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G音与Y音相通

已有 3853 次阅读 2013-12-7 06:42 |个人分类:换一个角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G音与Y音相通

武夷山

 

前一阵子,好像在《中华读书报》看到一篇文章,介绍过去的一位德国(?)汉学家,说他论证了G音与J音(在德语中J字母的发音接近汉语拼音的Y,如Yung译为“荣格”,就是这个道理)的相通,从而解开了学术史上一桩疑案。我记不清是《中华读书报》哪一期了,若谁知道是哪一期请告我。

我后来想到,其实,在中文里,G音与Y音也是相通的,下面是我想到的一部分例子:

更与硬;

谷与欲、裕、浴,等等;

艮与眼、银,等等;

敢与嚴(严的繁体);

贵与遗;

亘与垣;

瓜与寙(念“与”);

已与改……

 

由于人类发音器官的共同特征,不同语言中“这个音与那个音相通”的情形居然平行发生,让人难以置信。

6月15日写的一篇短博文重贴在下面,都是谈发音相通的:

   

拼音字母 GKHJQX相通之进一步的例子

武夷山

 

今言“胡须”,其实,胡者,须也,两字在过去的发音也相通,一如水浒之Hu与浒墅关之Xu发音相通。

嘘,就是吐气;呼,也是吐气。两字本来就发音相通,故意思相同,毫不奇怪。

《庄子 养生主》:砉然嚮然,奏刀剨然。形容皮骨相离声。砉,现在念“需”,剨,念“豁”,其实两字过去肯定念同样的音。

 

相关阅读

1.      武夷山 为什么龟兹就是库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73227.html

2.      武夷山,拼音字母GKHJQX的对应关系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93901.html

3.      武夷山,了解方音可以解释很多语言现象,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09578.html

4.      武夷山,汉语多音与方言联系的揣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052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747723.html

上一篇:[转载]中医噩梦:中西医结合?
下一篇:Use the Right Word摘抄(18)--各种“死”法
收藏 IP: 106.120.33.*| 热度|

9 陈湘明 郑小康 李学宽 杨正瓴 冯大诚 徐传胜 马雷 徐迎晓 黄宁燕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