领导的话说就是,先把学生骗进门再说。我想,如果都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大学离关门歇业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势力两方面,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冒进,就会使人想起1958年的大跃进,想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等“左”的错误口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78-5988.html

上一篇:失衡的大学 
下一篇:人文失落的大学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