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噩梦:中西医结合?
来源:中华读书报2013-12-04
■如果梨园考试也“中西结合”,不但要看您的中国戏曲功底,还得瞧瞧您跳芭蕾舞的水平,听听您唱西洋歌剧的境界,否则就“不科学”,就没有“发展”中国戏曲并使之“走向世界”,靠谱么?这种中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能证明我们的中医从业人员更博学吗?
■在中医药大学,你可以看见仲景的塑像,任何一本中医教材或不论哪位中医专家也都会言必称仲景为医圣,可奇怪的是,对医圣详述的“六经辨证”和相应的方药,在我们的中医界鲜有不绕着走的。医圣仲景及其学说被后世中医业医者束之高阁,成了被敬而远之的花瓶或鬼神,真是绝妙的现代版《叶公好龙》!
■否定现在这套“现代科学的中医标准”,彻底结束中医被糟蹋的噩梦,不仅是观念上的拨乱反正,更会触及到许许多多人(主要是“中西医结合派”的专家、权威们)的切身利益——无论是面子上的、感情上的、地位上的、还是商业上的……这简直就是一场革命!
中国几千年的璀璨文明光芒万丈。难以计数的圣贤豪杰屹立在高山之巅,令吾辈须仰视才能得见。他们的伟大令我们汗颜,自叹弗如,也令我们身为中国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可惜,并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为此而感到自豪,尤其是自以为“有知识”、拥有比中文还流利的英文的那些“先进的中国人”。他们认为中国文化“太落后”、不能“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断地疾呼要“发展”和“丰富”中国文化,但当你问他们中国文化究竟是什么,中国文化到底哪儿落后了要烦劳诸位精英去“发展丰富”的时候,得到的不知所云的回答定会使你大失所望。你可能会突然发现,那些精英们对中华的传统、祖先的文化是那样轻蔑,同时又是那样无知。
当代某位拿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在他所研究的物理领域曾经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就,于是乎就飘飘然地认为自己无所不通了,就自认权威地数落《易经》,妄评中医。说“中医传承了《易经》中分类精简的精神,……坚持阴阳、表里、寒热,……中医学一定没有前途。……我们要抛弃中医的理论,因为其中掺杂有几近迷信的成分,而代之以近代科学化的方法。”
当代某位在美国某实验室搞研究的生物学博士后,尽管他的科技知识挺广博,在科普打假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为人称道,但从未听说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医研究方面有何造诣,也不晓得他读懂了几本相关书籍,却突然有一天听到他一口咬定中医是“经验科学”,被他归为“风水、算命、巫术”之类,于是他得出结论“中医是伪科学”。
我不否认许多科学家、精英曾为科学事业做出过很多、很大的贡献,尤其是他们在各自研究的领域取得过了不起的成就。但无论是谁,即便是超级伟大的天才,也不可能无所不知。对一门自己没有下功夫研究过的学问,说一句“这个我不懂”,是何等地容易,但对某些人来说又是何等地难!
在这里我想要强调的是,某些“先进的中国人”异化祖国传统文化的杰作之一,就是“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发展中医”这一奇谈怪论。
阉割中医:“中西医结合”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直试图在“中西医结合”的梦想中创造一个医学奇迹,但这个美梦一直都未能成为现实,相反,在这个梦想中创造出来的是一个被阉割了的中医,是一个附属于西医的中医,是一个被异化了的怪胎,是一个噩梦。
其实,中医自医圣张仲景以后,就被无数“不念思求经旨”、“崇饰其末、忽弃其本”、自以为是、耍小聪明的所谓这一“家”那一“派”的庸医们糟蹋上千年了。只不过从19世纪末和上个世纪初到今天,中医被糟蹋得更加变本加厉了而已。当年一些出于对西方科技快速发展的仰慕而想当然地认为西医一定比中医“先进”的而要“锐意进取”的人们,就花了不少心思试图用西医的病名“统一”中医的病名。1913年的北洋政府曾明令废止中医。1928年4月汪精卫授意由西医把持的卫生部提出中国干脆“淘汰”中医,并废除中医教育。这一股股逆流虽然最终未能得逞,但从当年的废中医的急先锋余云岫、严德润直到今天,所谓中医“落后、不科学”“是伪科学”的喧嚣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就算数落中医诸多不是、斥中医为“伪科学”的那些中国人坚决排斥中医、不吃中药,拒绝针刺和艾灸,可是别忘了,正是他们眼中的这一“伪科学”几千年来养育了这个星球上最庞大的民族。没有中医的呵护,就没有这帮精英们的祖先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对这些崇尚显微镜、宣称只相信眼睛的人,即使无数西医束手无措的疾病被中医治愈的医案和事实摆在面前,也改变不了他们对自己祖国瑰宝的鄙夷。
由于“走捷径”的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对西方科技文明不辨良莠地追捧在知识界形成了一股潮流。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近代中医界出现了几位较有影响的、主张中西医“汇通”(而非西医取代中医)的人物,如唐宗海、朱沛文、张锡纯和恽铁樵等人。尽管他们反对余云岫、严德润、汪精卫等人把中医赶尽杀绝的行为,但终究中医学艺不精,于是试图在中西医之间找到一条能够调和的道路,即“汇通”,从而使中医能够得到现代科技的承认,但结果并未如一些人期待的那样“发展”了中医,相反,“汇通”带来了更多的困惑。而张仲景依旧是医圣,热衷于“汇通”的医生们虽说著述颇丰,可还是被掩没在了一本《伤寒论》的光芒之下。
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一些领导人想当然认为,中医加西医就一定会催生出一个高于两者的了不起的医学,即1+1>2。许多不懂中医的行政领导干部和身居医药卫生部门高位(内心充满优越感)的西医领导们,以及我们一些自己就对祖国医学存疑的中医界的前辈们(只能说是摒弃《内经》、《伤寒》的中医业医者),非但没有从“汇通”的躁动中冷静下来,反而头脑更加发热膨胀。他们认为唐、朱、张、恽等“汇通”说依然是太过拘泥,(如唐宗海说“中医高于西医”;朱沛文说中西汇通只能“通其可通,存其互异”;张锡纯认为中医之理已经包括西医之理;恽铁樵认为“汇通”须先通中医,“汇通”当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应处同等地位等等。)这样的想法怎能“发展”中医呢?对于急于“立新”的人来说,便是更进一步地“破旧”,于是“汇通”进而变成了“结合”。这个“结合”首先就是将“中医不科学”作为大前提,除了中医必须学习西医理论外,更体现在加大西医管理中医的力度(如为中医定标准、立规矩)、中医被迫听命于西医管理的体制上。所以,这个“结合”从来就不是1+1,中医连“平分秋色”的位置都混不上,实际上只是从属的、被西医改造的地位,即被强制地用西医的手术刀做了“科学的”整形和变性手术的地位。
当年坚决抵制汪精卫妄图废中医的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老先生就曾指出,中医“由西医组织的卫生部来管,就等于由牧师来管和尚一样,岂非笑话”?!令人遗憾的是,这一不好笑的笑话一直持续好几十年了。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好端端的“旧中医”是被彻底“破”掉了,就像只剩下些断壁残垣的咱老北京城墙,在凄风苦雨中对不肖子孙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那么,被“结合”的新产物又被“发展”得如何了呢?我想最大的“成就”就是,如果扁鹊、华佗、张仲景九泉有知的话,定会无地自容,因为以他们的医术拿到今天连个大专也不够格。这些当年的神医们如果投胎今天,下场无非是下岗、改行,或者“顶着雷”无照非法行医,他们实在没有能力拥有一张“中医”高校文凭嘛,更别说考下一纸“中医”行医执照了。他们哪儿学过现代中医高材生、中医专家权威学过的西医内科学、外科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免疫与病原学、寄生虫学、心理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还有什么高等数学、英语四六级、拉丁语、计算机等等就更别提了。当然,那些个老古董们还不懂CT、核磁、B超、心脑电图、血尿常规、大小三阳……真是太落后了!可令人不解的是,现今不少医院或者诊所的墙壁上挂的锦旗上写着的什么“当代扁鹊”、“华佗再世”、“仲景风范”……是夸其医术高明呢,还是贬其医术落伍呢?
这个时代据说是个“大师”辈出、“权威”满街跑的时代,可惜的是,想知道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西医结合”教学体制下培养出来的芸芸“中医专家”们中,谁的医术超过了扁鹊、华佗、张仲景?谁的见解“发展”了《伤寒论》呢?答案是:医圣依然站在那祖国医学的高山之巅,默默地俯视着!
这就有了逻辑上的麻烦了。用“中西医结合”的“现代科学的标准”来衡量,扁鹊、华佗、仲景之辈是对现代西医半窍不通的、连最起码的中医中专文凭也不能给的土包子,充其量是些被医政部门围追堵截的非法行医的江湖郎中。可是在医疗实践中,千千万万谈起西医来喋喋不休、毫不逊色于西医专家的“中西医结合”的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们,又有谁能顶得起医圣这顶桂冠取扁鹊、华佗、仲景而代之呢?“博士”、“教授”和“主任医师”诸如此类的光环,如果在扁鹊、华佗、仲景之类的土包子面前黯然失色,岂不是个大麻烦?那么中医高等教育文凭、中医师行医资格以及相关的职称到底价值几何?看来衡量中医医术高低的“标准”在逻辑上就成了问题。
但解决这个逻辑麻烦似乎更麻烦。否定现在这套“现代科学的中医标准”,彻底结束中医被糟蹋的噩梦,不仅是观念上的拨乱反正,更会触及到许许多多人(主要是“中西医结合派”的专家、权威们)的切身利益——无论是面子上的、感情上的、地位上的、还是商业上的……。这简直就是一场革命!
中医噩梦:“结合”教学
说到“革命”二字,不少人会认为是危言耸听。那就先看看我们的中医高等教学吧。
现行我国中医高等教学都是“中西医结合”式教学,因为教学大纲就定下了这么个框框。在课堂上,由不懂中医的西医老师向学生灌输西医课,再由略知西医皮毛的中医老师向学生讲授中医课。二者怎么结合呢?老师们也不知道,因为西医老师不懂中医,怎么结合不关他(她)们的事;中医老师就是当年被“结合”出来的学生,如何结合法儿尤在“探索”之中,自己尚且一头雾水,怎能让学生找着北呢?怎么办?只好由学生们自己回家去结合,结合成什么样,只有自己和老天爷知道。反正学校按照教学大纲教了,学生也按大纲学了,不过千万要注意哦,西医课程不及格就甭打算毕业。(而西医院校学生却没有类似的担心,不知这算不算对中医的歧视性教学。)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患者在医院里要想看个中医门诊,不把什么超声心动、CT扫瞄、核磁共振……之类的“高科技”洋玩意儿体验个遍,您甭想从“中西医结合”的大夫嘴里听出个“子午卯酉”。这不仅仅是个为医院和医生创收的问题,(现如今这确实是比救死扶伤还重要得多的事情。)而是因为您面前的中医大夫十之八九在没有见到那些洋仪器打出来的单子、照出来的片子之前,是绝对做不出判断的。由于他们在学校就没弄懂中医医理,行医时又受到西医思想的严重干扰,对四诊合参求阴阳,既陌生又怀疑,当然离不开洋仪器、洋方法啦。
“结合派”的中医师对中药和中药方的理解呢,也是愈加西化了,(“四气五味”、“辨证施治”的概念不过是在考试的时候拿出来用一用而已。)哪味药是退热的,哪味是化痰的、止咳的、祛痛的、利尿的、通便的、兴奋的、镇静的、降压的、消炎的、抗病毒的……于是乎您面前的大夫会不断地询问您的症状,有一个症状就凑上N味药。问完了,拼盘儿式的处方也就凑完了。这哪里是中医大夫,简直就是个蹩脚的伙夫嘛!至于他(她)再给您把把脉、看看舌头,那是在四诊合参还是作秀,除了医生自己和老天爷谁也不清楚。
再说单科授课课时分配,作为中医院校的学生最应当下功夫(当穷毕生精力)去学懂弄通的四大中医经典(决不包括那本被后世庸医贴上“经典”标签儿叫《温病条辨》的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不过是西医课(如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西医内科学、西医诊断学等)所用课时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或更少!)以至于几大中医经典因课时太少而只能挑出其中部分章节匆匆应付,(是不是该叫“西中医大学”,搞不清楚了。)再加上中医经典尤其是《黄帝内经》,诸多版本所加注释多系望文生义,参不透阴阳至理、个中玄机,或注也注不明白,或谬误数不胜数,授课老师多不过照本宣科,以讹传讹。
千百年来,中医学子因读不懂经典而不愿意读经典者蔚然成风:或满足于背汤头、背药性、找偏方、持秘方而抄个捷径混迹于江湖;或干脆自立门户,著书立说,号称某家某派,什么“攻下”、“寒凉”、“温补”、“滋阴”派、什么“脾胃论”、“温病学”……反正都是让经典和医圣靠边儿站。所以今天的中医不愿意读经典而好自创理论者不足为奇,摒弃经方而喜欢自己攒方子的乃普遍现象。君不见《中医方剂大辞典》经过“筛选”后收录方剂尚达10万余首之多,足以让以113方论《伤寒》的仲景师“汗颜”。“不念思求经旨、各承家技”莫衷一是的“名老中医经验谈”更是泛滥成灾。本来拥有自己一套完整严谨思想体系并经过圣人在医疗实践中淋漓尽致发挥过的中医理论,被后世庸医的“经验谈”所淹没,成了“经验医学”,结果授人(余云岫、方舟子等人)以柄,人家用西医的板儿砖拍了伪中医的脑袋,可受伤害的却是无辜的真中医。
“中西医结合”体制下的中医统编教材的终极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让中医学子最终远离经典和医圣。我们的中医统编教材让立志于学明白中医的学子们越学越糊涂,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就是大锅糨糊汇:讲阴阳五行,编者就用自己所了解的那点与中国文化不靠边儿的西方哲学概念在那里绕来绕去,弄得阴阳不明,五行不运,不中不西,不伦不类,以至于现在媒体上数不清的庸医或骗子用阴阳五行蒙事儿的时候,鲜有能辨真伪的人。
在中医药大学,你可以看见仲景的塑像,任何一本中医教材或不论哪位中医专家也都会言必称仲景为医圣,可奇怪的是,对医圣详述的“六经辨证”和相应的方药,在我们的中医界鲜有不绕着走的。医圣仲景及其学说被后世中医业医者束之高阁,成了被敬而远之的花瓶或鬼神,真是绝妙的现代版《叶公好龙》!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名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说:“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不说一个致力于保身保人的中医学子欲通达“天、地、人”之理,或“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的境界要在老祖宗的经典上下多少功夫,就说“始可与言于医道者”这一层台阶,岂是学几招西医拳脚,加上背诵若干味药性、几首汤头,再八哥学舌、不知所云地调侃几句“增强机体免疫力、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诸如此类亦西亦中的术语就可以企及的。
同是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西医毕业生只需考西医科目,而中医毕业生既要考中医科目,(尽管不是圣人的中医,而是后世拼攒的杂烩。)又要考《西医内科学》、《西医诊断学》等一堆西医科目。凭什么?!
打个比方,如果梨园考试也“中西结合”,不但要看您的中国戏曲功底,还得瞧瞧您跳芭蕾舞的水平,听听您唱西洋歌剧的境界,您还需表演一套自由体操,比划一趟西洋剑术,来几段洋文经典对白,奏几曲小提琴乐章,否则就“不科学”,就没有“发展”中国戏曲并使之“走向世界”,靠谱么?这种中医师执业资格考试能证明我们的中医从业人员更博学吗?非也!这种歧视性考试恰恰告诉了人们,现行的“中西医结合”教学体制培养的中医学子充其量是个万金油。
退几步说,就算依旧有人对“中西医结合”痴心不改,坚持“探索”,其地位也只能是“探索”,而不应该一家独霸。传统中医是根,恳请有关当权者发发慈悲,可怜可怜传统中医,留住这残存的根,还给她一片土壤吧!
道之不存久矣
传统中医到了今天气若游丝的地步,绝非一日之寒。愿意虚心诚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者、能读懂中医经典、好医圣著述者越来越少了。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理之不通,医道岂可独生乎?
中医的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西医的内涵是西方现代科技。中医离开了中华民族固有文化的内涵,中医就死亡了。就像西医离开了科技的内涵,西医就不能存在一样。当中国文化的某些领域在历史的长河中达到了极至的时候(如《黄帝内经》、《易》、老子的《道德经》、儒学的《大学》、《中庸》、孙子的兵法、王羲之的书法、李白的诗歌、张仲景的《伤寒论》“六经辨证”……),作为后人,就只有学习、继承和实践,并使之传承下去,造福于子孙后代。科技就不同了,它在每一天进步的同时又每一天都在落后着。当今天的人们笑话若干年前的科技水平的时候,那么可以肯定今天的科技水平也会被若干年以后的人们所笑话。正如当19世纪末和上个世纪初的某些人试图使用在今天看来十分落后的西医手段“发展”甚至是替代中医的时候,如今某些人的“中西医结合”的努力在若干年以后的人看来,两者的努力不是一样愚蠢吗?
不要说再过100年,就是科技手段(解剖学、生物化学、基因图谱……)再发展1万年,用阴阳五行来描述的反映人体脏腑气血运化的规律能发展吗?而只要细菌、病毒产生新的变异,(还不要说大千世界有着无穷尽的未知领域,人类的大脑思维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支配能力极其有限。)西医也会立即陷入尴尬。
所以说,想做一个合格的中医大夫,就老老实实地按着前贤给您开的书单子下功夫去钻研,要有吃苦的准备,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唯有“安贫乐道”,才有可能“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有可能“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记住:凡是想发财的中医大夫一定是庸医,或者是骗子,(医术就是仁术,为富不仁,乐道者没心思也没工夫乐财。)想得到学问上的真谛,就得去付出,没有捷径可走,连想都甭想!至于那些想学好中医而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到陌生的人,我建议您不妨认真地读一读王正龙先生的遗作,只要您静下心从头到尾、不加成见地读了,相信您定会大有斩获。
说句公道话,“中西医结合”是伪中医,是邪路、死路。传统中医(与“金元四大家”、张景岳、“温病学”之辈无关)与现代西医各有所长,两者合作,即中西医配合才是正路。
本文摘自《治病书》(上下),王正龙/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