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美国加州一名音响工程师的哲思(145)

已有 1945 次阅读 2023-1-28 08:02 |个人分类:译海扁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美国加州一名音响工程师的哲思(145)

武夷山 摘译 ©

Rick Delmonico是美国加州的一名音响工程师,自称是思想采集者。下面是他的一些零星哲思(Philosophical Observations)。原文来自Academia网站。这是我编译的第145部分。前五部分属于原文的第一个小标题“物理学的隐喻”,第6至15部分属于原文的第二个小标题The imaginarium(幻像之城)。从第16部分起属于原文的第三个小标题:意向场。

 

测度已经变得比被测度的事物更真实。

“规律”为什么随尺度而变化?

存在着多层次的描述,多层次的意义,多层次的解释。信息越具动态性,层次的混合越厉害。尺度变得很重要,因为在非常大的尺度上,混乱就消失了。所有意义居于动态之中,实在居于解释之中。

 经济紧缩是存在左右对立范式的主要原因。在丰饶的时代,人们比较慷慨,在经济紧缩的时代,人们就变得不团结。

    意义是如何存储于状态空间中的?意义与永恒当下紧密相连。过去的意义只能通过其当下价值来确定,它不是静态的。关于过去的记忆对于每一造物都是波动变化的,其任何有用的意义是根据未来的诸般可能性来测度的。未来之意义与当下是这样联系的,要使得可能性集合总是受到原先关联的约束,随着维度增加,可能性也指数增加。与特定概念相关的独特性越多,越受约束。词语之意义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尺度依赖的,随着长期的时间推移,意义随着使用中的所有词语(作为相互关联的要素之集合)的变化而变化。

    潜意识的意思是,一个系统需要环境中的设备之帮助方能感知周遭世界。它越是能感知环境,它越具有意识。自我觉知就是知道自己在状态空间中的位置,觉知方式包括了感性要素和灵性要素。

    只有将大数据转化为隐喻或图像之类的有意义事物,大数据才有意义。

    模式可能深深地埋在数据中,所以我们得将之梳理出来。

    一般说来,如果你不问不行,就说明你不是真想了解。

    感知一直在分化物质实在。分化是一个过程,经验居于不断分化的空间中。我们对周遭环境有觉知。但对总体缺乏觉知。随着时间流逝,物质世界的表达变得更密集,此密集不是表现于空间中,而是表现于层级的层次上。

    有这样一种可能:没有任何规律是基础性的,所有规律都是从组织原理涌现出来的。物质定律是根据可能性之约束构建出来的。有了尽可能最高程度的对称,你就能完成任何操作,看不出任何区分。在出现区分之前,无法给任何行为命名。

在开始绘制动态全息图的时候,只有很少的区分甚至完全没有区分,有一个引擎在不断产生新颖性。

重复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信息或意义,因为整体处于任何地方,处在每一瞬间,分辨率在增加。此时产生的图像是我称之为“幻想之城”的东西。

    自由意志是关系性的,若对状态空间没有一点感知就无法做出任何选择。随着分辨率增加,自由度也增加,这包括了动力学。当细微差异变得足够深刻时,任何选择都不可能了。

    混沌理论说,随着时间推移,不道德的行为方式要比讲道德的行为方式要多得多。这里对道德的定义是:以显著的方式对系统健康做出贡献的任何行为。

    质疑属于勇敢还是怀疑属于勇敢?愚蠢与勇敢的区分是反应的成熟度。勇敢肯定是对某一情境的反应,愚蠢则不需要理由。

    规律是盘子,仁慈是蛋糕,恩典是糖霜。

    原则重于个性。这是从众行为的反面。你总是应该以讲道德讲伦理的方式行事,不是为了去赢得朋友、影响别人,而是因为这样做是对的。一直有人说“人本质上是好的”,但这个说法不对,你必须为原则而战,你必须努力做正确的事,这并不总是那么容易的,这是与人的天性不一致的。

    在荣誉文化中,社会成员已经将对抗性的体育竞技升华为高档艺术。

    我听说过一个说法:每监视人群中的一个疑似疯子,就需要50个行为者在场,50:1。行为者的效率不怎么样啊。这些行为者的行为古怪已经有很多年了,那么谁受益呢?一个残暴政府会不惜一切地做其该做的事,去解除人民的武装,压制人民的声音。

 

相关阅读

美国加州一名音响工程师的哲思(14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37320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373747.html

上一篇:[转载]佳作连连丰盛产 2022年科普阅读印象
下一篇:中信所如何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2001)
收藏 IP: 1.203.173.*| 热度|

5 尤明庆 王安良 籍利平 冯圣中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3: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