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vg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fvg9

博文

《詩經》筆記:1國風7鄭風5清人·總79

已有 1446 次阅读 2023-8-29 17:50 |个人分类:读书-科研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臣禮君道隔天涯,

危國亡師本太賒。

中軍逐爲他鄉客,

机巧權謀毀國家。*

*和劉長卿《酬李穆見寄》韻:

孤舟相訪至天涯,萬轉雲山路更賒。

欲掃柴門迎遠客,青苔黃葉滿貧家。

劉長卿(709-780又有726 – 786一說),字文房,唐代河間今河北河間人。24(唐玄宗天寶年間)中進士,因性格耿直得罪當朝權貴下獄被貶,官終於遂州刺史。享名於中唐詩壇,有“五言長城”之稱。留有《劉隨州詩集》。賒音沙。柴門-籬笆門,喻窮。

目次:一、原詩  二、清人·小序  三、章字詞解  四、譯詩

*文中帶*號者為拙筆所加。

一、原詩

共三章,每章四句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yāng),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biāo)。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tóu)。左旋右抽,中軍作好(hòu)

二、清人·小序

《序》:“《清人》,刺文公也。高克好利而不顧其君,文公惡而欲遠之,不能。使高克將兵而禦狄於竟,陳其師旅,翺翔河上。久而不召,衆散而歸,高克奔陳。公子素惡高克進之不以禮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國亡師之本,故作是詩也。”

陸音義:“克一本作‘尅’。好,呼報反,注同。惡,烏路反,下同。遠,於萬反。將,子亮反。禦,魚呂反,注同。翺,五羔反。

孔疏:“作《清人》詩者,刺文公也。文公之時,將(*北大本作臣)有高克者,志好財利,見利則為而不顧其君。文公惡其如是,而欲遠離之,而君弱臣強,又不能以理廢。退適値有狄侵衛、鄭與衛鄰國,恐其來侵,文公乃使高克將兵禦狄於境。狄人雖去,高克未還,乃陳其師旅翺翔於河上。日月經久,而文公不召,軍衆自散而歸,高克懼而奔陳。文公有臣鄭之公子名素者,惡此高克進之事君不以禮也,又惡此文公之退臣不以道,高克若擁兵作亂則是危國,若將衆出奔則是亡師。公子素謂文公為此,乃是危國亡師之本,故作是《清人》之詩以刺之。經三章唯言‘陳其師旅,翺翔河上’之事耳。《序》則具說翺翔所由。作詩之意,二句以外,皆於經無所當也。”

鄭箋:“好利不顧其君。注心於利也。禦狄于竟,時狄侵衛。”

孔疏:箋好利……侵衛,“《春秋》閔公二年,冬十二月,‘狄入衛,鄭棄其師’。《左傳》曰:‘鄭人惡高克,使帥師次於河上,久而不召,師潰而歸,高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是於時有狄侵衛也。衛在河北,鄭在河南,恐其渡河侵鄭,故使高克將兵於河上禦之。《春秋》經書‘入衛’,而箋言‘侵’者,狄人初實侵衛,衛人與戰而敗,後遂入之。此據其初侵,故言侵也。案襄十九年,晉侯使士匄(*gài古同丐)侵齊,聞齊侯卒乃還。《左傳》稱為‘禮也’。《公羊傳》亦云‘大夫以君命出,進退在大夫’,然則高克禮當自還,不須待召。而文公不召,久留河上者,其戰伐進退,自由將帥。若罷兵還國,必須君命,故不召不得歸也。傳善士匄不伐喪耳,其得反國,亦當晉侯冇命,故善之”。

朱熹《詩序辯説·清人》:“按此《序》蓋本《春秋傳》,而以他說廣之,未詳所據。孔氏《正義》又據《序》文而以是詩為公子素之作,然則“進之”當作“之進”,今文誤也。”

*鄭文公討厭高克,去之困難,借戰爭派他帥兵出戰,戰爭結束故意不召他回來,迫其奔陳。這是陰招。高克貪財好利不顧君,但鄭國缺少明規制約諸臣,靠陰招、心機巧詐避險,終會让人心松散。傳統文化中此等殘渣欲孽太多,但即使古代也有明智者反對這種做法(見後朱傳全詩評論);現代人無論在經濟、政治、軍事管理中,在科學管理和人性化原則指導下,不可再津津樂道此等權謀劣技。

三、章字詞解

第一章: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yāng),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

清,彭】毛傳:“清,邑也。彭,衛之河上,鄭之郊也。” 鄭箋:清者,高克所帥衆之邑也。”朱傳:“清,邑名。清人,清邑之人也。彭,叶普郎反。彭,河上地名。” 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彭音傍”。

孔疏:傳清邑……介甲,“序言高克將兵,則清人是所將之人,故知清是鄭邑。言禦狄於境,明在鄭、衛境上。言翺翔河上,是營軍近河,而衛境亦至河南。故云‘衛之河上,鄭之郊也’。郊謂二國郊境,非近郊、遠郊也。《碩鼠》云:‘適彼樂郊’,亦總謂境為郊也。下言消、軸,傳皆以為河上之地,蓋久不得歸,師有遷移,三地亦應不甚相遠,故俱於河上”。

康典第580頁:清“……又邑名。《春秋·隱四年》:夏公及宋公遇於清。注:清,衛邑。《詩·鄭風》:清人在彭。《正義》:清,鄭邑。”

康典第309頁:“……又地名。《詩·鄭風》:清人在彭。傳:衛之河上,鄭之郊也。”

】鄭箋:“駟,四馬也”。陸音義:“駟,四馬也,一本‘駟介,四馬也。”康典第1431頁:“《玉篇》:四馬一乘也”。

】毛傳:“介,甲也”。陸音義:“介音界”。

孔疏:“介是甲之別名,故云‘介,甲也’。《北山》傳云‘旁旁然不得已’,則此旁旁亦為不得已之義,與下‘麃麃’為武貌,‘陶陶’為驅馳之貌,互相見也。”

朱傳:“駟介,四馬而被甲也。”

康典第17頁:“……又兵甲也。《禮·曲禮》:介胄則有不可犯之色”。

【旁旁】陸音義:“旁,補彭反,王雲‘彊也’。”“朱傳:“旁音崩;叶補岡反。旁旁,馳驅不息之貌。”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旁音滂”。

二矛重英(yāng),河上乎翺翔

【二矛】鄭箋:“二矛,酋矛、夷矛也,各有畫飾。”

孔疏:箋二矛……畫飾,“《考工記》云:‘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注云:‘八尺曰尋,倍尋曰常。’酋、夷長短名也。酋近夷長也,是矛有二等也。《記》又云:‘攻國之兵用短,守國之兵用長’。此禦狄於境,是守國之兵用長,宜有夷矛,故知二矛為酋矛、夷矛。《魯頌》以二矛與重弓共文,弓無二等,直是一弓而重之,則知二矛,亦一矛而有二,故彼箋云:‘二矛重弓,備折壞’。直是酋矛有二,無夷矛也。經言重英,嫌一矛有重飾,故云各有畫飾,言其各自有節,並建而重累。”

陸音義:“矛,莫侯反,《方言》云:‘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鉇鉇音虵,或謂之鋌鋌音蟬。或謂之鏦,鏦音錯工反。’其柄謂之矜,矜,郭音巨巾反。重,直龍反,注下同。

陸音義:酋,在由反。”

朱傳:“二矛,酋矛、夷矛也。酋矛長二丈,夷矛長二丈四尺,並建於車上,則其英重疊而見。翺翔,遊戲之貌。”

重英(yāng)】毛傳:“重英,矛有英飾也。”

孔疏:傳重英,矛有英飾,“重英與二矛共文,明是矛飾。《魯頌》說矛之飾,謂之朱英,則以朱染為英飾。二矛長短不同,其飾重累,故謂之重英也”。

陸音義:“英如字,沈於耕反”。朱傳:“英,叶於良反。英,以朱羽為矛飾也”。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英音央”。顧炎武《詩本音》卷三:“英,古音央”。

康典第992頁:“《詩·小雅》:二矛重英。注:以羽飾矛。……《毛詩本音》(*顧炎武):舜英、重英、瓊英、美如英,俱葉韻讀央。”

章解

孔疏:清人……翱翔,“言高克所率清邑之人,今在於彭地。狄人已去,無所防禦,高克乃使四馬被甲馳驅遨遊,旁旁然不息。其車之上建二種之矛,重有英飾,河水之上,於是翺翔。言其不復,有事可召之使還。而文公不召,故刺也。”

朱傳:“鄭文公惡高克,使將清邑之兵禦狄於河上。久而不召,師散而歸。鄭人為之賦此詩,言其師出之久,無事而不得歸,但相與遊戲如此,其勢必至於潰散而後已爾。”*朱熹此話甚好,怎可將政治、軍事視如遊戲?如此,哪有不敗之理!

第二章:清人在消,駟介麃麃(biāo)。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biāo)

】毛傳:“消,河上地也。”朱傳:“消,亦河上地名”。

麃麃(biāo)】毛傳:“麃麃,武貌”。朱傳同。陸音義:“麃,表骄反。”朱傳:“麃音標。麃麃,武貌”。

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毛傳:“重喬,累荷也”。孔疏:傳重乔,累荷,“《釋詀》云:‘喬,高也。’重喬猶如重英,以矛建於車上,五兵之最高者也。而二矛同高,其高復冇等級,故謂之重高。傳解稱高之意,故言累荷。《候人》(《曹風》)傳曰:‘荷,掲也’。謂此二矛刃有高下,重累而相負揭。”

鄭箋:“喬,矛矜近上及室題,所以縣毛羽”。

孔疏:箋喬矛……毛羽,“矜謂矛柄也。室謂矛之銎孔。襄十年《左傳》云:‘舞,師題以旌夏。’杜預云:‘題,識也。以大旌表織其行列。’然題者,表識之言。箋申說累荷之意,言喬者,矛之柄近於上頭及矛之銎室之下,當有物以題識之,其題識者,所以懸毛羽也。二矛於其上頭,皆懸毛羽以題識之,似如重累相負荷然,故謂之累荷也。經、傳不言矛有毛羽,鄭以時事言之,猶今之鵞毛矟也。”

朱傳:“矛之上句曰喬所以懸英也,英弊而盡,所存者喬而已”。

陸音義:“喬,毛音橋,鄭居橋反,雉名。《韓詩》作‘鷮’(*jiāo野雞的一種)”。

康典第128頁:喬“《說文》:高兒曲也。從天從高省。……又矛之上句曰喬。

陸音義:“逍,本又作‘消’。遙,本又作‘搖’。荷,舊音何,謂刻矛頭為荷葉相重累也;沈胡可反,謂兩矛之飾相負荷也。矜,字又作‘楘’,同巨巾反,沈又居陵反。近,附近之近。題音啼,題,頭也。室,劔削名也。《方言》云:‘劔削,自河而北,燕、趙之閒,謂之室’。此言室,謂矛頭受刃處也。削音笑。縣音玄。”

第三章:清人在軸,駟介陶陶(tóu)。左旋右抽,中軍作好(hòu)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tóu)】毛傳:“軸,河上地也。陶陶,驅馳之貌”。朱傳:“軸,叶音冑。河上地名”。 顧炎武《詩本音》卷三:“軸,一屋 轉音儔(chou)”。

【陶(tóu)】朱傳:“陶,叶徒候反。陶陶,樂而自適之貌。”。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陶音由”。陸音義:“陶,徒報反”。

左旋右抽,中軍作好(hòu)

毛傳:“左旋講兵,右抽抽矢以射,居軍中為容好。” 孔疏:傳左旋……容好,“毛以為,左右中總謂一軍之事。左旋以講習兵事,在軍之人皆右手抽矢而射。高克為將,將在軍中,以此左旋右抽為軍之容好,言其無事,故逍遙也。必左旋者,《少儀》云:‘軍尚左。’注云:‘左,陽也。陽主生。將軍有廟勝之策,左將軍為上,貴不敗績,然則此亦以左為陽,故為左旋。”

鄭箋:“左,左人,謂禦者。右,車右也。中軍,為將也。高克之為將,久不得歸,日使其禦者習旋車,車右抽刃,自居中央,為軍之容好而已。兵車之法,將居鼔下,故禦者在左。”

孔疏:箋左人……在左,“箋以左右為相敵之言,傳以左為軍之左旋,右為人之右手,於事不類,故易傳以為一車之事,左謂禦者在車左,右謂勇力之士在車右,中謂將居車中也。車是禦之所主也,故習旋迴之事。右主持兵,故抽刃撃刺之,亦是習之也。高克自居車中,以此一車所為之事為軍之容好。成二年《左傳》說晉之伐齊云:‘郤克將中軍,晉解張(*人名)禦郤克,鄭兵緩為右。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絶鼔音,曰:‘餘病矣!’張侯(*杜預註:解張)曰:‘自始合,而矢貫餘手及肘,餘折以禦,左輪朱殷(*杜預註:朱,血色,血色久則殷。殷音近烟,今人謂赤黑為殷色。言血多汙車輪,御猶不敢息),豈敢言病?張候,即解張也。卻克傷矢,言未絶鼔音,是郤克為將,在鼔下也。張侯傷手,而血染左輪,是禦者在左也。此謂將之所乘車耳。若士卒兵車,則《閟宮》(*《魯頌》)箋所云:‘兵車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禦。’禦車不在左也。此二箋皆言兵車之法,則平常乘車不然矣。《曲禮》(*《禮記》)曰:‘乘君之乘,車不敢曠左。’注云:‘君存,惡空其位’。則人君平常皆在車左,禦者在中央,故《月令》(*《禮記》)說耕藉之義云:‘天子親載耒耜,措之於參保介之禦間’。保介謂車右也。置耒耜於車右、禦者之間,禦者,在中,與兵車異也。將居鼔下,雖人君親將,其禮亦然。《夏官·大僕職》(*《周禮》)云:‘凡軍旅田役,贊王鼔’。注云:‘王通鼔佐擊其餘面’,是天子親鼔也。成二年《左傳》云:‘齊侯伐我北鄙,圍龍,齊侯親鼔之。’,是為將乃然,故云‘將居鼔下’”。

朱傳:“左謂御在將車之左,執轡而御馬者也。”

孔疏:左旋右抽,中军作好,“毛以為,高克閒暇無為,逍遙河上,乃左迴旋其師,右手抽矢以射,高克居軍之中,以為一軍之容好,言可召而不召,故刺之。鄭以高克使禦人在車左者,習迴旋其車。勇士在右者,習抽刃擊刺。高克自居中央,為軍之容好,指謂一車之上事也。”

】朱傳:“旋,還車也。”

】朱傳:“右謂勇力之士在將車之右執兵以擊刺者也”。

】陸音義:“抽,勑由反。毛:抽,抽矢也。鄭:抽,抽刃也。《說文》作搯(*同掏),他牢反。云抽刃以習擊刺也。”朱傳:“抽,拔刃也。”

中軍】朱傳:“中軍,謂將在鼓下,居車之中,即高克也。”

(hòu)】陸音義:“好,呼報反。注同。將,子亮反,下同。朱傳:“好,叶許候反。好,謂容好也。”。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好音丑。 好音休去聲”。

康典第191頁:好“又叶呼厚切,音吼。……又叶呼候切,音詬。《詩·唐風》豈無他人,維子之好。叶上究。”

章解:

朱傳:“東萊呂氏曰:‘言師久而不歸,無所聊賴,姑遊戲以自樂,必潰之勢也。不言已潰,而言將潰,其情深其辭危矣。”

朱熹全詩評:

“事見《春秋》。胡氏曰:人君擅一國之名,寵生殺予奪,惟所制耳。使高克不臣之罪已著,按而誅之可也。情狀未明,黜而退之可也。愛惜其才,以禮馭之亦可也。烏可假以兵權,委諸竟上,坐視其離散,而莫之卹乎!《春秋》書曰:鄭棄其師,其責之深矣。”

四、譯詩

鄭邑清人彭地上,四馬胄甲威風爽。二矛羽飾翱河上。

清人執兵地名消,四馬昂首武悍彪,二矛懸羽河逍遙。

清人駐軍地名軸,四馬得意炫左右,將坐中軍雄赳赳。

2023820日星期日,2023年8月29日星期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6608-1400757.html

上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7鄭風4大叔于田·總78
下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7鄭風6羔裘·總80
收藏 IP: 171.83.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