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信息妖与数字化世界的信息秩序

已有 4380 次阅读 2011-9-28 22:19 |个人分类:图书情报学研究|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信息妖与数字化世界的信息秩序

                                  范春萍

(发表于《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年第9期,经作者同意转载于此)

               

  :信息指反映在主观意识中的对象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信息不依赖于感知者的存在而存在,但依赖于感知者的反映而被提取和表达。被提取、加工、表达的信息形成一种人化的存在,即波普尔所谓世界3——客观知识世界。信息随着其载体的进化而进化,并因此而改变人类的交往方式进而改变社会的存在形态。当数字化技术、PC技术、网络技术、自媒体技术等把世界连为一体的时候,信息爆炸,形成世界4——虚拟世界。世界4又可以解析为4-14-24-34-4,其中4-4是世界4最独特的部分。在线和交互是世界4最重要的特征。在线使一切过程得以超时空、超链接;交互所带来的是参与、互动、即时,每一种交往的可能性都打开更大的信息增殖空间,也带来更大的未知性。世界4所带来的是庞大的不确定性和未来发展的难以预见性,已经且将继续以更大的力度冲击人类现有的社会组织及管理秩序。如今的信息世界与宇宙大爆炸早期的浑沌无序有某种相似,需要与物理世界的“麦克斯韦妖”有某种功能相似性的“信息妖”来拮抗信息熵,以使信息世界达到稳定可持续的秩序性。

关键词:信息;载体分级;世界4;世界4-4;信息秩序;信息妖

 

一、信息及其属性和进化

1.      信息及其属性

信息指反映在主观意识中的对象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经意识的加工而形成知识或信息体系。信息不依赖于感知者的存在而存在,但依赖于感知者的反映而被提取和表达。信息既不是物质(此“物质”指狭义物质,区别于列宁的泛指客观存在物的广义物质定义)也不是能量(能量也属于广义物质),依赖于物质和能量而呈现、识别、存储、处理、转换、利用、分享和传播,是物质(广义物质)的客观属性,是物质及事务(社会性物质过程,亦属于广义物质)结构性和秩序性的呈现。被感知的对象物是信息的母源,呈现、存储、传播信息的物质为信息的载体,亦称媒介或介质。

信息来源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又形成一个只在载体或介质的意义上依赖于物质的自成体系的信息世界。在信息的世界里,信息脱离其母源,成为独立存在物,信息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春萍:1963年生,吉林四平人,编审,北京理工大学学术期刊办公室副主任,100081

间相互作用,又会增殖;信息成为人类生产活动的直接对象物和目的物,而且这种情况随着信息世界的进化而愈加明显和纯粹;第四产业(不在本文论述范围)和世界4(后文详述)皆因这种进化而形成,又反过来加速这种进化。

信息有几个最重要的属性:一是它的可传播性——信息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之间传播,不因载体的改变而改变;二是可分享性——不因分享而减少其量值和内涵;三是可增殖性——不因分享而减量,却因相互作用而增殖——信息爆炸,信息污染,其中大量垃圾信息。

2.    信息的进化及信息世界的形成

前已述及,信息不依赖于感知者的存在而存在,但依赖于感知者的反映而被提取和表达。信息的进化是一种伴人进化,是一种随着载体和技术的进化而发生的进化,进化的结果又反作用于承载其进化的技术及人类社会,以至于改变社会存在形态,甚至物质存在状态。

为了论述方便,本文将脱离母源后的信息的载体分为两级。

一级载体是物质性载体,如:金、石、帛、纸;声、光、电、磁介质,计算机,互联网,等。再将一级载体或称介质分为三阶——一级三阶。一阶:纸介质之前,在传播学上对应史前阶段及平面媒体阶段;二阶:声、光、电、磁介质,传播手段对应电磁传媒阶段,其间有代表性的传播形式是电报、电话和广播、电视,传播学意义上的社会传播形态进入大众传媒阶段;三阶: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传播学上对应数字化、自媒体阶段,社会传播形态从大众传媒时代进入普遍交往时代,自媒体又被称为社交媒体。

一级载体的发展是信息社会到来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物质性载体——媒介的进化分级序列,也是信息的进化序列,其所对应的是一种社会进化的序列。

二级载体指文化符号性载体,如:文字、图画、图表,数字代码,音频、视频,等。二级载体又可以称为信息的表现形态,同一个信息,为了不同的表现目的或表现效果,可以采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现。

在信息脱离母源之前,还有一类元载体——人,作为人的肢体延伸的交通工具在这个意义上也是信息的传播工具,也是一种信息媒介,并且可以说在大众传媒时代到来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信息的传播曾经主要以交通工具来承担。作为信息载体的交通工具对社会及信息世界进化的贡献此不赘述。

客观存在物,可以分为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又可以分为结构性存在和关系性存在。如恒星和行星、太阳系,人类个体、家庭、企业就是结构性存在;万有引力关系、库仑作用力关系等就属于关系性存在,社会中的信用、契约、伦理、法律等也属于关系性存在。从广义物质的角度,关系性存在也是一种物质性存在。

在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的自然法则下,结构和关系的复杂组合,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多彩多姿,千变万化。

现代数字技术可以对不依赖于母源的信息进行检索、运算、分析、聚类、统计,甚至直接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或创造出新的信息以至物质形态,将信息及人类所有的知识成就存储到数字工具——计算机之中,并通过互联网传播和交互。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处理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实存的物质世界、客观知识世界,甚至意识和心理世界的某些部分,被逐渐以数字化的形式映射、模拟、拷贝到互联网上,形成一个数字化的虚拟世界,所谓世界4

 

二、世界4及其所预示的趋势

前文论述中,一直使用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信息世界”的概念。低等动物和植物中即有信息的表达和传播,自从生物有了意识(广义意识,包括低等动植物的区别于无机物之间物理相互作用的本能反应),物质和意识之间就是靠信息连接的。若想进一步研究其间规律,需对“信息世界”这个外延相对过大的概念做进一步的划分。

1.    何为世界4

随着社会生产实践和技术进步及人类知识体系的发展,在信息的一级一阶载体出现以后,就逐渐进化出了世界3,随着一级三阶载体的出现,又进化出了世界4

卡尔·波普尔(Karl R. Popper)把有人类所在的世界分为三个部分:世界1,包括物理实体和物理状态的物理世界(physical world; 世界2:精神或心理的世界(mental or psychology world);世界3the world of the products of human mind, objective knowledge world):思想内容的世界、客观知识的世界。波普尔世界3的独特规定性在于,它是处于逻辑关系之中而不是联系着大脑的、客观知识的世界。[1]

当前,理论界对波普尔提出的世界3已经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了。然而世界在发展,2000年孙慕天提出人类社会中已经生成了一个“符码世界”——世界4[2]2001年张之沧亦著文论述世界4,所用称谓为“虚拟世界”。[3]此后围绕世界4引起不少讨论,有人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世界4,所谓世界4不过是世界3的延伸和另一种表达,不具备自身特有的属性,而且四个世界的划分彼此之间边界不清;有人认为存在世界4,但却认为是“技术世界”或“文化世界”,也有人认为世界4应为“数字化世界”。[4][5]

笔者认同孙慕天和张之沧的观点,认同已经形成世界4,但对世界4的定位和指称则更倾向于张之沧提出的“虚拟世界”或“数字化世界”。对后来其他人相继提出的所谓“技术世界”笔者认为其属于世界3,而“文化世界”则有一部分属于世界1,另一部分属于世界2;“符码”这一提法易与人类思想史上已有专门研究的“符号”混淆,故不赞同采用“符码”的提法。

其实,语词对事物的概括总会有不完备之处,“虚拟世界”和“数字化世界”这两个称谓也是如此。两者都会有狭义和广义指称差异的问题。对于前者,狭义虚拟所指的是如网络社区、网络家庭、网络游戏等虚拟现实,或以数字化模型模拟实现现实中不易或不宜运行的过程,如气候模型、导弹实验模型等;广义虚拟则泛指所有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依靠数字化技术运行的非实体的存在和过程。对于后者,狭义“数字化世界”特指世界4,广义“数字化世界”则是一个与“信息世界”互用的概念。事实上,在信息多元交叉的今天,广狭定义法的方法论意义愈加凸显,理论研究者在概念研究和语词转换中应该善于运用这一方法。[6]

至于争论中所说的四个世界之间的边界问题,以及世界3和世界4的区别问题,[4][5]笔者以为,要求边界绝对清晰是机械的思维方式,而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决定了这样的边界不可以能绝对清晰,纵然是主客二元的划分也同样有分割不清之处。不能以机械的思维方式禁锢了思想的发展。

2.    世界4解析

关于世界3和世界4的区别,主要在于,世界3是脱离母源的客观知识,是一些以逻辑关系关联起来的知识体系,而世界4的内容要复杂得多。

笔者以为,可以把世界4解析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或者叫世界4-1,是世界1在网络上的数字化映射,比方说一个单位、部门、群体或一种产品、作品、设计等的网站或网页,理论上是对其实体机构等对象物真实情况的网上呈现和网上播放,它的内容不因逻辑而关联,而是直接对实存状况的数字化映射,或者用孙慕天的话说“一种表征态”[2],孙慕天当年所提出的世界4主要是指这一部分;第二部分,世界4-2,是世界2——心理或意识过程的网上呈现,比方说自媒体上的一些即时表达或即时交互,所表征的就是真实的意识过程;第三部分,世界4-3,是世界3的数字化转化,比方说书报刊等扫描上网或纳入网络数据库;第四部分,世界4-4,包括在前三部分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意识加工或网络互动而产生的新信息、新知识,如通过数据挖掘产生出来的新知识,再如比特币、比特云,还包括虚拟现实,如网上社区、网络家庭、网络游戏空间等等。在世界4的四个部分中,4-4是最独特的,是世界4所独有的。

世界4的最重要特征是在线和交互,在线使一切过程得以超时空、超链接,交互所带来的是互动、参与、即时。信息传播、交互的简捷、便利、真切、无缝化,信息的海量涌现,特别是web3.0、云计算等所展现的前景,使得在世界4中出现了无限的发展及产生新事物的可能,所带来的变化是颠覆性的。世界4已经且将进一步呈暴发扩张之势,这种扩张强化着世界4脱离前3个世界作为人类活动的对象物和目的物的发展。这样的趋势,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对人的异化,表现在技术、政治、社会、心理方方面面异化,甚至反控人类的趋势;也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对人的发展,无机身体、脑外之脑的延伸。

3.    世界4带来了什么?

当前,信息对现实世界所产生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庞大的不确定性,海量信息和信息污染。如今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寻到数不尽的信息,却很难判断所得信息的真伪、出处、程度等等,以至无法引证和使用。面对海量信息无所适从与信息干涸的状况有相似性,就好比水灾和旱灾都是灾一样。

二是信息壁垒或称信息沟。这里说的是不同的人,由于所占有的信息资源和资源使用权力的不同、信息素质的不同,所可能得到和使用的信息的差异非常巨大。信息技术也在形成更高更难逾越的信息壁垒和信息鸿沟——知沟。许多处于信息资源下游的人们,不但不会使用或者根本得不到有用的信息,甚至连世界存在这些信息这回事都不知道。有人甚至认为,未来的信息社会,社会人将会分出两个信息人亚种——信息精英和信息穷人。

三是负熵意义上的秩序端倪。从以结绳记事存储信息到数字模拟,以及3D打印所昭示的信息反作用于物质而改变物质存在状态的可能(后文述及),人类社会的信息化经历了一个加速的历程。近十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的秩序性日益繁复,特别是由于与信息世界的交互作用,信息爆炸、信息污染同时,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秩序性端倪——在负熵意义上的新秩序——爆炸式涌现。生成了一些现实世界本不存在的新型信息关系,如自媒体社区、比特币、比特云等。这是需要正视、需要进一步发展,而且也必然进一步发展的一种强大的趋势。即将到来的世界很壮观,但也很恐怖。信息技术及其所带来的一切,将使人类社会走向何方,当前的人们无法想象。

四是社会组织意义上的秩序失衡。信息多了,信息的正误、价值和完备性、准确性却无从判断了。为了应对信息污染秩序缺失,为了发掘信息海洋中的信息资源,人们发明了搜索引擎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7]等等,但还是难以应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数字化信息浪潮。从现实世界拷贝下来的立体的信息,平行地呈现在虚拟的世界中,现代高技术传媒所带来的信息“易转移性”,即容易被修改、窃取或非法传播和使用,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各种正面的或负面的信息效应也层出不穷。信息交流的便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减少,间接交往增加且交往形式多样,原有的等级、层级、部门、地域间隔被打破,原有的社会制度、规范、规划等的约束作用降低,而灵魂的直接碰撞又使价值观的好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加大,诸如此类等等现象,都是信息社会所带来的。同时虚拟世界的信息关系又反作用于现实世界,冲击着甚至打乱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加之信息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信息,使信息海量涌现,使世界更加无序——在社会组织和管理的意义上,同时又似乎蕴蓄着某些颠覆性的新秩序——在负熵和社会组织及管理双重意义上。这一切,需要积极的社会变化来适应,也必然催生出不可阻挡的社会变化,这就是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

自媒体是一个革命性的新事物。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组织关系一旦进入网络自媒体即偏平化了,以至于被解构,它所带来的将是全新的媒介关系和社会关系。试想,当前社会说自媒体已经分走了主流媒体力量的半壁江山已经毫不为过了。

4.    世界4中的典型性现象及趋势举例

自媒体指个体人可以自由发布自己的作品和言论的网络平台,如博客、facebook、推特、微博等,是web2.0网络技术所提供的作为个人的网民的交互平台。[8]自媒体区别于传统的大众传媒的最重要特点在于,它边缘化了,甚至于驱逐了“把关人”这一大众传媒时代的重要社会角色。自媒体世界中,所有人都是传播者,都是受众,也都是把关人。把关人的功能被“自选择”所取代。人的独立性和平权化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自媒体的力量还在于它一产生即存在于商业体系之中,有自己的商业盈利模式。在商品社会中,不论它将给社会带来的是什么,凡是有商量模式的东西都是势不可挡的。

然而,虚拟空间中的自媒体世界也不可能是独立的和一盘散沙的世界,它一定会与现实世界和传统媒体有互动,也会形成自己的秩序。“群”和“意见领袖”的凝聚力所呈现的就是自媒体世界的一种自组织机制。但自媒体究竟会走向哪里,发展为何种状态,还需要时间来回答。

传播是“人与人之间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机制”和“基础”,[9]也就是说,传播是社会得以维系的机制和基础,因为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无从谈起。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媒介即信息”,[10]说的是有什么样的媒介就有什么样的信息传播方式;而有什么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就有什么样的信息;继而,有什么样的信息,就有什么样的人际交往模式和形式,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一个社会或一个时代的信息秩序对其他一切社会秩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决定作用。

当代传媒的发展及其秩序性的演化必定反映到未来的实体社会秩序中。而问题在于,人们现在还看不清这些所可能产生的秩序或出现了某种端倪的秩序对未来社会意味着什么。如下立体打印和比特币这两个例子似乎就揭示着某种革命性的趋势。

立体打印,目前所实现的只是3D[11]但其中所蕴蓄的是无限的发展可能——设计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形态,再在现实的世界中用物质手段去制造实现——随着设计深度的加深、实现过程的缩短和便捷,制造就变成了打印;结合对通过技术手段而不是意识的加工而创造知识的数据挖掘技术发展的预期,未来,同时对材料及其深层结构等进行扫描,然后进行打印甚至异地打印也是可以理解的。3D打印所呈现的更深层次和维度的“打印”的逻辑正是《黑客帝国》中所设想的通过编码物质来建造实体。

最近,曾有报导说科学家第一次实现了信息转变为能量的实验,在3D打印这里出现的则是信息变物质的端倪。[12]

虚拟货币比特币(Bitcoin,一译比特金)的概念最初由一个叫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2009年提出,后有人根据中本聪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设计了一个P2P网络bitcoin.org。比特币其实是一种需要占用很大的运算空间和时间才能完成的复杂的运算程序,程序完成后会生成一个代码,对应一个一枚金币样式的数字化图标——是为生成一个比特币。比特币“不依赖于特定的中央发行机构,而是使用遍布整个P2P网络节点的分布式数据库来记录货币的交易,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可以发送给互联网上任何一个人从而实现交易。比特币允许匿名拥有和使用,可以保存在电脑中也可以保存在U盘中,或由第三方托管,会随着电脑崩溃或U盘丢失,以及政府的强制性封锁而失去。据说原初的设计保证了不会有人可以操控比特币的价值,而且比特币的程序决定了它在世界上最多只能有2100万枚。由于运算程序过于复杂,想运算生成一枚比特币非常困难,普通个人PC机需要5年时间才能运算生成一枚比特币,所以特别珍贵,比淘金还难,所以有人形象地把运算生成比特币叫“炼金”或“挖掘”。“比特币只能被它的真实拥有者使用,而且仅仅一次,支付完成之后原主人即失去对该份额比特币的所有权。”[12]

比特币是现实世界中的信用关系在虚拟世界的映射,一旦获得“一般等价物”的社会认同,实现流通,即拥有颠覆现实世界金融系统的潜质。按照比特币中文网的说法:“比特币也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技术宅男群体尝试在自己的领域内对万千世界的商品野心勃勃地计价,将禁锢在集成电路内的01上升到‘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许,它真的会改变世界。”[13]

笔者以为,比特币提出的挑战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现实世界金融体系的挑战(此不赘述);另一是对人类现有知识观念的挑战——比特币到底是信息产品还是物质产品呢?如果说它是信息产品,它不符合信息可以分享、不因分享而减量的特征;如果说它是物质产品——承载信用(社会关系性存在,属于广义物质)的一般等价物(其过渡形态是信用卡),它又是完全虚拟的。

 

三、呼唤信息妖

 1.“妖”是一种思想方法

“妖”是在人类科学和思想发展进程中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针对不能解释的现象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设想一种原理或机制作为进一步研究思考的导引,与科学中的思想实验功能相似。区别在于,思想实验原理清晰,只是过程难于实现(如爱因斯坦列车)或者过程实现与否已不重要,巧妙的逻辑设计足以给出问题的答案(如否证了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下落速度快”的思维推演);“妖”功能明确,但原理尚不清晰或令人费解,这也是使用“妖”这个词的原因所在——有妖性。

“妖”方法的意义在于,一种“妖”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一类问题的提出,并且意味着已经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有所前进。而众所周知,科学发现始于问题,找到问题并描述清楚,是科学发现的第一步。

“妖”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起到过很好的作用。最典型的是麦克斯韦妖(James Clerk Maxwell’s demon),还有孟德尔妖(Mendel’s demon)。前者是为了回答熵增导致热寂的逆向机制的问题,后者是为了回答生物进化过程中复杂性如何得以实现的问题。其实都是秩序性如何实现的问题,只是一个在物理世界,一个在生物世界。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在热理论的研究中意识到宇宙间应该存在一种与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描述的熵增反向的能量控制机制,否则宇宙将不可逆地走向热寂,一切秩序都无从谈起,但他无法清晰地阐释出这种机制。1871年,他在《热理论》一书的末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限制”中,诙谐地将这种假想中的机制命名为“妖”。麦克斯韦妖有极高的智能,可以判断分子的行踪和速度,并依据这样的信息开关不同的容器的门以将不同速度的分子导引到不同的区域以实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逆过程。

 “孟德尔妖”说的是“复杂生命的存在是进化的一大谜团,因为它既不是必然也不是必需。为什么不是所有生命都是简单的——简单的复制分子或者简单的单细胞?为什么会有像我们人这样的多细胞、高寿龄、由数以万计的合作基因组成的庞然大物的存在呢?”“生命复杂性的进化必须克服两大生物学上的障碍。与简单生命相比,复杂生命由更多的基因构成,但随着基因数量的增加,其复制错误的数量也增加,正如誊抄一本《圣经》比抄写一条广告标语更容易出错一样。同样,自然选择鼓励基因的自私行为,基因因此能比较容易地进化,以破坏复杂的生命形式。”在我们星球上生命进化的历程中仿佛“有一仁慈之妖的手在导引着加强孟德尔遗传的基本法则”。[14]

信息世界生成以后,一方面是信息爆炸、信息污染所导致的混乱和无序,另一方面是混乱中显露的些许秩序性曙光。这是典型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堪比宇宙大爆炸早期的无序。然而,正是沿着麦克斯韦妖所指引的方向,科学家找到了麦克斯韦妖的原理——耗散结构理论——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具有自组织功能。早期的信息世界与大爆炸早期的宇宙有某种相似,混沌无序。每一个.com.org.net……都像是一个信息岛,每一个ID都像是一个信息包,它们自我膨胀,整个信息世界无中心暴胀,由转贴、超链及各种协议,形成释放和喷涌,即系统论中所谓涌现。浑沌的早期宇宙由引力吸积等物理作用进化成今日尚可以说秩序井然的宇宙,那么信息世界呢?

2.信息秩序之“妖”何在?

“麦克斯韦妖”是拮抗熵增导致热寂的逆向机制,是物理秩序之“妖”;“孟德尔妖”是使生物进化过程中复杂性得以实现的机制,是生命秩序之“妖”;新生成的信息世界也出现了从浑沌到有序的秩序性要求,需要一种能够使混乱的信息世界走向确定的可持续的秩序性的信息秩序之“妖”。

笔者提出的“信息妖”(Info-demon)针对的是信息世界的秩序性缺失,以及人类社会对秩序性的终极需要——总有一种或一组机制可以使混乱的信息世界走向且可以持续性地维持有序状态。但信息妖与前面提到的两种妖又有所不同,信息妖不仅应该具备解释机制——什么样的科学规律才能导致混乱的信息世界产生出可靠、可持续的秩序性规则,还应该具备建构功能——导引和建构出信息世界的秩序性。具体而言或者仅能说举例而言,信息妖应该具备:信息擒纵、信息挖掘、信息收纳、信息清理、信息辨识、信息导引……信息变能量、信息变物质……功能……

 如前所述,物理世界之“妖”、生命世界之“妖”、信息世界之“妖”所针对的都是秩序性如何实现的问题,都是与混乱和无序相拮抗的问题。耗散结构的自组织就是最终找到的麦克斯韦妖,孟德尔妖是一组现在仍在进一步探索中的关于竞争选择、遗传变异等在内的自然法则——自组织的升级版,更细致精致的自组织形式;如今的信息世界与宇宙大爆炸早期的浑沌无序有某种相似,需要与物理世界的“麦克斯韦妖”、生命世界的“孟德尔妖”有某种功能相似性的信息妖来拮抗信息熵,以使信息世界达到稳定可持续的秩序性。信息妖是否也应该是一种自组织之妖?它又会是一种怎样的自组织?信息世界是不是可以像大爆炸宇宙进化一样,从混沌到有序?

3.信息妖的功能预期

信息妖的原型:最典型的是把关人,还有许多,如中图分类号等……但这些都只能说是“拟妖”。以把关人为例,大众传媒时代的把关人所实现的是信息选择和过滤的功能,属于信息妖的功能,但普遍交往时代的信息秩序和信息管理要远比大众传媒时代把关人所做的信息选择和过滤复杂得多,或者说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笔者将“把关人”定位为“拟妖”。

信息妖的雏型:今日信息世界中的数据库……信息挖掘机……意见领袖……等所实现的也是信息妖的功能,且远较“拟妖”的功能强大得多,但与未来更为复杂之信息世界预期中的信息妖相比恐怕还是比较初级的,因为它们目前所应对的不过是web2.0技术层次的虚拟世界,尚未能使这个世界清晰有序,相信它们面对即将到来的web3.0和云计算时代会更加力不从心,是故笔者将其定位为“小妖”。

未来强大的信息妖应该可以使人能像在真实世界中方便、随意、确定地运用、享用信息世界所可能提供的东西。

需要说明的是,数字化时代的信息秩序应该有这样一个重要维度:符合人类的基本价值和人文理想,不能使人类沦为信息技术的工具,[15]也不能成为剥夺人类基本自由及对自然界予取予夺的暴力帮凶,这种秩序应该朝着有助于消灭、至少是缩小信息鸿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及消灭贫富分化的人类理想的方向努力。

信息时代呼唤信息妖,围绕这一问题笔者抛出了自己的浅识,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或在技术上及组织机制上去尝试,希望引起更多理论工作者、技术工作者和社会管理者的注意,共同努力,催生出人性化的、符合人类长远利益和人文理想的信息妖。

 

参考文献:

[1] 卡尔·波普尔. 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 孙慕天. 论世界4[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02

[3] 张之沧. 从世界1到世界4[J]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12

[4] 梁启华,刘克苏. 关于世界4的悖论:一个本体论的视角[J].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06

[5] 刘克苏,梁启华. 关于世界4的悖论——一个逻辑学的视角[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4

[6] 范春萍. 广狭定义法的方法论意义[M] .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03

[7] 陈九龙. 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信息化与数据挖掘[J]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92

[8] 罗斌. 网络传播中的自媒体研究[J] . 新闻世界,20092

[9]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0] 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论文的延伸[M] 何道宽译 商务印书馆,2000

[11] 世界首款3D打印比基尼问世. 新闻中心[N]. 国际新闻/国际要闻/时事快报,2011.6.11.528

[12] 科学家首次将信息转化为能量[N] . 科技与出版 201012

[13] 比特币(Bitcoin[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943880.htm

[14] [] 马克·里德利.孟德尔妖[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15] 孙伟平. 论科技时代人的异化[J] . 哲学研究,20107

 

 

Info-Demon and Information order in a Digitalized World

                              Fan Chunping

               

Abstract: Information means the states of existence and movement of object, which reflected in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Information does not rely on the existence of receiver, but rely on the reaction, could be picked up and expressed. Information that be picked up, processed and expressed forms a kind of humanized existence.  That is Poppers world 3, namely the world of objective knowledge. Information evolves with the evolution of its carrier, changes the way of human interaction, and changes the state of existence of society. When digital technology, PC technology, internet technology rand We Media technology united the world, with information explosion, the world 4 forms. The world 4 is a virtual world, which can be subdivide into world 4-1, 4-2, 4-3, and 4-4, among which the world 4-4 is the unique part of world 4. On-line and interaction are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 of the world 4. On-line can make all process become hyper space and hyperlink. Interaction bring forth participation, mutuality and instantaneous. The possibility of each interaction opens bigger space of information increment, and more sealed book. What the world 4 bring about, is more uncertainty and unforeseen future development, which has struck the existing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order of management, and will keep such striking with stronger force. There is some kind of similarity between present information world and the disorder in Big-bang of early cosmos.  To keep a stable order in information world, some info-demon which has some functional similarity with Maxwell demon in physical world is needed to resist the entropy of inform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grade of carrier; world 4; world 4-4; information order; info-demo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91512.html

上一篇:[转载]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
下一篇:如何测度科学素质?
收藏 IP: 219.142.141.*| 热度|

3 刘宇 滕毅 黄河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1 1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