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我2001年向科技部提的三条建议

已有 3629 次阅读 2018-5-4 06:47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01年向科技部提的三条建议

武夷山

200167日,科技部第二届青年代表大会召开,我是代表之一。徐冠华部长发表了讲话,他向青年人提了四点希望:

1.     自觉承担历史责任;

2.     努力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3.     投身管理创新;

4.     用实际行动做好政府职能转变。

我听得有点热血沸腾,会后就写了三点建议递上去了。徐部长见到建议后,还将电话打到我的办公室加以鼓励。可惜,我的建议书的电子版已经找不到了,但我找到了记录这次会议情况的笔记本,笔记本的最后几页是我的建议书手稿。下面将手稿整理一下,不过它与我提交给徐部长的最终版肯定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关于科技部如何改变职能、改进工作的三条建议

武夷山

一、         如何改善计划管理

我非常同意徐部长关于应从重视抓计划项目转变为重视抓宏观战略的观点。但由于机构运作的惯性,至少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科技部仍将在计划和项目的管理上起一定作用。那么,这一方面有哪些可以改进呢?我仅以863计划为例来说明我的观点。

我曾听到过科技部某些官员的一些议论,说863计划几乎完全由首席科学家来抓,科技部官员对有关项目就失控了。这种观点反映出,一些官员自觉不自觉地将项目与权力联系在一起,并认为“失控”是可怕的事。其实,最重要的不是看谁来管理和控制项目,而是看计划、项目的实施是是否真正有助于实现国家目标。

目前863计划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产业部门的有效参与。无论首席科学家主导还是科技部官员主导,如果没有产业部门的充分参与,就难以摆脱为技术而技术的倾向。举例来说,机器人是国民经济急需的方向吗?即使机器人研究得很棒,在产业化上又有多光明的前景?我国纺织业由于技术落后,表观上生产力过剩,所以采取了简单化的压锭限产措施。那我们的863计划“信息技术主题”为什么不能集中一批力量研究解决纺织业技术升级对信息技术所提出的挑战呢?

在吸收产业部门参与方面,澳大利亚有较好的经验可供借鉴(见附件1)。

二、         如何打入“利基”领域

在市场学上有利基(niche)的概念,即别人尚未重视的市场空隙,你钻进去,必定有利可图。在政府科技管理上,现在有许多利基领域,科技部尚未进入。科技部已抓的“星火计划”尽管成绩斐然,但是,科技部如果不做这件事,农业部也会做。科技部最好去做其他部委不肯做或做不好的事。刚才,我已举了纺织技术的例子。由于纺织部已撤销,纺织技术研究必然受到削弱,而纺织业对于中国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科技部能组织各方面力量抓纺织技术,并抓出成效,将是功德无量的。在具体实施方法上也可有创新。比如,不是由科技部官员直接抓纺织关键技术的遴选与攻关,而是将这笔经费完全放到纺织企业集团去,但科技部派官员去那里监管。纺织企业集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项目招标,甚至收购完整的纺织科研机构。只要有利于攻克纺织技术难关,采用什么手段都可以。现在已经有了农业科技特派员,派到企业去工作的官员就相当于企业科技特派员。(博主今注:当时,社会上还不存在企业科技特派员。)

事实上,科技部在某种意义上应成为“不管部”,这不是劣势,而是优势。美国有NASA,它自然会抓航天技术。美国没有纺织部,联邦政府的有关部门就涉入了Tex计划(纺织科技计划)。美国没有建设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就涉入了“建筑与建设计划”。涉足这样的领域,不会有其他部委攻击你不务正业或侵蚀别人的势力范围。

三、         如何鼓励原始创新

我国的原始创新状况确实令人心忧,从我国发明人获得美国专利授权的数量可见一斑。

要鼓励原始创新,不仅需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还有其他许多环节。即使我们有了很好的专利水平的成果,也无法保证一定能获得国外专利授权。这可能有多方面原因,要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判断准确。例如,我们的涉外专利律师事务所太少。而发明者本人并不一定熟悉在国外申请专利的有关法律事宜。又如,在国外申请专利需要一定的外汇费用,这笔钱谁来出?我们的科研人员能争取到课题研究经费就不错了,一般没有实力提供专利申请经费,更别谈一旦获得专利授权,还需要缴纳一年又一年的维持费用。建议科技部就专利问题组织一次大型的调研,将我国国内外发明专利均不多的原因弄清楚,并采取相应的鼓励发明、鼓励申请专利的切实有效的措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112209.html

上一篇:《情报学报》创刊30周年纪念----日记摘抄636
下一篇:英语世界重视马克思的哪些话?
收藏 IP: 106.120.62.*| 热度|

12 李泳 尤明庆 王大元 彭真明 曹建军 张学文 刘广明 蒋敏强 张奎勇 何杰山 ljxm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