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
诗人流沙河在《庄子浅读五章》一文中说:
人死如梦变蝶,花间舞着,有另一种形式的生之乐。蝶死如人梦醒,床上躺着,亦有同样的生之乐。既然如此,死固不足畏,生亦不必悲,忘怀死生,便活得潇洒了。
出处:韩小蕙 主编,新现象随笔 二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博主:那么,不会做梦者(或者醒了之后将梦境完全忘记,因而等同于没有做梦的人,如笔者)与有梦者相比,是活得更潇洒,还是不潇洒呢?
文学评论家雷达在《缩略时代》一文中说:
古人云:贪看名山者,须耐仄路;贪看月华者,须耐深夜;贪见美人者,须耐梳头。而缩略者恰恰缺乏这种耐心。
出处:同上。
博主:从这个角度说,微博将会同电视一样,成为另一种sound bite大行其道的场所。
苏州大学文学教授鲁枢元在《梵. 高的目光》一文中说:
在我看过的作家的相片中,最少还有两个人的眼睛中闪烁着梵高-尼采式的目光。一位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一位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上海,素以识人著称的钱谷融先生对我说:有没有注意王元化的眼睛,只有梵高和尼采才有那样的眼睛。
出处:同上
博主:如果谁未读过卡夫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却能发现这两人具有梵高-尼采式的目光,那一定是超级相面大师。通过其作品发现了他们共同的内在深刻性与“悲天悯人性”,就不难觉得其目光类似,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以上是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