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一个纯文科生的悬灌梁技术之路

已有 2351 次阅读 2014-10-28 08:10 |个人分类:科林散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一个纯文科生的悬灌梁技术之路

——记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青年悬灌梁专家刘剑

邓昆伦 王立武 王立荣

   (科技日报 2014-10-27)


   一个最初连施工图纸都看不明白的“纯”文科生,短短几年就成长为悬灌梁技术人才,这是一个怎样令人惊叹的华丽转身?

   从“门外汉”到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五公司屈指可数的悬灌梁专家,他用了8年。这8年,他历尽了怎样的艰辛?收获了多少喜悦?

   2014年8月,笔者带着疑问和好奇,在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成(都)贵(阳)铁路一分部,采访了这位叫刘剑的年轻人。

   坐在笔者对面的刘剑,个头不高,块儿不大,带着眼镜,文静腼腆,怎么也看不出,他就是被称为五公司专干“悬”事的悬灌梁专家,中国铁建的“青年岗位能手”,一分部的安全总监。

   “2006年7月,我从黑龙江佳木斯大学政治思想系本科毕业。”刘剑轻轻地说道,看到笔者惊讶地“哦”了一声,他的脸不由微微地一红。

   随着刘剑和他同事的讲述,一幅追梦的画卷缓缓展开……

   2007年1月,在石家庄铁道学院学习了半年测量的刘剑,分到了十六局集团五公司武(汉)广(州)高铁项目部。

   武广高铁项目部在湖南株州境内,冬春季节,经常阴雨绵绵,使施工便道泥泞不堪。

   刘剑穿着雨鞋,在泥泞的便道上一步一滑地走了四五公里才到现场,刘剑明显感到了从小腿传来的阵阵酸痛。此时他意识到,工地生活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轻松,而是比较辛苦。

   再辛苦也要坚持。第二天,有点恐高的刘剑拿着施工图纸,战战兢兢地爬上了有两层楼高的墩身时,眼睛都不敢往下看。

   刘剑咬着牙硬挺着蹲在墩身模板上,一边看图纸,一边看工人施工……一天没看明白,第二天再去,渐渐地看出了门道,三天后,刘剑不恐高了,图纸也终于看懂了。

   也就从那时起,为了快学本事、多学本事,刘剑真想钻到图纸和规范里,白天跑工地没空,晚上抽空学,只要不加班,至少学到10点,没几天就把图纸和规范都翻了几遍。碰到不明白的,就用一个小本子记下来,追着别人问。

   2个月后,刘剑对工程技术心里有底了。“当我看到图纸变成实体时,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刘剑说,从那一刻起,他觉得干工程还是挺有意思的。

   4个月后,项目部将一个重要的任务压在了刘剑的肩上——负责赵家坝特大桥(40+56+40)米悬灌梁的技术。

   “让一个文科生干悬灌梁,这事是不是太‘悬’了?”有人提出了疑问。“什么事都有第一次,刘剑比较细心,有杨宇鹏带着,应该没问题。”项目部领导拍板说。

   刘剑接到任务后,立即查看资料,才知道悬灌梁的主要设备是一对能行走的挂篮。形象地说,悬灌梁就如一个人向两侧平伸胳膊,桥墩就如人的躯干,悬臂梁段就如伸直的胳膊,施工人员利用挂篮一段一段的把“胳膊”伸出去。

   “悬灌梁0号块需要计算相关数据,我当时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会。”刘剑不甘心就此放弃,他不厌其烦地跑了十几次梁场,将钢绞线张拉、梁的预埋件、梁体线型等知识学到了手。

   6月到9月,正是湖南高温季节,一动就是一身汗,有时晚上比白天还要热。刘剑却好象感受不到这种酷热,白天在现场盯着工人按图施工,晚上不值班就抱着书本“啃”。

   随着悬灌梁一段一段向前延伸,刘剑的知识和经验也一点一点地积累。2007年10月,刘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座悬灌梁顺利完工。还没有充分享受初战告捷的喜悦,2007年11月,项目部把主跨125米的王灌锋特大桥(70+125+70)米悬灌梁的重任交给了刘剑。

   当时工期十分紧张,技术员中只有刘剑干过悬灌梁,他白天黑夜在工地上盯着。每天早上6时30分上工地,晚上还值夜班,常常要工作14个小时以上。“那段时间真是太辛苦了,这也是我参加工作8年来感到最痛苦的时候。”刘剑说。

   悬灌梁施工有8大工序几十道小工序,刘剑和同事们一起研究,哪些工序可以无缝衔接,哪些工序可以同时干,哪些工序可以交叉干,一个挨着一个排,从中寻找可压缩时间的地方。

   他们将工序细化到挂篮每小时推进到什么位置都有明确规定,使挂篮正常行走由6个小时缩短到3个小时以内。

   2008年,刘剑据此总结的QC成果《提高挂篮行走速度》获得了集团公司二等奖,并在京沪高铁得到运用。

   既是机缘巧合,也是自身努力,一年多时间,刘剑就成功完成了2座悬灌梁的施工,就此从一个“门外汉”华丽转身为对悬灌梁小有研究的技术人才。

   2008年9月,刘剑赶到京沪高铁,出任项目部工程部副部长,具体负责跨薛枣公路特大桥悬灌梁施工。

   在京沪高铁刘剑应付自如,对悬灌梁施工工艺融会贯通,就如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打通了任督两脉,成长为专家了。施工出来的梁面六面坡线型漂亮,平整度也达到了精度要求,获得了业主“绿牌”奖励。

   2010年5月,刘剑北上大庆,负责哈(尔滨)齐(齐哈尔)客专2座主跨64米的悬灌梁。

   这2座悬灌梁紧邻既有线滨海铁路,距离防护网仅5米,安全防护要求高。刘剑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后,将挂篮封闭起来就如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向前推进时有效避免了坠物、侵限等安全风险。

   2012年10月到2013年3月,正是哈齐客专的冬休时间。而刘剑却没有闲着——他被五公司派到山西中南部通道,紧急增援主跨56米双幅跨京福高速公路悬灌梁。

   增援抢工,奠定了刘剑在五公司悬灌梁专家的地位。

   2013年,刘剑被聘为工程师,并完成了他负责的第7座悬灌梁:主跨100米的安徽当芜大桥(65+100+65)米悬灌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839176.html

上一篇:从学习方法说起
下一篇:推荐《走进珊瑚筑成的宫殿》
收藏 IP: 168.160.20.*| 热度|

4 王云才 霍艾伦 biofans abbou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