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vg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fvg9

博文

《詩經》筆記:1國風7鄭風4大叔于田·總78

已有 1040 次阅读 2023-8-24 15:06 |个人分类:读书-科研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赤手搏虎笑吟誇,

大叔英武勇無涯。

禦駕四馬射獵疾,

草澤烈烈火焰花。*

*和孟郊《登科後》韻: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早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751-814),字東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四十六歲中進士,五十歲出任漂陽尉,後辭職。詩風受韓愈賞識並接近韓。其詩多反映自己的愁苦生活,有強烈生活氣息。留有《孟東野詩集》。齷齪-指心情苦悶有所拘束。

目次:一、原詩  二、大叔于田·小序  三、章字詞解  四、譯詩

*文中帶*號者為拙筆所加。

一、原詩

共三章,每章十句。

·大叔于田,(chéng)乘(shèng)(mǔ)。執轡(pèi)如組,兩驂(cān)如舞。叔在藪(sǒu, shǔ),火烈具舉。襢(tǎn)()暴虎,獻於公所(shǔ)。將(qiāng)叔無狃(niǔ),戒其傷女(rǔ)

·叔于田,乘乘黃。兩服上襄,兩驂雁行(háng)。叔在藪,火烈具揚。叔善射忌,又良禦忌。抑罄控忌,抑縱送忌。

·叔于田,乘乘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叔在藪,火烈具阜。叔馬慢忌,叔發罕忌,抑釋掤忌,抑鬯(chàng)弓忌。

二、大叔于田·小序

《序》:“《大叔于田》,刺莊公也。叔多才而好勇,不義而得衆也。”

孔疏:“叔負才恃衆,必為亂階,而公不知禁,故刺之。經陳其善射禦之等,是多才也。‘禋裼暴虎’,是好勇也。‘火烈具舉’,是得衆也。”

朱熹《詩序辯說·大叔于田》:“此詩與上篇意同,非刺莊公也。下兩句得之。”

三、章字詞解

第一章:大叔于田,(chéng)乘(shèng)馬馬(mǔ)。執轡(pèi)如組,兩驂(cān)如舞。叔在藪(sǒu, shǔ),火烈具舉。襢(tǎn)()暴虎,獻於公所(shǔ)。將(qiāng)叔無狃(niǔ),戒其傷女(rǔ)

【大叔于田,乘乘馬馬(mǔ)

【大叔】朱傳:“賦也。叔,亦段也。”“陸氏曰:首章作‘大叔于田’者,誤。蘇氏曰:二詩皆曰‘叔于田’,故加‘大’以別之,不知者乃以段有大叔之號。而讀曰‘泰’,又加‘大’於首章,失之矣。”

毛傳:“叔之從公田也。” 孔疏:傳叔之從公田,“下雲‘襢禓暴虎,獻於公所’,明公亦與之俱田,故知從公田也。”

(mǔ)】朱傳:“馬,葉滿補反”。顧炎武《詩本音》卷三:“馬音姥”。

康熙字典亥集上馬部標點版 10畫第1427:“ 又《集韻》滿補切音姥。義同。”

(chéng)乘(shèng)陸音義:“乘乘,上如字,下繩證反,後句例爾。”朱傳:“乘,下,去聲。”

康典第8頁:音成、剩,“《廣韻》:駕也,登也。……並音剩。車也。……又物雙曰乘。……又物四數皆曰乘。” 根據驂是指四馬中兩匹在外的馬,此第二個“乘”是指四馬。

【執轡(pèi)如組,兩驂(cān)如舞】

(pèi)】康典第1232頁:“pèi音配,《釋名》轡,咈(音服)也。牽引拂戾以制馬也。陸佃曰:禦駑(*nú劣馬)馬以鞭為主,禦悍馬以轡為主。” 咈-康典第112頁:音服“《說文》:違也。《廣韻》:戾也。……音倍。《釋名》:轡咈也,牽引咈戾以制馬也。按《釋名》解轡之義,非謂轡有咈音也”。

鄭箋:“如組者,如織組之為也。”康典第883頁:“《說文》綬屬。其小者以為冕纓。” 綬-康典第889頁:“《周禮·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yì小帳幕)、綬之事。注:綬,綬組,所以系帷也”。

(cān)毛傳:“驂之與服,和諧中節。”鄭箋:“在旁曰驂”。朱傳:“車衡外兩馬曰驂。”

孔疏:傳驂之……中節,此經止雲‘兩驂’,不言‘兩服’,知驂與服和諧中節者,以下二章於此二句皆說‘兩服’、‘兩驂’,則知此經所雲亦總驂、服,但馬之中節,亦由禦善,以其篇之首先雲禦者之良。既言‘執轡如組’,不可更言兩服。理則有之,故知‘如舞’之言,兼言服亦中節也。此二句言叔之所乘,馬良禦善耳,非大叔親自禦之。下言‘又良禦忌’,乃雲叔身善禦。”

康典第1438頁:“cān音參《說文》駕三馬也。又車中兩馬曰服,兩馬驂其外,小退曰驂。

如舞】朱傳:“如舞,謂諧和中節,皆言禦之善也”。

叔在藪(sǒu, shǔ),火烈具舉】

(sǒu, shǔ)】毛傳:“藪,澤(朱傳同),禽之府也。

孔疏:傳藪澤……具俱《地官序·澤虞》(*《周禮》)雲:‘每大澤大藪,小澤小藪’。注雲:‘澤,水所鍾。水希曰藪’。然則藪非一,而此雲‘藪澤’者,以藪澤俱是曠野之地,但有水無水異其名耳。《地官》藪澤共立澤虞掌之。《夏官·職方氏》每州雲其澤藪曰‘某’,明某是一也。《釋地》說十藪雲:‘鄭有圃田,此言‘在藪’,蓋在圃田也。此言‘府’者,貨之所藏謂之府。藪澤亦禽獸之所藏,故雲‘禽之府’。”

    陸音義:“藪,素口反shǔ。《韓詩》雲:‘禽獸居之曰藪’。” 朱傳:“藪音叟;葉素苦反(shǔ)”。顧炎武《詩本音》卷三:“藪,古音色主反(shǔ)”。

康典第1037頁:“《爾雅》·釋地》十藪。處。注:大澤也”。《周禮·天官·大宰》藪牧,養藩鳥獸。《風俗通》藪,厚也。……shǔ又《唐韻古音》讀數”。

】毛傳:“烈,列,具俱也。”鄭箋:“列人持火俱舉,言衆同心。”

孔疏:傳“……具俱爛熟謂之烈,火烈嫌為火猛,此無取爛義,故轉烈為列,言火有行列也。火有行列,由布列人使持之,故箋申之雲‘列人持火’。此為宵田,故持火炤之。具,備,即偕俱之義,故為俱也。”  

朱傳:“火,焚而射也。烈,熾盛貌。”

朱傳:“具,俱也”。康典第55頁:“《說文》共置也。《廣韻》備也,辦也,器具也”。

(tǎn)()暴虎,獻於公所(shǔ)

毛傳:“襢裼,肉袒也。暴虎,空手以搏之。”朱傳同。

 孔疏:傳袒裼……搏之,“‘襢裼,肉袒’,《釋訓》文。李廵曰:‘襢裼,脫衣見體曰肉袒。’孫炎曰:‘袒去裼衣。’《釋訓》又雲:‘暴虎,徒搏也’。舍人曰:‘無兵,空手搏之’。”

(tǎn )陸音義:“襢,本又作袒,音但。裼,素歷反。”襢音毯並音但,康典第1089頁:襢音毯並音但,“《儀禮·鄉射禮》:司射適堂西,袒決遂。注:左免衣也。疏:凡事無問吉凶,皆袒左,惟有受刑袒右。”

康典第1095頁:裼音錫xī,“《爾雅·釋訓》:袒裼,肉袒也。《詩詁》:去上衣曰裼。《玉篇》:脫衣見體也。又裘單曰裼。”

】康典第446頁:“《詩·鄭風》:袒裼暴虎。傳:空手以搏之。”

 【公】朱傳:“公,莊公也。”但朱熹在其《大叔于田·序》中又說:此詩與莊公無關。

康典第54頁:“《說文》:平分也。從八,從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為厶,背厶為公。……又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又三公,官名。……又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

(shǔ)】鄭箋:“獻於公所,進於君也。”顧炎武《詩本音》卷三:“所,八語”。

康典第362頁:“《唐韻》疏舉切《集韻》《韻會》爽阻切,數上聲(*shǔ)。《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又處所。《詩·鄭風》獻于公所”。

(qiāng)叔無狃(niǔ),戒其傷女(rǔ)

【將(qiāng)】 陸音義:“將,七羊反,請也。”朱傳:“將音槍。”

(niǔ)】毛傳:“狃,習也。”朱傳同。鄭箋:“狃,復也。請叔無復者,愛也。” 孔疏:傳狃,習《釋言》雲:‘狃,復也。’孫炎曰:‘狃,伏前事復為也’。復亦貫習之意,故《傳》以狃為習也。箋以《爾雅》正訓,故以為復”。

陸音義:“狃,女九反。”音扭。朱傳:“狃音紐;葉女古反”。

朱傳:“國人戒之曰:請叔無習此事,恐其或傷汝也。蓋叔多材好勇,而鄭人愛之,如此。”

康典第660頁:“《說文》:犬性驕也。又《玉篇》:狎也,習也,就也,復也。《爾雅·釋言》:狃忕,復也。注:狃忕,復為。疏:狃忕前事復為也。《詩·鄭風》雲:將叔無狃。”-忕音太,康典第320頁:“侈也。”

【女(rǔ)】朱傳:“女音汝”。

章解:

孔疏:大叔……傷女,“毛以為大叔往田獵之時,乘駕一乘之馬。叔馬既良,叔之禦人又善,執持馬轡如織組。織組者,總紕於此,成文於彼。禦者執轡於手,馬騁於道,如織組之為,其兩驂之馬與兩服馬和諧,如人舞者之中於樂節也。大叔乘馬從公田獵,叔之在於藪澤也,火有行列,俱時舉之,言得衆之心,故同時舉火。叔於是襢去裼衣,空手搏虎,執之而獻於公之處所。公見其如是,恐其更然,謂之曰:請叔無習此事,戒慎之,若復為之,其必傷汝矣。言大叔得衆之心,好勇如此,必將為亂,而公不禁,故刺之。鄭唯以‘狃’為‘復’,餘同。”

第二章:叔于田,乘乘黃。兩服上襄,兩驂雁行(háng)。叔在藪,火烈具揚。叔善射忌,又良禦忌。抑罄控忌,抑縱送忌。

叔于田,乘乘黃】毛傳:“四馬,皆黃。”朱傳:“乘黃,四馬皆黃也。”

兩服上襄,兩驂鴈行(háng)】鄭箋“兩服,中央夾轅者。襄,駕也。上駕者,言為衆馬之最良也。鴈行者,言與中服相次序。” 朱傳:“衡,下夾轅。”

兩服】朱傳:“兩馬曰服。”

上襄】朱傳:“襄,駕也。馬之上者為上駕,猶言上駟也。”

】康熙字典衣部11畫1099:“……又駕也。《詩·鄭風》:兩服上襄。注:上駕,馬之最良者也。” 陸音義:“上襄,並如字。”

雁行(háng)】朱傳:“鴈行者,驂少次,服後,如鴈行也。”

 陸音義: “行,戶郎反”。朱傳:“行音杭”。顧炎武《詩本音》卷三:“行,戶郎反”。

孔疏:箋兩服……次序,“《小戎》雲:‘騏駵是中,騧驪是驂’。驂與中對文,則驂在外。外者為驂,則知內者為服,故言‘兩服,中央夾轅者’也。‘襄,駕’,《釋言》文,馬之上者,謂之上駕,故知上駕者,言衆馬之最上也。《曲禮》(*《禮記》)注雲:‘鴈行者,與之並差退’。此四馬同駕,其兩服則齊首,兩驂與服馬鴈行,其首不齊。故《左傳》雲:‘如驂之有靳’。”

叔在藪,火烈具揚】毛傳:“揚,揚光也。” 孔疏:傳 “揚,揚光”,“言舉火而揚其光耳,非訓揚為光也。”朱傳:“揚,起也。”

叔善射忌,又良禦忌

【忌】毛傳:“忌,辭也。”鄭箋:“忌,讀如‘彼己之子’之已。”

陸音義:“忌,注作已,同音,記下皆同。” 朱傳:“忌,語助詞”。

康典第319頁:“……以色曰妒,以行曰忌。……語助詞。《詩·鄭風》:叔善射忌。”

 【】顧炎武《詩本音》卷三:“射,古音樹”。

鄭箋:“良亦善也。”

】朱傳:“葉魚駕反”。

抑磬控忌,抑縱送忌

朱傳:忌,抑,皆語助辭。”康典第368頁:“《說文》:按也。……又治也,塞也。又屈也,逼也。……又遏也,止也。……又轉語亦然之辭。《詩·鄭風》:抑罄控忌。”

磬控,縱送】毛傳:“騁馬曰磬。止馬曰控。發矢曰縱,從禽曰送。”

朱傳“騁馬曰磬,止馬曰控。舍拔曰縱覆。彇(*xiāo弓末彎曲處)曰送。

孔疏:騁馬……曰送,此無正文。以文承射禦之下,申說射禦之事。馬之進退,唯騁止而已,故知騁馬曰磬,止馬曰控。今止馬猶謂之控,是古遺語也。縱謂效縱,故知發矢,送謂逐後,故知從禽。”

章解:

孔疏:叔于……送忌,“言叔之往田也,乘一乘之黃馬。在內兩服者,馬之上駕也。在外兩驂,與服馬如鷹之行,相次序也。叔乘此四馬,從公田獵。叔之在於藪澤也,火有行列,俱時揚之。叔有多才,既善射矣,又善禦矣。抑者,此叔能磬騁馬矣,又能控止馬矣。言欲疾則走,欲止則住。抑者,此叔能縱矢以射禽矣,又能縱送以逐禽矣。言發則能中,逐則能及,是叔之善禦、善射也。叔既得衆多才如是,必將為亂,而公不禁,故刺之。”

第三章:叔于田,乘乘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叔在藪,火烈具阜。叔馬慢忌,叔發罕忌,抑釋掤忌,抑鬯(chàng)弓忌。

叔于田,乘乘鴇(bǎo)】毛傳:“驪白雜毛曰鴇。”

孔疏:傳驪白雜毛曰駂,“驪白雜毛曰鴇,《釋畜》文。郭璞曰:‘今呼之為烏驄’。”朱傳:“驪白雜毛曰鴇。今所謂烏驄也、”

(bǎo)】《毛詩注疏·卷七》考:“《鄭風·大叔于田》,末章‘乘乘鴇’,按鴇,《爾雅·釋畜》文,作鴇從馬,其從鳥者,乃肅肅鴇羽之鴇也。

陸音義:“鴇音保,依字作‘鴇’。”朱傳:“鴇音保;葉補苟反”。

康典第1482頁:“鴇bǎo音寶。《說文》鳥也。郭璞曰:‘鴇,似鴈無後趾,毛有豹文。’一名獨豹。……又馬名。與駂同。烏驄也。《詩·鄭風》叔于田,乗乗鴇。《傳》:驪馬雜毛曰鴇。古字通用。”駂】(音寶),康典第1429頁:“《爾雅·釋畜》:驪白雜毛,駂。注:今之烏驄。”【】音聰,康典第1439頁:“《說文》馬青白雜毛也。” 【陸音義:“驪,力馳反。”音離,康典第1442頁:“《玉篇》:盜驪,去,千里馬也。……又駕兩馬曰驪。”

兩服齊首】毛傳:“馬首齊也。”朱傳:“齊首如手,兩服並首在前,而兩驂在旁稍次,其後如人之兩手也。”

兩驂如手】毛傳:“進止如禦者之手。”鄭箋:“雲如人左右手之相佐助也。”

叔在藪,火烈具阜】毛傳:“阜,盛也。”朱傳同。康典第1334頁:“《爾雅·釋地》:大陸曰阜。……《釋名》:土山 曰阜,言高厚也。……又盛也。《詩·鄭風》:火烈具阜。傳:阜,盛也。”

顧炎武《詩本音》卷三:“阜,四十四有”。

叔馬慢忌,叔發罕忌】毛傳:“慢,遲。”朱傳同。

 孔疏:“以惰悞者必遲緩,故慢為遲也。陸音義:“嫚,本又作慢,莫晏反。”朱傳:“慢,葉黃半反”。

朱傳:“發,發矢也。”

】毛傳:“罕,希也。”。孔疏:“《釋詀》雲:‘希,罕也’”。是罕為希也。”朱傳同,另“罕,葉虛旰反”。康熙字典網部3畫910:“《爾雅·釋詁》:希寡,鮮罕也。注:罕亦希也。《詩·鄭風》叔發罕忌。……又《玉篇》:旌旗也。……又《廣韻》:鳥網。……又《廣雅》:兔罟也。……又地名。……又姓。”

鄭箋:“田事且畢,則其馬行遲,發矢希。”

抑釋掤忌,抑鬯(chàng)弓忌

釋掤】朱傳:“釋,解也。”毛傳:“掤,所以覆矢。” 鄭箋:“射者蓋矢弢弓,言田事畢。”

 孔疏:傳掤所……弢弓,“掤所以覆矢者,昭二十五年《左傳》雲:‘公徒執氷而踞’,字雖異,音義同。服虔雲:‘氷,櫝丸蓋’。杜預雲:或說櫝丸是箭筩,其蓋可以取飲。先儒相傳掤為覆矢之物,且下句言鬯弓,明上句言覆矢可知矣。故雲‘掤,所以覆矢’。”

陸音義:掤音氷,所以覆矢也。馬雲‘櫝,丸蓋也’。杜預雲:“櫝丸,箭筩也。”朱傳:“掤,矢筩蓋,《春秋傳》作‘冰’。”

(chàng)】毛傳:“鬯弓,弢(*tāo弓套)弓。”

孔疏:“鬯者,盛弓之器。鬯弓,謂弢弓而納之鬯中,故雲‘鬯弓,弢弓’,謂藏之也。”

陸音義:“鬯,敕亮反。” 朱傳:“鬯音暢。鬯,弓囊也,與韔同。言其田事將畢而從容整暇。如此亦喜,其無傷之辭也。”

章解:

孔疏:叔于……弓忌,“毛以為,叔往田獵之時,乘一乘之鴇馬,其內兩服則齊其頭首,其外兩驂,進止如禦者之手。乘此車馬,從公田獵。叔之在於藪也,火有行列,其光俱盛。及田之將罷,叔之馬既遲矣,叔發矢又希矣。及其田畢,抑者叔釋掤以覆矢矣。抑者叔執鬯以弢弓矣。既美叔之多才,遂終說其田之事。鄭唯如手如人手相助為異,餘同。以如者比諸外物,故易傳。”

四、譯詩

叔獵乘駕四馬驅,手握韁繩邊馬舞,草澤放火肉搏虎,虎歸官所勇猛叔,請叔勿搏虎傷叔。

叔獵駕馳四馬黃,中間兩馬品佳相,左右邊馬行列雙,叔善弓射澤火揚,抑駕控馭盡縱放。

烏聰四駕叔獵狩,中間兩馬齊並首,左右兩馬左右手,草澤火起緩馬走,獵畢箭囊弓箭收。

2023812日星期六,2023年8月24日星期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6608-1400148.html

上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7鄭風3叔于田·總77
下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7鄭風5清人·總79
收藏 IP: 58.48.23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0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