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vg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fvg9

博文

《詩經》筆記:1國風8齊風10載驅·總105

已有 416 次阅读 2024-4-27 12:59 |个人分类:读书-科研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脫韁弛欲膽通天,

宇循宙還夢不圓。

有恥心懼尋歸宿,

往事湯湯不如煙。*

和岑參《碛中作》韻: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裡絕人煙。

【磧(qì)】沙漠。岑參(715-770),唐代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幼年從兄讀書,遍讀經史。三十歲中進士,授兵曹參軍。他曾兩次出塞共在邊塞生活六年。是唐代邊塞詩人卓越代表,有《岑嘉州詩集》傳世。

目次:一、原詩  二、載驅·小序  三、章字詞解  四、譯詩

文中帶*號者為拙筆所加。

一、原詩

共四章,每章四句。

·載驅薄薄,蕈(diàn)茀(fú)朱鞹(kuò)。鲁道有蕩,齊子發夕(xuèjuéshuò)

·四驪濟濟,垂辔(pèi)瀰瀰(ní)。鲁道有荡,齊子岂(kǎi)弟。

·汶水湯湯(shāng),行人彭彭。鲁道有蕩,齊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biāo)。鲁道有荡,齊子游敖。

二、載驅·小序

  《序》:“《載驅》,齊人刺襄公也。無禮義故,盛其車服,疾驅於通道大都,與文姜淫播其惡於萬民焉。”陸音義:“驅,欺具反,又如字,下皆同,本亦作駈。播,波佐反。”

鄭箋:“故,猶端也”。

孔疏:箋“故猶端”,“諸言‘故’者,多是因上文以生下事。此‘故’乃與上爲句,非生下之辭,是以箋特釋之。‘無禮義故’,猶言無禮義端,端謂頭緒也。《論語》‘叩其兩端’,謂動發本末兩頭也。《摽有梅》(*《召南》總20)箋云:‘女年二十而無嫁端,爲無嫁之頭緒,此亦謂無禮義之頭緒也,故盛服而與妺淫通也。”

序解:

孔疏“《載驅》詩者,齊人所作,以刺襄公也。刺之者,襄公身無禮義之故,乃盛飾其所乘之車與所衣之服,疾行驅馳於通達之道,廣大之都,與其妺文姜淫,通播揚其惡於萬民焉,使萬民盡知情,無慙(*同慚)恥,故刺之也。國人刺君乃是常事,諸序未有舉國之名言其民刺君。此獨云‘齊人刺襄公’者,以文姜魯之夫人,襄公往入魯境,以其齊、魯交錯,須言齊以辨嫌。無禮義,盛其車服者,首章次句與次章上二句是也。疾驅,首章上句是也。於通道大都,下二章上二句是也。經因驅車而言車飾,故先言載驅。序以美其車服然後驅之,且欲見其驅車所往之處,故令疾驅與通道大都爲句而後言之。經有車馬之飾而已,無盛服之事。既美其車,明亦美其服,故協句言之。四章下二句皆言文姜來會齊侯,是與文姜淫之事。大都通道,人皆見之,是播其惡於萬民也。”

朱熹《詩序辯說·載驅》:“此亦刺文姜之詩”。*像这样能肯定的《詩》小序,在《詩序辯説》中,少之又少。

三、章字詞解

第一章:

載驅薄薄,蕈(diàn)(fú)朱鞹(kuò)。鲁道有蕩,齊子發夕(xuèjuéshuò)

載驅薄薄,蕈(diàn)(fú)朱鞹(kuò)

薄薄】毛傳:“薄薄,疾驅聲也。” 陸音義:“薄,普各反,徐扶各反。”朱傳:“薄音粕。薄薄,疾驅聲。”

孔疏:“薄薄,車聲狀。序言疾駈,故云疾驅。駈與驅音義同,皆謂駈馬疾行也。”

(diàn)(fú) 朱鞹(kuò)

(diàn)(fú)】毛傳:“簟,方文蓆也,車之蔽曰茀。諸侯之路車,有朱革之質而羽飾”。陸音義:“茀音弗。” 朱傳:“簟,方文席也。茀,車後戶也。”

孔疏:“《斯干》(*《小雅·鴻雁之什》總189)說鋪席燕樂之事云:‘下莞(*guān編席植物)上簟’。簟字從竹,用竹爲席,其文必方,故云方文蓆也。車之蔽曰茀,謂車之後戶也。”

朱鞹(kuò)】陸音義:“鞹(*kuò),苦郭反,革也。”朱傳:“朱,朱漆也。鞹,獸皮之去毛者。蓋車革質而朱漆也。”

孔疏:“《說文》云‘,革也’。獸皮治去毛曰革,鞹是革之别名。此說齊君之車,而云朱鞹,故云諸侯之路車有朱革之質而羽飾。謂以皮革爲本質,其上又以翟羽爲之飾也。”

*前車遮飾曰以“鞎”、“禦”,後飾曰“茀”、“蔽”。車前後之飾,皆有革有簟,革竹同飾;

孔疏:“《釋器》云:‘輿革,前謂之鞎(*hén車箱前皮制遮蔽物),後謂之茀’。李廵曰:‘輿革前,謂輿前以革爲車飾曰鞎。茀,車後戶名也。’郭璞曰:‘鞎,以韋靶車軾也。茀,以韋靶後戶也’。又云‘竹前謂之禦(*同御)’,後謂之蔽。’李廵曰:‘竹前謂編竹當車前以擁蔽,名之曰禦。禦,止也。’孫炎曰:‘禦,以簟爲車飾也。”郭璞曰‘蔽以簟衣,後戶也。’如《爾雅》之文,車前後之飾,皆有革有簟,故此說車飾云‘簟茀朱鞹’也。陂文革飾後戶謂之蔽,則茀、蔽異矣。此言車之蔽曰茀,茀、蔽爲一者,彼因革與竹别而異其文耳。其實革竹同飾後戶,俱爲車之蔽塞,故此傳茀、蔽通言之。《春官》(*《周禮》)巾車(*官名)掌王后之車輅(*lù車轅橫木),有重翟(*羽)、厭翟。《碩人》說衛侯夫人云‘翟茀以朝’,是婦人之車有翟羽飾矣。經、傳不言諸侯路車有翟飾者,今傳言羽飾必當有所案據,不知出何書也。”

鄭箋:“此車,襄公乃乘焉。而來與文姜會。” 陸音義:“乘,繩證反,或音繩。”

【魯道有蕩,齊子發夕(xuèjuéshuò)

毛傳:“發夕,自夕發至旦”。陸音義:“發,《韓詩》云‘發,旦也’”。

(xuè,jué,shuò)

朱傳:“夕,叶祥龠(*yuè)反”。

陳第《毛詩古音考》卷二:“夕音芍。古詩:‘朝與烏鵲朝,夕與牛羊夕’,上朝音招,下朝音潮;上夕音錫,下夕音芍”。

康典第986頁:“芍,市若切(*shuò)并音勺。又《正韻》如灼切。音若(*ruò)。《唐韻》等,胡了切。《韻會》七約切。並音(*què)。《廣韻》都歷切。《正韻》丁歷切。並音的。”

康第181頁:“xī音席。晨之對,暮也。又叶在爵切,音皭(jué康典P746)。猶宿也。《詩·齊風》齊子發夕。叶上鞹薄。”

顧炎武《詩本音》卷三:“夕,二十二昔”。

孔疏:傳“發夕……至旦”,“此言發夕,謂夕時發行,故爲發夕至旦。《小宛》(*《小雅·節南山之什》總196)云‘明發不寐’,謂此至明之開發,未嘗寢寐,故爲發夕至明。所以立文不同,皆爲夕發至旦。”

鄭箋:“襄公既無禮義,乃疾驅其乘車,以入魯境。魯之道路平易,文姜發夕由之往會焉,曾無慙恥之色。”陸音義:“竟音‘境’,本亦作境。易,夷豉反,下‘樂易’同。”

孔疏:箋“襄公……之色”,“知入魯境者,以下言‘汶水湯湯’,則魯在汶側。齊在魯北。水北曰陽。僖元年《左傳》稱公賜季友汶陽之田,當齊襄公之時,汶水之北尚是魯地,故知襄公乘車入魯境也,於‘魯道’之下即言‘發夕’,是則夜行在道,言其疾趨齊侯之意,故言文姜發夕而往會焉。兄則盛飾而往,妹則疾行會之,是其無慙恥之色”。

章解:

孔疏:“載驅……發夕”,“言襄公將與妺淫,則驅馳其馬,使之疾行,其車之聲薄薄然,用方文竹簟(*diàn車上竹席蓬)以爲車蔽,又有朱色之革爲車之飾。公乘此車馬往就文姜,魯之道路,有蕩然平易,齊子文姜乃由此道發夕至旦來與公會。公與妺淫,曾無愧色,故刺之。”

朱傳:“齊人刺文姜乘此車而來會襄公也。”

第二章:四驪濟濟,垂辔(pèi)瀰瀰(ní)鲁道有荡,齊子岂(kǎi)弟。

四驪濟濟,垂辔(pèi)瀰瀰(ní)

】毛傳:“四驪,言物色盛也。陸音義:“驪,力馳反。” 鄭箋:“此又刺襄公乘是四驪而來,徒為淫亂之行。” 陸音義:“徒,一本作‘從’,兩通。行,下孟反。”

孔疏:傳“四骊,言物色盛也”,“《夏官·校人》(*《周禮》官名)云:凡軍事,物馬而頒之’。注云:‘物馬齊其力’,言四言驪,道其物色俱盛也。”

朱傳:“驪音離。驪,馬黑色也。”康典第1442頁:“《玉篇》:盜驪,千里馬也。又駕兩馬曰驪。”

濟濟】毛傳:“濟濟,美貌”。陸音義:“濟,子禮反,注同。” 朱傳:“濟上聲。濟濟,美貌。”

垂辔(pèi)】毛傳:“垂轡(*韁繩),轡之垂者。”

瀰瀰(ní)】毛傳:“濔濔,衆也。”陸音義:“濔,乃禮反,注同。”朱傳:“濔音你。濔濔,柔貌。”

魯道有蕩,齊子豈弟

豈弟】毛傳:“言文姜於是樂易。”然鄭箋:“此豈弟猶言發夕也。豈讀當爲闓(*音開),弟,古文《尚書》以弟爲圛(*yì),圛。明也。” 陸音義:“豈,開改反,樂也。弟如字,或音待易反。樂音洛。闓音開,圛音亦。”

孔疏:箋“此岂……明也”,“箋以爲,齊子愷悌,文在魯道之下,則愷悌爲在道之事。若是其心樂易,非獨在道爲然,且上云‘發夕’,此當爲發夕之類,故云‘此愷悌猶發夕’,言與其餘愷悌不同也。愷悌之義,與發夕不類,故讀愷爲闓易,稱開物成務。《說文》云:“闓,開也。’《古文尚書》即今鄭(*)注《尚書》是也無以悌爲圛之字,唯《洪範》稽疑論卜兆有五曰:圛注云:圛者,色澤光明,蓋古文作悌,今文作圛,賈逵以今文校之,定以爲圛,故鄭依賈氏所奏從定爲圛,於古文則爲悌,故云‘古文《尚書》以悌爲圛,園明也,上言發夕,謂初夜即行,此言闓明,謂侵明而行,與上互文相通也。《釋言》云:“愷悌,發也。”舍人、李巡、孫炎、郭璞皆云‘闓,明、發、行’。郭璞又引此詩云‘齊子愷悌,是闓亦爲行之義也。今定本云:‘此愷悌,發也,猶言發夕。’又云:‘悌,《古文尚書》以爲圛。’更無悌字,義竝得通。”

   朱傳:“豈弟樂易也,言無忌憚羞恥之意也。”

康典第301頁:“《詩·齊風》:齊子豈弟。傳:豈,樂(樂)也。弟,易也。”

章解:

孔疏:“四驪……豈弟”,“毛以爲,襄公將與妹淫,盛其一駟之馬,皆是鐵驪之色,其馬濟濟然而美,又四馬垂其六轡濔濔然而衆,爲此盛飾,往就文姜。魯之道路有蕩然平易。齊子文姜於是樂易然來與兄會,曾無慙色,故刺之。鄭唯愷悌爲異,言文姜開明而往會之,餘同。”

 第三章:汶水湯湯(shāng),行人彭彭。鲁道有蕩,齊子翱翔。

汶水湯湯,行人彭彭

【汶水】鄭箋:“汶水之上蓋有都焉,襄公與文姜時所會。”

孔疏:箋“汶水……所會”,“序言‘疾驅於通道大都’,‘行人彭彭’,是爲通道:‘汶水湯湯’,旁有大都,可知,若其不然,不應輒言汶水。故云‘汶水之上蓋有都焉,襄公與文姜時所會處也。’此襄公入於魯境,往會文姜,若是魯桓尚存,不應公然如此。此篇所陳,蓋是莊公時事,亦不知大都爲何邑,故箋不言之。”

陸音義:“汶音問。水名。” 朱傳:“汶音問。汶,水名,在齊南魯北二國之竞。”康典第556頁:“《書·禹貢》:浮于汶,達於濟。又濟東北會於汶。《水經》:汶水出泰山郡萊蕪縣原山西南,過壽張縣,至安民亭,入於濟。”

湯湯(shāng)

毛傳:“湯湯,大貌。” 陸音義:“湯,失章反。” 朱傳:“湯湯,水盛貌。” 康典第586頁:“《說文》:湯,熱水也。……並音商。湯湯,流貌。一曰波動之狀。”

 【彭彭】毛傳“彭彭,多貌。”陸音義:“彭,必旁反。彷音旁,徉音羊。”朱傳:“彭彭,多貌,言行人之多,亦以見其無恥也。”*精闢。康典第309頁:“《玉篇》:多貌。”

魯道有蕩,齊子翺翔】毛傳:“翺翔,猶彷徉也。”

第四章:汶水滔滔,行人儦儦(biāo)鲁道有荡,齊子游敖。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biāo)

滔滔】毛傳:“滔滔,流貌。” 陸音義:“滔,吐刀反。” 朱傳“滔音叨”

儦儦(biāo)】毛傳“儦儦,衆貌。”康典第45頁:“《说文》:行貌。 ”陸音義:“儦,表驕反,《說文》云‘行貌’”。朱傳:“儦音標;叶音褒。儦儦,衆貌。”

魯道有蕩,齊子遊敖

朱傳:“遊敖,猶翺翔也。”

四、譯詩

車聲周身竹革幄,齊子夕發魯道闊。

四駿雄美韁垂逸,魯道平坦齊子喜。

汶水浩蕩行人忙,魯道平坦齊子翔。

汶水滔滔人如潮,魯道平坦齊子遨。

2024年4月10日星期三,2024年4月27日星期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6608-1431658.html

上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8齊風9敝笱·總104
下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8齊風11猗嗟·總106
收藏 IP: 121.60.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01: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