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万水千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odeng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博文

南行记(七) 精选

已有 4570 次阅读 2024-6-18 00:43 |个人分类:考察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南行记(七)

离开德钦,开始一路下降,很快到达澜沧江峡谷。没想到江水一片浑黄,跟黄河一样的颜色,这是因为这个季节上游下雨的原因。看见澜沧江,版纳园的同事觉得非常亲切,因为顺流而下就到西双版纳,虽然已建了许多电站并不那么“顺”。澜沧江在西双版纳流出国门,成为东南亚著名的湄公河。

在横断山地区行车,沿江的公路上不断有飞石坠落的危险,所以看见最多的提示就是“落石路段,观察通行”。公路上确实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块,让人惊心谁会不幸“中彩”。

 

我们在查利竹卡跨过大桥进入澜沧江西岸,沿德贡公路,即德钦到贡山的公路开始翻越碧罗雪山。公路路面很好,同时由于植被茂盛,落石的地方减少了。当然,当公路来到高处,又是新修的长长的隧道,而我们再次过隧道后重走老路,翻越到海拔3850米的山口开展野外工作。前往山顶的路已经处于废弃状态,不断有塌方体和冰舌突入到路上。同时逐渐深入迷雾中,最终到达山口时已下起雨来。

 

在高海拔的山口,植被呈现出与澜沧江边干热河谷的亚热带区系完全不同的特点:比如雪层杜鹃(Rhododendron nivale)只有花没有叶,而垫柳(Salix lindleyana)虽然是柳树家族的成员,在这里像是一丛低矮的小草。我们也不断看见有村民骑着摩托开着车上山来,他们是来采虫草的。

 

碧罗雪山实际上就是梅里雪山的南段,它是横断山地区“三江并流”中澜沧江和怒江的分水岭,因此这座山脉也被称为怒山。我们在观察中知道,碧罗雪山是随着青藏高原隆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山高谷深,山体岩层主要为古生界的灰岩、砂页岩及少量红层和变质岩。

结束山口的工作后,我们沿碧罗雪山的西坡行驶。西坡是迎风坡,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雨充沛,实际上我们一直在雨中前进。碧罗雪山的植被垂直带谱发育,我们从寒带、温带、暖温带一直下降到怒江峡谷的亚热带。

 

怒江是“三江并流”西侧的这条江,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的吉热拍格,从云南流出国境进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怒江的上游在西藏境内称为那曲,就是藏语“黑河”的意思。这不禁让我想起第一次进藏开展工作就是到古脊椎所青藏科考前辈在那曲的怒江上游发现的布隆动物群,直到今天才来到怒江的下游。在距今10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布隆动物群包含有那曲低冠竹鼠(Brachyrhizomys naquensis)、西藏巨鬣狗(Dinocrocuta xizangensis)、细猫(Leptofelis sp.)、后猫(Metailurus sp.)、中间亚大唇犀(Subchilotherium intermedium)、西藏三趾马(Hipparion xizangense)、萨摩麟(Samotherium sp.)和瞪羚(Gazella sp.)等,其孢粉中还发现有棕榈的成分,非常类似于今天怒江地区的亚热带气候。

怒江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却是中国唯一一条尚没有建造水电站的大河,我们沿江而下能够听到它自由的咆哮声。我们贴着怒江,在涛声中和细雨里进入夹在狭窄峡谷中的贡山县城。县城的建筑呈现出黄色的基调,这似乎与亚热带的风格协调。

 

我们没有过多停留,在贡山用过晚餐后,继续顺怒江而下,前往福贡的公路沿怒江两岸都有。东岸是219国道,但导航一直指示走西岸,走了几公里后,还是觉得路太窄,又折返过桥到东岸。不过,很快发现导航是对的,东岸有一处超过三分之二的路面整个塌入怒江中,好在是贴着山边还能通过。终于在夜里到达福贡县城,从城市的灯光判断,也是一个在峡谷中展布的县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3751-1438601.html

上一篇:南行记(六)
下一篇:南行记(八)
收藏 IP: 117.136.85.*| 热度|

7 周浙昆 杨卫东 孙颉 崔锦华 郑永军 李学宽 冯兆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2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