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万水千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odeng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博文

南行记(五) 精选

已有 4914 次阅读 2024-6-15 22:46 |个人分类:考察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南行记(五)

重又回到2020年在中甸的重要工作地点,尼西乡叶卡村。那刻着岁月痕迹年老的树是否依然茁壮?非常茁壮,因为那是一棵有几百年树龄,需要4个人才能合抱的高山栎,村民将它看作神树。在走向化石地点的小路上,竟然在4年前同一棵核桃树的同一根树枝上,遇到同一只松鼠?有可能,因为松鼠的寿命是4-10年。就在叶卡村的早更新世化石地点,第一次青藏科考和我们2020年的发掘中都发现了松鼠的远亲,啮齿目仓鼠科的成员横断山模鼠(Mimomys hengduanshanensis)。今天再次发现了云南马(Equus yunnanensis)和羚羊(Gazella sp.)的化石,说明这个地点还有发现更多化石的潜力。版纳园的同事们已在哺乳动物化石层位之下的地层中发现了高山栎的叶片化石,动植物证据的结合将为青藏高原隆升的研究刻画出更多精确的细节。

 

早上离开中甸时路过高山植物园,方震东园长热情地给我们讲解,这是一个展示横断山地区高山、亚高山植物的植物园,生长着900多种高等植物。我很喜欢园里不仅有迁移栽培的植物,更重要的是还有自然生长的植物。我就看到了云南杓兰(Cypripedium yunnanense、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中甸角蒿(Incarvillea zhongdianensis)等,仅从这些用本地名字命名的物种就能知道横断山地区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地位。方园长还在做更多的工作,比如将高山寒冻地带的绿绒蒿引种到园里,希望今后能将这种美丽的植物推广到其他地方。

 

中甸角蒿的花形和颜色让我觉得非常熟悉,原来是跟我们在青藏高原考察过程中时常见到的藏波罗花一模一样,只是多了茎叶。请教周老师后知道,藏波罗花也是紫葳科角蒿属的植物,拉丁文学名是Incarvillea younghusbandii,充分显示出青藏高原对生物多样性演化的影响。

 

别以为中甸地区仅有高山植物,结束在叶卡村的工作后,我们前往金沙江河谷的途中就逐渐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亚热带气候并观察到意想不到的亚热带植物。金沙江干热河谷中生长着仙人掌等亚热带甚至热带植物我是知道的,尽管像仙人掌这种美洲植物是如何来到此地尚未能解谜。而当得知这里竟然生长着跟地中海沿岸一样的天然橄榄树,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橄榄树,说老实话,我们大多数人都吃惊不小。这个季节橄榄树刚开完花开始结果,仅有米粒大小,到秋天是否会像它的地中海亲戚一样能够硕果累累?很期待知道确实的消息。

 

中甸市区的海拔3459米,而金沙江河谷的海拔仅2000米,路途的高差将近1500米,在高山深峡中体会了公路建设的巨大成就。眺望那些高入云霄的村庄,正是便捷的交通让村民们融入了现代的社会。

 

今夜我们住在奔子栏,一个金沙江边的小镇,听得到江水咆哮的声音。我不知道《南行记》的“山峡中”是否发生在这里,艾芜先生当时描述到:“桥下凶恶的江水,在黑暗中奔腾着、咆哮着,发怒地冲打岩石,激起吓人的巨响”。在艾芜的年代,他的心情是灰暗的,所以将峡谷描写得阴森和凄郁。而今天的社会早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我拉开旅店的窗帘:“外面一片清朗的月色,已把山峰的姿影、崖石的面部和林木的参差,或浓或淡地画了出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3751-1438344.html

上一篇:南行记(四)
下一篇:南行记(六)
收藏 IP: 183.225.254.*| 热度|

8 黄永义 周浙昆 杨卫东 崔锦华 张晓良 郑永军 冯兆东 木士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