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vg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fvg9

博文

《詩經》筆記:1國風7鄭風6羔裘·總80

已有 1081 次阅读 2023-9-6 15:54 |个人分类:读书-科研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賢者凌遲誰可期?

君若小蛙息田池。

青燈細火續殘燭,

枉等忠良翻盤時。*

*和李商隱《夜雨寄北》韻: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寄北-作者在巴蜀,妻子在長安,寫信給妻子,故說寄北。君-作者妻子。巴山-大巴山,巴蜀之地。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谿生,唐代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唐文宗開成二年(837),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黨爭受排擠、終生不得意。其詩美,與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有人雲其詩用典過多隱晦難解。留有《李義山詩集》。

目次:一、原詩  二、羔裘·小序  三、章字詞解  四、譯詩

*文中帶*號者為拙筆所加。

一、原詩

共三章,每章四句。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hú)。彼其之子,捨命不渝。

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二、羔裘·小序

《序》:“《羔裘》,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風(*)其朝焉。”

鄭箋:“言,猶道也。鄭自莊公而賢者陵遲(*衰敗、消逝,剐),朝無忠正之臣,故刺之。”

孔疏:“作《羔裘》詩者,刺朝也。以莊公之朝無正直之臣,故作此詩。道古之在朝君子,有德有力,故以風刺其今朝廷之人焉。經之所陳,皆古之君子之事也。此主刺朝廷之臣,朝無賢臣,是君之不明,亦所以刺君也。”

孔疏:箋言猶……刺之,“言,謂口道說。諸序之言字,義多為道,就此一釋,餘皆從之。下篇之序猶言莊公,則此莊公詩也。故言莊公以明之。以桓、武之世朝多賢者,陵遲自莊公為始,故言‘自’也。”

朱熹《詩序辯說·羔裘》:

“《序》以變風不應有美,故以此為言古以刺今之詩。今詳詩意,恐未必然,且當時鄭之大夫如子皮、子產之徒,豈無可以當此詩者?但今不可考耳。”

*子皮是鄭大夫,名罕虎,子產(?-522),鄭大夫复姓公孫,名僑,字子產 ,又字子美)。彼“子皮”是范蠡之號:范蠡自稱“鴟(chī)衣子皮”。范是春秋時楚國人,為越大夫時助越滅吳。後又至陶經商致富,又稱陶朱公。參閱:《左傳》襄公三十一,昭公十六和《世紀·越王勾踐世家》。

三、章字詞解

第一章:羔裘如濡,洵直且侯(hú)。彼其之子,捨命不渝。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hú)

羊裘】鄭箋:“緇衣、羔裘,諸侯之朝服也(*見《緇衣》)。言古朝廷之臣,皆忠直且君也。君者,言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

孔疏:箋緇衣……畏之,“經云《羔裘》,知緇衣者,《玉藻》(*《禮記》)云:‘羔裘,緇衣以裼之。’《論語》云‘緇衣羔裘’,是羔裘必緇衣也。《士冠禮》(*《儀禮》)云:‘主人玄冠朝服,緇帶素韠(*bì遮蔽前身皮飾)’,注云:‘衣不言色者,衣與冠同也’。是緇衣為朝服也。《玉藻》云‘諸侯朝服,以日視朝’,故知緇衣、羔裘是諸侯之朝服也。以臣在朝廷服此羔裘,故舉以言,是皆均直且君,言其有人君之度。孔子稱‘雍(*從容大方)也,可使南面’,亦美其堪為人君,與此同也。‘正其衣冠’以下,《論語》文。”

朱傳:“羔裘,大夫服也”。

】毛傳:“如濡,潤澤也。”朱傳同。 陸音義:“濡音儒。”

孔疏:“如似濡溼,故言潤澤,謂皮毛光色潤澤也。……定本‘濡,潤澤’也。無‘如’字。”

朱傳:濡,叶而朱;而由二反。”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濡音柔”。顧炎武《詩本音》卷三:“濡,十虞”。

】毛傳:“洵,均。” 陸音義:“洵徐音荀,又音旬。” 孔疏:“洵,均,《釋言》文。”孔疏:“定本‘濡,潤澤’也。無,如字。”朱傳:“ 洵,信。”

】朱傳:“直,順”。

(hú)】毛傳:“侯,君也。” 陸音義:“侯,《韓詩》云:‘美也’”。孔疏:“侯,君,《釋詀》文”。朱傳:“侯,叶洪姑;洪鉤二反。侯,美也。”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侯音胡”。顧炎武《詩本音》卷三:“侯音胡”。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朱傳:“其,語助辭”。

之子】鄭箋:“之子,是子也”;孔疏:“之子,是子也。《釋訓》文。”

】鄭箋:“舍,猶處也”。朱傳統。陸音義:“舍音赦,王云受也;沈書者反;孔疏:正義曰“舍息,是安處之義,故知舍猶處也”。

】毛傳:“渝,變也”。朱傳同。孔疏:“渝,變。《釋言》文。”

鄭箋:“是子處命不變,謂守死善道,見危授命之等。”陸音義:“渝,以朱反。”

章解:

孔疏:“言古之君子,在朝廷之上服羔皮為裘,其色潤澤如濡溼之。然身服此服,德能稱之,其性行均直,且有人君之度也。彼服羔裘之是子,其自處性命,躬行善道至死不變。刺今朝廷無此人也。”

朱傳:“言此羔裘潤澤,毛順而美。彼服此者,當生死之際,又能以身居其所,受之理而不可奪。蓋美其大夫之辭,然不知其所指矣。”

第二章: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豹飾,孔武有力

豹飾】毛傳:“豹飾,緣以豹皮也”。孔疏:傳豹飾……孔甚,“《唐風》云‘羔裘豹袪’,‘羔裘豹袖’,然則緣以豹皮謂之為袪、袖也。禮,君用純物,臣下之,故袖飾異皮。”

陸音義:“緣,悦絹反。”

朱傳:“賦也。飾,緣袖也。禮君用純物,臣下之,故羔裘而以豹皮為飾也。孔,甚也。豹,甚武而有力,故服其所飾之裘者,如之司主也。”

【孔】毛傳:“孔,甚也。”朱傳同。孔疏:“孔,甚,《釋言》文。”

【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毛傳:“司,主也。”

章解:

孔疏:“言古之君子,服羔皮為裘,以豹皮為袖飾者,其人甚武勇且有力可禦亂也,彼服羔裘。之,是子,一邦之人主。以為直刺今無此人。

第三章: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

】毛傳:“晏,鮮盛貌。”朱傳同。

三英】毛傳:“三英,三德也。”鄭箋:“三德,剛克,柔克,正直也。

朱傳:“三英,裘飾也,未詳其制。”

孔疏:箋三德……众意,“英,俊秀之名。言有三種之英,故傳以為三德。《洪範》(*《尚書》)云:‘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注云:‘正直,中平之人。克,能也’。剛能,柔能,謂寛猛相濟以成治立功。剛則彊,柔則弱,此於滅亡之道,非能也。然則正直者,謂不剛不柔,每事得中也。剛克者,雖剛而能以柔濟之。柔克者,雖柔而能以剛濟之。故三者各為一德。《洪範》先言正直,此引之而與彼倒者,以經有正直,無剛柔,故先言剛柔,意明剛能、柔能,亦為德故也。《洪範》之言,謂人性不同,各有一德。此言‘三英粲兮’,亦謂朝多賢臣,具此三德,非一人而備有三德也。《地官·師氏》(*《周禮》)以三德教國子:至德,敏德,孝德。彼乃德之大者,教國子使知之耳,非朝廷之人所能有,故知此三德是《洪範》之三德。《周語》(*春秋左丘明撰《國語》)稱‘三女為粲’,是粲為衆意。”

】鄭箋:“粲,衆意。”朱傳:“粲,光明也。”

《四庫全書·毛詩考證》:“羔裘章三:英粲兮,傳:三英三德也。歐陽修曰:三英為三德,本無所據,蓋旁取書之三德,曲為附麗爾。三英粲兮,當是述羔裘之美”。鄭箋:“《周語》(*春秋左丘明撰《國語》)稱:‘三女為粲,是粲為衆意。”

【彥】毛傳:“彥,士之美稱。” 朱傳同。孔疏:傳彦,士之美稱,“《釋訓》云:‘美士為彦’。《舍人》(*《周禮·地官》)曰:‘國有美士,為人所言道’”。朱傳:“彦,叶魚旰反。”

章解:

孔疏:羔裘……彦兮,“言古之君子服羔皮為裘,其色晏然而鮮盛兮,其人有三種英俊之德,粲然而衆多兮,彼服羔裘。之,是子,一邦之人以為彦士兮。刺今無此人”。

四、譯詩

羊裘鮮澤平美舒,穿者捨命志不渝。

羊裘豹紋甚武力,穿者為國秉誠直。

羊裘麗盛三飾鮮,穿者邦國若美顏。

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2023年9月6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6608-1401714.html

上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7鄭風5清人·總79
下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7鄭風7遵大路·總81
收藏 IP: 58.48.23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1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