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物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吉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博文

泡沫教授 精选

已有 5777 次阅读 2007-4-30 01:04 |个人分类:大学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当一种事物看起来美丽无比,而实际上内容空虚、毫无生命力,我们习惯上将之比喻“泡沫”,如泡沫经济、泡沫文化。这些泡沫现象由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而容易引起广泛关注,但是有一种泡沫现象由于其有着很强的隐蔽性而常为人们所忽视,这便是泡沫教授。

教授的确是个异常美丽的光环。一个人不管名片上有多少个头衔,但“教授”两字决不会漏掉。况且,“教授”的称谓与工资、住房等实际利益直接挂钩的。因此,一部分人为了谋上“教授”头衔,想方设法走捷径,搞速成,这便产生了泡沫教授。

泡沫教授的一种速成法是出书,出文章。这种速成法可谓五花八门,花样繁多。评职称的时间到了,成果又不够,于是东拼西凑,胡乱抄袭,即使花重金,也愿发表。有一位副教授曾直言:“给我十本文学史,我就可以写出一本新的文学史来”。以前,我曾发现两本文学史是的某些章节的结构、语言非常相似,疑为是相互抄袭,后来才发现二者都是抄袭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随便凑些人,我当主编,你当编委。“著作”一出,共同获利。前些年不是就流传过“一本书评上五个教授”的笑话吗?我想,这样的“主编”称作“主骗”,这样的“编委”称作“骗委”更确切些。还有一些人留学归来,依靠自己身上的“洋气”,谋得了教授职称;再不就是身在国内,凭借不错的外文功底,把国外的东西随便译译,就成了自己的成果。这样的教授应该称作“洋泡沫教授”或者说“准洋泡沫教授”。

上述速成法还算“体面”,因为不管怎么说,成果总算有了,尽管是虚假的。而另一种速成法就不太“体面”了。能使用此法者,必须“人员”好,心理素质过硬。每到评职称前,这种人就会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拉关系,找路子,电话、书信、E-mail、登门……不惜一切代价。我读博士时的导师是学校的评委负责人。每到评职称时,他们家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登门者络绎不绝,导师疲于应付,经常通宵难眠。后来,每年到评职称时,导师和师母一起躲到他们的“别墅”里。为此,导师自称成了“地下党”。

一般来说,泡沫教授都有很强的功利心,所以,在“功成名就”之后,还会设法混个泡沫硕导、泡沫博导,还有某某协会的泡沫理事、泡沫会长什么的。教授是靠真本领的,泡沫教授终究是要漏馅的,因为泡沫教授写出的文章,肯定是泡沫文章;讲起课来,肯定是像方鸿渐忘了带讲稿一样,梅毒、大麻地乱吹一通;教出来的学生肯定是泡沫学生。现在,一些单位已经实行底职高聘、高职底聘。这样一来,泡沫教授们或许会感到岌岌可危了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678-1770.html

上一篇:学阀与权威
下一篇:教你如何当评委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