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房中房宾馆突发大火,围观人员不断大呼快跑,几个事儿提醒一下
视频从多个角度记录下了火灾发展的阶段性过程,当然,最初起火那一刻并没有拍摄到,到底是室内还是室外先起火不好说,起火原因暂且按下不谈,因为即使分析清楚了,今后类似的情况照样会发生,意外失火,永远杜绝不了。
从视频中的情况看,围观的人不少,除了大声疾呼楼内人员撤离,其它啥忙都帮不上,只能干着急,现场根本问题只有一个:没有现成可用的灭火剂,即便有,也是鞭长莫及。这白白耗费掉的近十分钟,就是灭火的“黄金期”,时光一去不复返。
人手看来是不缺,但是如果要让围观群众自发组织进行灭火,除了灭火剂,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心理顾虑。在此先看看三位网友过去的真实留言:
1.非专业灭火算不算找死?
2.这种火灾不适合外行人进去灭火,不清楚起火原因,不清楚可燃物类型,不清楚是否有爆炸物。需要专业处置。无关人群需要做的是远离火灾现场。
3.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顾虑多了。
传统灭火手段在稍微复杂一点的场景中,给不了人们足够的安全感,心存顾虑也是理所当然。故对于灭火方式的设计,除了灭火剂与灭火器具设施的有效性、可靠性,同时对于施救人员普遍所将面临的各类安全问题(爆炸、烧灼、触电、坍塌、坠物、中毒等),也必须一并考虑周全,否则,就不会有人热心相助。
针对本次案例来讲,可以抛投的灭火剂才是唯一的解决方式,站在大约十米开外实施灭火行动,方可打消上述顾虑,相邻的楼栋还可以作为投掷灭火剂的平台,每一次灭火,最终都要靠灭火剂的数量优势来取胜。
只要相当数量的灭火剂及时投送到起火区域,即便不能完全灭掉,也足以明显压制、堵截、分割及控制火势,减少热量及发烟量,随后人员甚至可以抵近灭火,从而为后续救援赢得更多机会。灭火的先机稍纵即逝:如果缺乏相应手段,谁都不出手,等到火越烧越大,然后就更没有人近前,形成恶性循环;反过来如果有条件率先出手,看到火势稍弱,火场呈现为相持状态,则会有更多人效仿参与,步入良性循环。
据综合统计,平均每1000起火灾大约会造成6人死亡,此次宾馆火灾无疑是幸运的:也许还有其它的疏散通道,燃烧区域主要位于户外,最初的起火部位并未直接影响到人员疏散,楼层不算高,建筑结构也许不太复杂,火警信息传递到位,火灾也并非发生在夜间。但是,如果每次都只能这样眼睁睁地任由火势蔓延,除了呼叫与拍视频,第一现场无法自发组织起有效的灭火行动,那么,下一回的悲剧或许将无法避免,这次我帮不了别人,下次别人还是没办法帮到我。
把每一次演练都想象成身处实战,在每一次实战过程中考虑今后该如何设置演练。
现场有人为什么还着这么大的火? 近10年全国居住场所火灾造成11634人遇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6: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