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怀念老侯

已有 4073 次阅读 2023-1-11 11:2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怀念老侯

武夷山

 

老侯,即侯国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信所)退休员工,正高职称,广西人,中共党员。老侯于2023110日去世,享年82岁。

1982年初进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信所过去的名称)读研,入所不久就认识了老侯,迄今整40年了。我们研究生习惯对很多人都称“老师”,但老侯身边的所有人,不管比他年长还是年幼的,都叫他“老侯”,于是我也叫他“老侯”,叫了40年。他和我住在一个小区,常见面。

老侯曾与我深谈过。他告诉我,他年轻时得了肺结核,那时没有什么好药,主要靠休息。他全休了有六七年才痊愈,但所里一直给他发工资。他说:“我这条命真的是党给的,是单位给的。怎么报答?只有两条,一是好好工作,二是国家有灾有难需要我们捐献时,我多捐钱”。

先说捐献。

在我国这个文化环境里,员工往往会打听领导捐了多少钱,自己捐的数额千万不要超过领导的数额,让领导面子上不好看。老侯可不管这一套,他想捐多少就捐多少。不管是汶川地震还是别的灾情,假定所领导捐的钱在500元档次的话,老侯怎么也得捐个两三千元。因此,本所每次公布的捐献数额榜单,老侯都高居首位。我想,即使某个所领导对老侯的“僭越”心里面不太舒服,也不会怪罪老侯的,因为他不是偶一为之,而是一贯如此。

再说工作。

老侯长期担任《科技参考》内部刊物的编辑部主任。该刊的前身叫《快报》,曾经向总理办公室报送,林自新老所长亲眼见到过《快报》放在总理的案头。钱学森先生也引用过《快报》的文章。

《科技参考》秉承《快报》的光荣传统,在国外科技政策、科技战略、科技规划、科技成果、科技经费、科技人才等主题的跟踪报道上下足了功夫,并不断提供相关分析报告,获得过各级领导的很多批示。在报道选题、任务分配、亲身翻译、校改润色等方面,老侯都付出了大量心血。当任务紧急,需要加班加点时,老侯从无二话。

多年来,该编辑部实际上也成了一个人才培训班,走出来许多业务骨干。中信所政策与战略研究中心现任主任,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现任科技参赞,都是在这个编辑部成长起来的。

关于《科技参考》,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该刊1999年增刊第一期是老侯亲自编译的文章《重视自然资本管理》,该文受到云南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因为云南省政府是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农业作为该省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按省领导批示的要求,经与中信所协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将这篇文章作为其内刊《参阅资料》2000年第四期的内容,印了480份,报送所有省委常委、副省长等省领导,并发至各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下面再说一点我对老侯的其他印象。

老侯很谦虚。在英译汉方面,所里比老侯更有经验的人应该不多了,但他仍旧放低身段虚心求教。我记得有一次(那时没有谷歌搜索),老侯问我这个比他小18岁的晚辈,某一英文表达式翻译为“屈指可数”是否合适?经过考虑,我告诉他,我觉得是合适的。

老侯热爱语言文字。曾有一位学者型官员告诉我,现在很多翻译的东西读起来都诘诎聱牙,但“你们情报所编译的《快报》和《科技参考》的文字水平不错,所以这两种刊物我一直珍藏着”。这里有老侯的巨大贡献。当然,这与他热爱语言文字分不开。唐诗宋词就别说了,他对毛主席诗词也是反复吟咏和品味的。

他退休后的一天,我俩在小区里碰到,他对我说:

我发现毛主席在诗词创作中特别喜欢“红”这个字,比如,红雨随心翻作浪,红霞万朵百重衣,红旗漫卷西风,红旗卷起农奴戟,红旗跃过汀江,风展红旗如画,风卷红旗过大关,不周山下红旗乱……反正太多了。但一个字的出现频次高到这种程度,恐怕就是缺点了。

我说:很有意思,那你可以写出来投稿啊。

他笑眯眯地说:我不投稿,我就自己瞎琢磨着玩。

 

现在,听不到老侯饶有趣味的瞎琢磨心得了。

老侯安息吧,《科技参考》的大旗仍在猎猎飘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371516.html

上一篇:美国加州一名音响工程师的哲思(141)
下一篇:忆吴永顺老师二三事
收藏 IP: 1.203.173.*| 热度|

25 尤明庆 许培扬 宁利中 李杰 刘全慧 张晓良 徐长庆 李学宽 钱大鹏 刘进平 周忠浩 杨正瓴 姚小鸥 孙颉 姚远程 郑永军 钟定胜 晏成和 聂广 籍利平 刘钢 李毅伟 王启云 赵建民 王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