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美国独立发明者的作用

已有 2036 次阅读 2024-4-1 06:24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79f66599513ca8eadce8247372a1f7d6_81LbSKsTn0L._SL1500_.jpg

美国独立发明者的作用

武夷山 编译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21年出版了任职于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历史学家Eric S. Hintz的著作,American Independent Inventors in an Era of Corporate R&D(企业研发时代的美国独立发明者)。德国曼海姆大学经济系的博士后Alexander Donges在Technology and Culture杂志2024年第1期评介了这本书。

    独立发明者曾经是美国技术创新的主力军。19世纪后期以来,企业研发实验室成为美国创新的日益重要的源泉。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独立发明者仍旧是美国专利发明的主体,尽管其发明专利占发明专利总额的比重在下降。通过深入的研究,本书作者探讨了独立发明者在型范创新面貌、驱动技术变革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取得的成功和发生的影响。

    独立发明者贡献巨大,这一事实是经济史家们记录在案的。在经济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通过众多案例来阐述独立发明者的发明成果商业化策略。他认为,可区分出四类独立发明者。第一类是发明家兼企业家,他们自己成立公司来开发利用自己的专利发明;第二类发明者将其专利出售给其他公司,购买专利的公司可据以扩大生产规模或阻挡潜在竞争者;第三类发明者通过专利许可或咨询协议,与现有公司进行长期合作;第四类发明者采取混合的策略。在独立发明者和拥有自己的研发实验室的大企业之间有着强有力的合作。因此,独立发明者和企业研发对于创新产生有着互补性的贡献。

   作者的研究表明,独立发明者与大企业合作是有利可图的,可利用后者的资源和专业知识,推动发明成果走向市场。但二者之间也会有冲突。如果大公司侵犯独立发明者的专利权,后者可没有雄厚的资源旷日持久地打官司。

    作者讨论了独立发明者在复杂的法律与经济景观中巡航所面临的挑战。与其他职业相比,美国独立发明者在建立持久而强大的游说组织方面是不够成功的。本书搜集了发明者及其故事的大量资料,从而对独立发明者景观(包括女性发明者和非裔美国人发明者的角色)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覆盖。

   作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独立发明者的作用相对下降,因为企业研发实验室能拿到军事科研大合同,尽管在此期间独立发明者也有重要的军事技术发明。 但是,1970年代后期和1980年代标志着独立发明者作用的转折点。 那时,日本竞争者在美国多个领域的市场上攻城略地,使人们对企业研发的优越性发生了怀疑。作者论证说,自此之后,独立发明者的重要性再次提升。例如,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等不少大型技术公司的创办者最初都是独立发明者。

Alexander Donges写道,独立发明者建立的公司后来也设立了研发实验室,那么,这些成长壮大后的公司与后来的独立发明者的合作关系如何呢?这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本书探讨不够的。

 

   博主:我曾长期关注独立发明者(美国的说法)和个体发明者(我国的说法)的作用和命运,写过一些博文,如:

我们对个体发明者了解多少?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1214.html

给个体发明者多些关爱,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868464.html

如何帮助个体发明者?,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58737.html?mobile=1

如何帮助非职务发明者?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42958.html

从纽扣电池的发明推广看独立发明者与企业的关系,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5659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27704.html

上一篇:读《那些人类已知的未知问题》的一点感想
下一篇:对一位同事项目申请书的意见(2015)
收藏 IP: 219.142.145.*| 热度|

15 郑永军 王从彦 黄河宁 刘进平 冯兆东 钟炳 何青 李学宽 孙南屏 张晓良 孙颉 邹晓辉 杨正瓴 周忠浩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