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vg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fvg9

博文

《詩經》筆記:1國風8齊風11猗嗟·總106

已有 1331 次阅读 2024-5-3 13:46 |个人分类:读书-科研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射侯金僕姑,

躍牽大弓弧。

千軍威命令,

萬馬御亂呼。*

*和盧綸《塞下曲》其一韻:

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金僕姑】良箭名,詳見文中介紹。【燕尾】旗狀。【蝥弧】旗名。

盧綸(748-800),字允言,唐代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唐玄宗天寶末年舉進士。與吉中孚、韓翃(hóng)、錢起等十人合稱大曆十才子。其送別詩尤以《塞下曲》有名。留存《盧戶部詩集》。

目次、一、原詩  二、猗嗟·小序  三、章字詞解  四、譯詩

文中帶*號者為拙筆所加。

一、原詩

共三章,每章六句。

·猗(yǐ)嗟昌兮,頎(qí)而長兮。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qiāng)兮,射則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既成兮,終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孌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射則貫兮,四矢反兮,以禦亂兮。

*兮不入韻。

二、猗嗟·小序

《序》:“《猗嗟》,刺魯莊公也。齊人傷魯莊公有威儀技藝,然而不能以禮防閑其母,失子之道,人以爲齊侯之子焉。”

陸音義:“猗,於宜反,字或作欹。技,其綺反。”

孔疏:“見其母與齊淫,謂爲齊侯種胤(*yìn後嗣),是其可恥之甚,故齊人作此詩以刺之也。禮,婦人夫死從子,子當防母姦淫。莊公不能防禁,是失爲人子之道。經言猗嗟,是歎傷之言也。言其形貌之長,面目之美,善於趨步,是有威儀也。言其善舞善射是有技藝也。言‘展我甥兮’,拒時人以爲齊侯之子也。以其齊人所作,故繫之於齊,襄公淫之,故爲襄公之詩也”。

朱熹《詩序辯說》:“此序得之。

第一章:(yǐ)嗟昌兮,頎(qí)而長兮。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qiāng)兮,射則臧兮。

  【(yǐ)嗟昌兮,頎(qí)而長兮

毛傳:“猗嗟,歎辭。昌,盛也。頎,長貌。”朱傳同。 陸音義:“頎音祈。佼,古卯反,本又作姣。”

孔疏:傳猗嗟……長貌,“是心內不平,是口之喑咀,皆傷歎之聲,故爲歎辭,若猶然也。此言頎若長兮,《史記·孔子世家》稱孔子說文王之狀云:‘黯然而黑,頎然而長’,是之爲長貌也。今定本云‘頎而長兮’,‘而’與‘若’義竝通也。”

鄭箋:“昌,佼好貌。”

孔疏:箋昌,佼好貌,“傳昌爲盛,不言爲其貌,故申足之雲‘佼好貌’。”

抑若揚兮】毛傳:“抑,美色。揚,廣揚。” 陸音義:“抑,於力反,”

孔疏:傳抑,美色。揚,廣揚,“揚,是顙(*sǎng)之別名,抑爲揚之貌,故知抑爲美色。顙貴闊,故言‘楊,廣揚’。朱傳:“抑而若揚,美之盛也。揚目之動也。”

美目揚兮

毛傳:“好目揚眉”。孔疏:傳“好眉揚目”,“美目揚兮,目揚俱美,專欲辯揚是眉,故省其文言‘好目揚眉’。既言目揚皆好,又傳解揚爲眉,蓋以眉毛揚起,故名眉爲揚。”

巧趨蹌(qiāng)兮,射則臧兮

(qiāng)毛傳:“蹌,巧趨貌”。朱傳:“蹌,趨翼如也。臧善也。”

陸音義:“趨本又作趍,七須反,又七遇反。蹌,七羊反。”陸音義:“射,食亦反,注‘所射’、‘每射’同。正音征,注同。畫五采曰正。”

孔疏:傳(qiàng舊讀qiāng),巧趨貌,《曲禮》(*《禮記》)雲‘士蹌蹌’,今與趨連文,故知‘蹌,巧趨貌’。《曲禮》注又雲‘行而張足曰趨’。趨,今之捷步,則‘趨,疾行也’。禮有徐趨、疾趨,爲之有巧有拙,故美其‘巧趨蹌兮’。”

    鄭箋:“臧,善也。”朱傳同。

章解:

孔疏:猗嗟……臧兮,“齊人傷魯莊公。猗嗟此莊公之貌甚昌盛兮,其形狀頎然而長好兮。抑然而美者,其額上揚廣兮,又有美目揚眉兮。巧爲趨步,其舉動蹌然兮,射則大善兮。威儀技藝。其美如此,而不能防閑其母使之淫亂,是其可嗟傷也。”

朱傳:“齊人極道魯莊公威儀技藝之美如此,所以刺其不能以禮防閑其母,若曰惜乎其獨少此耳。”

*“防母淫亂”,由內在價值判斷決定是否去防,若本無動機,有外在美有什麼用?“防母淫亂”與外在美沒有逻辑關係。

第二章: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既成兮,終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

毛傳:“目上爲名,目下爲清。” 【】朱傳:“名猶稱也,言其威儀技藝之可名也。”康典第103頁:“《爾雅·釋訓》:目上為名。注:眉眼之間。《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覭(*康典第1401音明)兮。】朱傳:“清,目清明也。”

孔疏:傳目上……為清,“《釋訓》雲:‘猗嗟名兮,目上爲名’。孫炎雲‘目上平博’,郭璞曰‘眉眼之間’。《爾雅》既釋如此,清又與目共文,名既目上,則清爲目下。”

儀既成兮,終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儀既成】鄭箋:“成,猶備也。”朱傳:“言其終事而禮無違也。”

】朱傳:“射音石”。

】朱傳:“侯,張布而射之者也。”康典第27頁:“射布也。方十尺曰候,四尺曰鵠。《說文》本作矦。從人,從廠,象張布之狀。矢在其下。……按射候……從矢,取射義。射之有侯,所以侯中否,明工拙也。古者以射選賢,射中者獲封爵,故因謂之諸侯。

】毛傳:“二尺曰正。”

 鄭箋:“正,所以射於侯中者,天子五正、諸侯三正、大夫二正、士一正。外皆居其侯中參分之一焉。” 陸音義:“正音征,注同(*朱傳同)。畫五采曰正。參,七南反,又音三。”

孔疏:“正者,侯中所射之處。經典雖多言正鵠,其正之廣狹則無文。鄭於《周禮》考之,以爲大射則張皮侯而設鵠,賓射則張布侯而畫正。正大如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侯身長一丈八尺者,正方六尺。侯身一丈四尺者,正方四尺六寸大半寸。侯身一丈者,正方三尺三寸少半寸。正以綵畫爲之。其外之廣雖則不同,其內皆方二尺,尾於正鵠之事,唯此言‘二尺曰正’耳。既無明說可以同之鄭焉。鄭言正之內方二尺者,亦更無明文,蓋應顧此傳耳。”

朱傳:“大射,則張皮侯而設鵠。賓射則張布侯而設正。”

孔疏:“《夏官·射人》(*《周禮》官名)‘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樂以《騶虞》(*《國風·召南總25),九節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樂以《貍首》(*亡佚)七節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樂以《采蘋》(*《召南》總15)五節二正。士以三耦射豻(*àn野狗等)侯,樂以《采蘩》(*《召南》總13)五節二正。’是天子以下所射之正數也。彼文大夫、士同射二正。今定本雲‘大夫二正,士一正’,誤耳。‘外皆居其侯中三分之一’者,其外畔凖侯,廣狹各居其侯三分之一,其內皆方二尺,故彼注雲九節、七節、五節者,奏樂以爲射節之差。三侯者,五正三正二正之侯也。二侯者,三正二正之侯也。一侯者,二正而已。畫五正之侯者,中朱、次白、次蒼、次黃、玄居外。三正者,損玄、黃;二正者,去白、蒼而畫以朱、綠,其外之廣皆居侯中三分之一。鄭言中二尺,是中央之采方二尺以外,準其采之多少,正之廣狹,均而布之以至於外畔也,言居侯三分之一,侯之廣狹則有三等不同。五正之侯則方一丈八尺,三正之侯方一丈四尺,二正之侯則方一丈。知者,以大射之鵠,賓射之正,雖其侯正,鵠不同,侯道遠近一也。《儀禮》大射禮者,諸侯射禮。經曰:‘司馬命量人量侯道,以貍步,大侯九十,槮(sēn樹高聳,捕魚器)七十,豻(*àn黑嘴狐)五十。’《鄉射記》記射之侯雲:‘侯道五十弓’,則大射所雲九十、七十、五十皆謂弓也。諸侯大射三侯之道,既有九十、七十、五十,則王射亦張三侯,其道之數亦當然,故《射人》注雲:‘量侯道者,以弓爲度。九節者,九十弓。七節者,七十弓。五節者,五十弓。弓之下制長六尺。’是侯道遠近有三等不同也。《鄉射記》(*《儀禮》)又雲:‘弓二寸以爲侯中。’侯中謂侯身也。鄉射》之侯既弓取二寸,則餘侯亦當然。《天官·司裘》注說大射之侯,引《鄉射記》曰:‘弓二寸以爲侯中’,則九十弓者,侯中廣丈八尺;七十弓者,侯中廣丈四尺;五十弓者,侯中廣一丈。大射既然,則賓射亦爾。《考工記》(*《周禮·冬官》)雲:‘梓人爲侯,廣與崇方,三分其廣,而鵠居一焉’。《司裘》掌大射之禮雲:‘設其鵠’。《射人》治賓射之《儀》則雲:‘五正,三正,二正。’有正者無鵠,有鵠者無正,則正與鵠大小同矣。故《射人》注雲:‘鵠乃用皮,其大如正。’鵠居侯中三分之一,則知正亦在侯三分之一,各準其侯之廣狹而畫之耳。謂之正者,《射人》注雲:‘正之言正也。射者內志正則能中。’《大射》注雲:‘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間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俊,故射取名焉’。大射射鵠,賓射射正,此言‘不出正兮’,據賓射爲文也。”

朱傳:“正,設的於侯中而射之者也。”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正音征。《周禮》注:大國貢重,正之也。今讀正鵠、正月,亦作征。然古悉此音無有去聲者,毛晃謂正月讀征,因秦政而改,殆未考。古音邪”

】鄭箋:“展,誠也”(朱傳同)。孔疏:“‘展,誠’,《釋詁》文。”

外甥】毛傳:“外孫曰甥。”朱傳:“甥,叶桑經反”。

孔疏:“姊妺之子名之曰甥,傳言‘外孫曰甥’者。王肅雲‘據外祖以言也’,謂不指襄公之身,總據齊國爲信。外孫得稱甥者,案《左傳》云:‘以肥之得備彌甥。’孫毓雲:‘姊妺之子曰甥。謂吾舅者,吾謂之甥。此《爾雅》之明義,未學者之所及,豈毛公之博物、王氏之通識,而當亂於此哉!抑者以襄公雖舅,而鳥獸其行,犯親亂類,使時人皆以爲齊侯之子,故絶其相名之倫,更本於外祖以言也。’凡異族之親皆稱甥,然此是毛傳之言,不應代詩人爲絶其相名之倫,孫毓之言非也。”

鄭箋:“姊妹之子曰甥,容貌技藝如此,誠我齊之甥。言誠者,拒時人言齊侯之子。”

孔疏:“‘姊妺之子爲甥’,《釋親》文。上說容貌技藝,下言‘展我甥兮’,縱令無技藝,亦是其甥,但作者既美其身業技藝,又言實是其甥,傷不防閑其母,而令人以爲齊侯之子,故言誠我齊之外甥。爲齊之甥信不虛矣。而雲誠實是者,拒時人言是齊侯之子耳。”

朱傳:“姊妹之子曰甥,言稱其為齊之甥,而又以明非齊侯之子,此詩人之微辭也。按《春秋》桓公三年,夫人姜氏至自齊六年九月,子同生,即莊公也。十八年,桓公乃與夫人如齊,則莊公誠非齊侯之子矣。”

章解:

孔疏:猗嗟……甥兮,“齊人傷魯莊公。猗嗟此莊公目上之名甚平博兮,又有美目及目下之清亦美兮,威儀容貌既備足兮,又善於爲射終日射侯,其矢不出正之內兮,此又誠是我齊之外甥兮。威儀技藝如此,又實是齊之外甥,不能使母不淫,令人以爲齊侯之子,是其可嗟傷也。”

第三章:猗嗟孌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射則貫兮,四矢反兮,以禦亂兮。

猗嗟孌兮

毛傳:“孌,壯好貌。”朱傳:“孌,叶龍眷反。孌,好貌”。

【清揚婉兮】毛傳:“婉,好眉目也。”朱傳:“清,目之美也”;“ 揚,眉之美也”;“婉,叶許願反。婉,亦好貌”。

【舞則選兮,射則貫兮

】毛傳:“選,齊。” 陸音義“選,雪戀反。” 孔疏:“傳選之爲齊,其訓未聞,當謂其善舞齊於樂節也。”

 鄭箋:“選者,謂於倫等最上。”

孔疏:箋選者……,“箋以美其善舞,當謂舞能勝人,故易傳以爲倫等之中上選也。”

朱傳:“選去聲。選,異於衆也。或曰齊於樂節也”。

】毛傳“貫,中也。” 孔疏:“貫謂穿侯,故爲中也。”

 鄭箋:“貫,習也。” 孔疏:“‘貫,習’,《釋詁》文。”

陸音義:“貫,毛古亂反,鄭古患反。朱傳:“貫,叶扃(*jiōng門閂)縣反。貫,中而貫革也”。

四矢反兮,以禦亂兮

毛傳:“四矢,乘矢。”

孔疏:傳四矢,乘矢,“乘車必駕四馬,因即謂四馬爲乘。《大射》、《鄉射》皆以四矢爲乘矢,故傳依用之。”

鄭箋:“反,復也。禮射三而止,每射四矢,皆得其。故此之謂復射,必四矢者,象其能四方之亂也”。

陸音義:“反如字,《韓詩》作‘變’,變,易。禦,魚呂反。乘,繩證反。處,昌慮反。”朱傳:“反,叶孚絢反”。朱傳:“亂,叶靈眷反”。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亂音戀”。

 孔疏:箋禮射……之亂,“大射,皆三番,射訖止,而不復射,是‘禮射三而止’也。必三而止者,案《儀禮·大射》初使三耦射之而未釋獲,射訖,取矢以復。君與卿大夫等射,釋獲,飲不中者。訖,君與卿大夫等又射,取中於樂節。注雲:‘君子之於事也,始取苟能中,課有功,終用成法,教化之漸也。’然則初射惟三耦,其後兩番君始與卿大夫等射。此言‘禮射三而止’,通三耦等爲言。射法三而止。而云‘終日射侯’者,美其久射而常中,非禮射終一日也。每射四矢皆復故處,言常中正鵠也。又解射禮必用四矢者,‘象其能禦四方之亂’,故詩人以莊公四矢皆中,即云‘以禦亂兮’。美莊公善射,言其堪禦亂也。《內則》(*《禮記》)云:‘男子生,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注云‘天地四方,男子所有事’,彼於初生之時,以上下四方男子皆當有事。故用六矢以示意。射禮則象能禦亂,上下無亂,不復須象之故也。”

朱傳:“四矢禮射,每發四矢反復也,中皆得其故處也,言莊公射藝之精可以禦亂,如以金僕姑射南宫長萬,可見矣。”

*朱傳這段話可能得自其好友呂祖謙(見《四庫全書·經部三·呂氏家塾讀詩記》)

“‘四矢反兮,以禦亂兮’,蓋稱莊公弓矢之精,可以禦亂,觀其以金僕姑射南宫長萬,則可見矣。說者或謂詩人諷莊公當用以禦亂,非也。是詩譏刺之意,皆在章外。一章嘆其威儀技藝之美也。二章復嘆其威儀技藝,宜為我甥也。三章復嘆其威儀技藝可以禦亂也。嗟嘆再三,而莊公所大闕者,不言可見矣。”

*金僕姑射南宫長萬《左傳》莊公十一年,冬,杜預註:“公(*杜註齊桓公)以金僕姑射(*陸音義食亦反)南宫長萬。注:金僕姑,矢名。南宫長萬,宋大夫。”孔穎達疏:“用之射人必知是矢其名,僕姑其義未聞。”後代詩者用“金僕姑”示良箭,用“金僕姑射南宫長萬”示射術精進。

章解:

孔疏:猗嗟……亂兮,“毛以爲,齊人傷魯莊,公猗嗟此莊公,容貌孌然而好兮,其清揚眉目之間婉然而美兮,其舞則齊於樂節兮,其射則中於正鵠兮,非徒能中而已,每番重射四矢皆反復其故處兮。善射如此,足以捍禦四方之亂兮。威儀技藝如此,而不能防閑其母,故刺之。

“鄭唯‘舞則選兮’,二句爲異。言舞則倫等之中上選兮,其射即貫,習爲之兮。餘同。

跋:

朱傳:“或曰,子可以制母乎?趙子曰:夫死從子,通乎其下,况國君乎。君者,人神之主,風教之本也。不能正家,如正國何?若莊公者,哀痛以思父,誠敬以事母,威刑以馭下,車馬僕從莫不俟命,夫人徒往乎?夫人之往也,則公哀敬之不至,威命之不行耳。東萊呂氏曰:此詩三章,譏刺之意,皆在言外。‘嗟歎再三’,則‘莊公所大闕(*同缺)者,不言可見矣’”(見上《呂氏家塾讀詩記》)

四、譯詩

好看修而長,秀目美色揚,步巧射藝強。

好看眉目明,射儀箭無停,中靶乃我甥。

好看清婉孌,舞齊箭貫穿,習箭以禦亂。

2024年4月11日星期四,2024年5月3日星期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6608-1432495.html

上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8齊風10載驅·總105
下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9魏風1葛屦·總107
收藏 IP: 58.48.236.*|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