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竹沃淇水,
謹戒遵禮行。
百姓和集處,
史不失書清。*
*和范仲淹《出守桐廬道中》韻:
素心爱雲水,此日東南行。
笑解塵纓處,滄浪無限清。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希文。蘇州吴县今蘇州人。進士出身。官至参政知事。守陕西塞邊多年西夏不敢犯,人謂其“胸中自有數萬甲兵”。政治上主張革新。詩詞儘傳五首,内容相涉邊地風光和征戰勞苦。有《范文正公集》。素心-本心。
目次:一、原詩、二、淇奥·小序 三、章字词解 四、譯詩
文中带*號者爲拙筆所加。
一、原詩
*衞國,與邶、鄘兩國皆於周滅商時將殷舊都一分為三而立,三國共享淇水。後邶、鄘又並入衞。見《邶風·柏舟》。《邶》《鄘》《衛》三風皆是敘衞之詩。
共三章,每章九句
·瞻彼淇奥(yù),緑竹猗猗(wō)。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xuān)兮。
·瞻彼淇奥,緑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會(guài)弁(biàn)。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奥,緑竹如簀(cì)。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yǐ)重較(jué)兮。善戲謔兮,不爲虐兮。
二、淇奥·小序
《序》:“《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聼其規諫,以禮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詩也。”
朱熹《詩序辯說》:“此《序》疑得之”
*【衞武公】衞釐侯(*衞第九代國君,前856-前815在位)有二子,太子餘(謚號共伯)與餘弟和(武公),衞釐侯卒太子餘立為君,和率兵攻餘,餘於釐侯墓道自殺,和自立為君。《史記》記:
“釐侯卒(前813年),太子共伯餘立為君。共伯弟,和,有寵於釐侯,多予之賂;和以其賂賂士,以襲攻共伯於墓上,共伯入釐侯羨(yán康典第917頁-墓道)自殺,衛人因葬之釐侯旁,諡曰共伯,而立和為衛侯,是為武公(前852-前758,在位前812-前758衞第十一位君主)。武公即位,修康叔(*衞第一位國君)之政,百姓和集。四十二年,犬戎殺周幽王,武公將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東周第一為君主在位前770-前720)命武公為公。”
*中國古代史中,若一代國君靠暴力奪權,但掌權後局勢安定和平、人民安居樂業,史書多不會譴責暴力上台者,反倒會因“百姓和集”唱誦統治者。反倒是對於和平按程序上台、掌權後為非作歹、作亂天下使民不聊生者,史書會撻伐不休。
孔疏:“作《淇奥》詩者,美武公之德也。既有文章又能聼臣友之規諫,以禮法自防閑,故能入相於周為卿士,由此故美之而作是詩也。《沔水》(*《小雅·鴻雁之什》)箋云:‘規者,正圓之器也。’《司諫》(*《周禮·地官》)注云:‘以義正君曰規’。然則方圓者度之凖。禮義者德之則,正圓以規,使依度,猶正君以禮,使入德,故謂之規諫也。諫,干也,干君之意而告之。卒章傳曰‘重較,卿士之車’,則入相為卿士也。《賓之初莚》(*《小雅·甫田之什》)云‘武公既入而作是詩’也,則武公當幽王之時已為卿士矣。又《世家》云:‘武公將兵佐周平戎,甚有功,平王命為公。’則平王之初,未命為公,亦為卿士矣。此云‘入相于周’,不斥(*指)其時之王,或幽或平末可知也。若平王則為公,而云卿士者,卿為典事(*官名),公其兼官,故《顧命》(*《尚書·周書》)注:‘公兼官,以六卿為正次’,是也。言‘美武公之德’,總叙三章之義也。‘有文章’,即‘有斐君子’是也。‘聼其規諫,以禮自防’,即‘切瑳琢磨,金錫圭璧’,是也。‘入相於周’,即‘充耳會弁,猗重較兮’是也。其餘皆是武公之德從可知也。《序》先言聼諫自防,乃言入相於周者,以先說在國之德,乃言入相,經亦先言其德盛聼諫,後陳卿士之車服為事次也。諸言美者,美所施之政教,此則論質美德盛,學問自修,乃言美其身之德,故叙者異其文也。案《世家》云‘武公以其賂賂士,以襲攻共伯’,而殺兄簒國,得為美者.美其逆取順守,德流於民,故美之。齊桓、晉文皆簒殺而立,終建大功,亦皆類也。”
三、章字词解
第一章:·瞻彼淇奥(yù),緑竹猗猗(wō)。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xuān)兮。
【瞻彼淇奥(yù),綠竹猗猗】
【奥(yù)】毛傳:“興也。奥,隈也。”朱傳同。 陸音義:“《淇奥》上音其下,音於六反(*yù),一音烏報反。淇,水名。奥,隈也。《草木疏》云‘奥亦水名’。相,息亮反。”又云:“孫炎云‘水曲中也’。”朱傳:“奥音與郁同。”康典第189頁:奥“yù又《正韻》乙六切,音郁。隈也。水內曰奧。與澳、隩通。又與燠同。《詩·小雅》日月方奧。”
【緑】毛傳:“綠,王芻也。竹,篇竹也。” 陸音義:“緑竹並如字。緑,《爾雅》作‘菉’,音同。《韓詩》‘竹’作?,音徒沃反,云?篇筑也,石經同。朱傳:“緑,色也。淇上多竹,漢世猶然,所謂淇園之竹是也。”
陸音義:“芻,初俱反。郭璞云:‘今呼白脚莎。’莎音蘇禾反,一云即菉蓐草也。蓐音辱。篇竹,本亦作扁,匹善反,又音篇。郭匹殄反,一音布典反。竹音如字,又勅六反。《韓詩》作‘筑’,音同。郭云‘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又殺蟲。’《草木疏》云:‘有草似竹,高五六尺,淇水側人謂之菉竹也’。”
孔疏:傳“奥隈……”,“隩,隈,《釋丘》文。孫炎曰:隈,水曲中也’。又云:‘厓内為隈。’李廵曰:‘厓内近水為隩’,是也。陸璣云‘淇、隩,二水名’,以毛云“隩,隈”為誤,此非也。《爾雅》所以訓此,而云‘隩,隈’,明非毛誤。《釋草》云‘菉,王芻’。舍人曰:‘菉,一名王芻。’某氏曰:‘“菉,鹿蓐也’,又曰:‘竹,篇蓄’。李廵曰:‘一物二名。’郭璞曰:“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此作‘竹,篇竹’,字異音同。故孫炎、某氏皆引此詩,明其同也。陸璣云:‘綠,竹一草名。其莖葉似竹,青緑色,高數尺。今淇隩旁生此,人謂此為綠竹。’此說亦非也。《詩》有‘終朝采綠’,則綠與竹别草,故傳依《爾雅》以為王芻與篇竹異也。二章‘綠竹青青’,傳云‘茂盛’。卒章‘緑竹如簀’,傳云‘積也’,言茂盛似如積聚亦為美盛也。”
【猗猗】毛傳:“猗猗,美盛貌。武公質美德盛,有康叔之餘烈。”陸音義:“猗,於宜反。隈,烏迴反。”朱傳:“猗音醫;叶於何反”;“猗猗,始生柔弱而美盛也。”
【猗(wō)】顧炎武《詩本音》卷二:“猗,古音於戈反”。康典第666頁:“又叶於何反,音窩(wō)。《詩·衞風》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孔疏:“又云‘有康叔之餘烈’者,烈,業也。美武公之質美德盛,有康叔之餘業,即謂以淇水比康叔,以隩内比衛朝,以緑竹美盛比武公質美德盛也。”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匪】毛傳:“匪,文章貌。” 陸音義:“匪,本又作斐,同,芳尾反,下同,《韓詩》作‘邲,美貌也。’”朱傳:“匪,斐通,文章著見之貌也。”
孔疏:傳“匪文章……琢磨”,“《論語》云‘斐然成章’,《序曰》‘有文章’,故斐為文章貌也。”
【君子】朱傳:“君子,指武公也。”朱熹認可《淇奧》是寫衞武公。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傳:“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道其學而成也。聼其規諫,以自修如玉石之見琢磨也。陸音義:“磋,七何反。琢,陟角反。磨,本又作摩,莫阿反。”
孔疏:“《釋器》云:‘骨謂之切,象謂之磋,玉謂之琢,石謂之磨。’孫炎曰:‘治器之名’。則此謂治器加功而成之名也,故《論語》注云:‘切磋琢磨以成寶器’,是也。此其對例耳。白圭之玷尚可磨,則玉亦得稱磨也,故下箋云‘圭璧亦琢磨。’傳既云‘切磋琢磨之用’,乃云‘道其學而成也’,指解切磋之喻也。又言而能聼其規諫,以禮自修飾,如玉石之見琢磨,則惟解琢磨,無切磋矣。此經文相似,傳必知分為别喻者,以《釋訓》云:‘如切如磋,道學也。’郭璞曰:‘象骨須切磋而為器,人須學問以成德’。又云:‘如琢如磨,自修也。’郭璞曰:‘玉石之被琢磨,猶人自修飾也。’《禮記·大學》文同《爾雅》。是其别喻。”
朱傳:“治骨角者,既切以刀斧,而復磋以鑢鐋。治玉石者,既琢以槌鑿,而復磨以沙石。言其德之脩飭有進而無已也。”
【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
【瑟】毛傳:“瑟,矜莊貌。” 朱傳同。
【僴(xiàn)】毛傳:“僴,寛大也。” 陸音義:“僴,遐板反,《韓詩》云‘美貌’。《說文》云‘武貌。’” 朱傳:“僴音限”;“僴,威嚴貌。”
【赫】毛傳:“赫,有明德。赫,赫然。”
【咺(xuān)】毛傳:“咺,威儀容止宣著也。” 陸音義:“咺,况晚反(*朱傳同,又咺,宣著貌),《韓詩》作‘宣’,宣,顯也。” 康典第115頁:咺“xuān《揚子》方言:咺,痛也,凡哀泣而不止曰咺。又《詩·衞風》:赫兮咺兮。傳:咺,威儀容止宣著也。”
孔疏:傳“瑟矜莊……宣着”,“可知瑟、僴、赫、咺此四者,皆言内有其德,外見於貌,大同而小異也。‘瑟,矜莊’,是外貌莊嚴也。‘僴,寛大’,是内心寛裕。‘赫,有明德赫然’,是内有其德,故發見於外也。‘咺,威儀宣著’,皆言外有其儀,明内有其德。故《釋訓》與《大學》皆云:‘瑟兮僴兮、恂慄也。赫兮咺兮,威儀也。’以瑟、僴者,自矜持之事。故云:‘恂慄也’,言其嚴峻戰慄也。赫、咺者,容儀發揚之言,故言‘威儀也’。其實皆是威儀之事,但其文互見,故分之。”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xuān)兮】
【諼】毛傳:“諼,忘也。”陸音義:“諼,况元反,又况遠反。” 朱傳:“諼音喧,况逺反”;“諼,忘也。”康典第1147頁:諼“xuān《说文》:詐也。《廣韻》欺也。又《爾雅·釋訓》:忘也。《詩·衞風》:終不可諼兮。”
章解
孔疏: “瞻彼……諼兮”。‘視彼淇水隈曲之内,則有王芻與篇竹。猗猗然美盛以興,視彼衛朝之上,則有武公質美德盛。然則王芻、篇竹,所以美盛者,由得淇水浸潤之故。武公所以德盛者,由得康叔之餘烈,故。又言此有斐然文章之君子謂武公,能學問聼諫,以禮自修而成其德,美如骨之見切,如象之見磋,如玉之見琢,如石之見磨以成其寶器,而又能瑟兮,顔色矜莊,僴兮容裕寛大,赫兮明德外見,咺兮威儀宣著。有斐然文章之君子,盛德之至如此,故民稱之,終不可以忘兮。”
朱傳:“衛人美武公之德。而以緑竹始生之美盛,興其學問自脩之進益也。《大學》(*《禮記》)傳曰:‘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咺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諼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第二章:瞻彼淇奥,緑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kuài)弁(biàn)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奥,綠竹青青】
【青青】毛傳:青青,茂盛貌。陸音義:“青,子丁反。本或作‘菁’,音同。” 朱傳:“青音精”;“青青,堅剛茂盛之貌。”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二:“青音菁”。
【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充耳琇瑩】
【充耳】毛傳:“充耳謂之瑱”;“天子王瑱,諸侯以石。” 陸音義:“瑱,天見反。” 孔疏:傳“天子……”,“案《冬官·玉人職》云:‘天子用全,上公用龍,侯用瓚,伯用將。’鄭注云:‘公、侯四玉一石,伯、子、男三玉二石。’由此言之。此傳云‘諸侯以石’,謂玉、石雜也。”
【琇瑩】毛傳:“琇,瑩,美石也。”陸音義:“琇音秀,沈又音誘。《說文》作‘琇’,云‘石之次玉’者,弋久反。瑩音榮,徐又音營,又音瑩磨之瑩。”朱傳:“瑩音營。”
【會(kuài)弁(biàn)】
【會(kuài)】鄭箋:“會,謂弁之縫中,飾之以玉,皪皪而處,狀似星也。天子之朝服皮弁,以日視朝。” 陸音義:“會,古外反,注同。鄭注《周禮》,則如字。《說文》作‘䯤(kuài)’。” 朱傳:“會音怪。”
孔疏:箋 “會謂……視朝”。正義曰“《弁師》云:‘王之皮弁,會五采玉璂。’注云‘會,縫中也。皮弁之縫中,每貫結五采玉十二以為飾,謂之綦。’《詩》云‘會弁如星’,又曰‘其弁伊綦’,是也。‘此云弁武公所服非爵弁,是皮弁也。皮弁而言會,與《弁師》皮弁之會同,故云謂‘弁其縫中’也。《弁師》上云:‘王之皮弁,會五采玉璂。’又曰‘諸侯及孤卿大夫之皮弁,各以其等為之。’注云:‘皮弁,則侯、伯璂飾七,子男璂飾五,玉亦三采。’武公本畿外諸侯,入相於周,自以本爵為等,則玉用三采,而璂飾七,故云‘飾之以玉,皪皪而處,狀似星’。若非外土諸侯事王朝者,則卿璂飾六,大夫璂飾四,及諸侯孤卿大夫各依命數,並玉用二采,其韋弁飾與皮弁同。此皮弁,天子視朝之服,《玉藻》云‘天子皮弁,以日視朝’,是也。在朝君臣同服,故言天子之朝也。諸侯亦皮弁以視朝,以序云‘又相於周’,故為在王朝之服。”
【弁(biàn)】毛傳:“弁,皮弁,所以會髪”。陸音義:“弁,皮變反(biàn)。朱傳:“弁,皮弁也。以玉飾皮弁之縫中,如星之明也。”
孔疏:“《禮記》云:‘周弁,殷冔(*xǔ殷代冠名),夏收(*夏冠名)。’言收者,所以收髪,則此言會者,所以會髪可知。”
陸音義:“縫,符用反。皪本又作‘礫’,音歷,又音洛。朝,直遥反,下及下篇同。”
章解:
孔疏:“有匪……如星”。“毛以為,有斐然文章之君子謂武公。其充耳以琇瑩之石,為之會髪之弁,文駮如星,言有其德而稱其服,故宜入王朝而為卿相也。鄭說在箋。”
朱傳:“以竹之堅剛茂盛,興其服飾之尊嚴,而見其德之稱也。”
第三章:瞻彼淇奥,緑竹如箦(cì)。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绰兮,猗(yǐ)重較(jué)兮。善戲謔兮,不爲虐兮。
【瞻彼淇奥,綠竹如簀(cì)】
【簀(cì)】毛傳:“簀,積也。” 陸音義:“簀音責。” 朱傳:“簀音責;叶側歷反(cì)”;“簀,棧也。竹之密比似之,則盛之至也。”顧炎武:“簀,二十一麥”。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毛傳:“金,錫鍊而精,圭,璧性有質。” 孔疏:傳“金锡……有質”,“此與首章互文。首章論其學問聼諫之時,言如器未成之初,須琢磨。此論道德既成之時,故言如圭璧已成之器。傳以金錫言其質,故釋之言,此已鍊而精。圭璧舉已成之器,故本之言性有質,亦互文也。言金錫有其質,鍊之故益精,圭璧有其實,琢磨乃成器,故箋云‘圭璧亦琢磨,四者亦道其學而成也’。”
鄭箋:“圭,璧亦琢磨,四者亦道其學而成也。”
朱傳:“金、錫言其鍜鍊之精。純圭璧,言其生質之温潤。”
【寛兮綽兮,猗重較(jué)兮】
【寬】毛傳:“寛能容衆。” 朱傳:“寛,宏裕也。”
【綽】毛傳:“綽,緩也。鄭箋:“綽兮,謂仁於施舍。” 孔疏:箋“綽兮,謂仁于施舍”,“仁於施舍,謂有仁心於施恩惠,舍勞役。《左傳》曰‘喜有施舍’,是也,俗本作‘人’字者,誤。定本作‘仁’”。朱傳:“綽,開大也。”
【猗】陸音義:“猗,於綺反,依也。”朱傳:“猗音倚”;“猗,歎辭也。”
【重較(jué)】毛傳:“重較,卿士之車。”
陸音義:“較,古岳反。車,两傍上出軾者”。顧炎武《詩本音》卷二:“重較,四覺(jué)。”
孔疏:傳“重较,卿士之車”,“《序》云‘入相於周’,而此云‘猗重較兮’,故云卿士之車。《輿人》注云:‘較,兩輢上出軾者。’則較謂車兩傍,今謂之平較。案《大車》以子男入為大夫,得乘子男車服,則此重較謂侯伯之車也。但《周禮》無重較,單較之文。”
朱傳:“較音角……重較,卿士之車也。較,兩輢上出軾者謂車兩旁也。”
康典第1225頁:較“ jué…訖岳切,音覺。《說文》車輢上曲銅也。《崔豹·古今注》車較,重耳也。在車輦上重起,如兩角然。《詩·衞風》猗重較兮。《註》較,高于軾。輢是兩旁植木,較橫輢上。蓋古者車皆立乗,平常立則憑較,若應爲敬,乃俯憑軾。較在軾上,若兩較然,故云重較。”
【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毛傳:“寛緩弘大,雖則戲謔,不為虐矣。”鄭箋:“君子之德,有張有弛,故不常矜莊,而時戲謔”。朱傳:“善戲謔不為虐者,言其樂易而有節也。”
陸音義:“謔,香略反。弛本亦作施,同式氏反。”
顧炎武《詩本音》卷二:“謔,十八藥……虐,十八藥”。
章解
孔疏:“有匪……虐兮”,“言有斐然文章之君子,謂武公,器德已成,鍊精如金錫,道業既就,琢磨如圭璧。又性寛容兮而情綽緩兮,既外修飾而内寛弘,入相為卿士,倚此重較之車兮,實稱其德也。又能善戲謔兮而不為虐兮。言其張弛得中也。”
朱傳:“以竹之至盛,興其德之成就,而又言其寛廣而自如,和易而中節也。蓋寛綽無歛束之意,戲謔非莊厲之時,皆常情所忽,而易致過差之地也,然猶可觀而必有節焉,則其動容周旋之間,無適而非禮,亦可見矣。《禮》(*《禮記·雑記下》)曰:‘張而不弛,文、武不能也。弛而不張,文、武不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此之謂也。”
跋
朱傳:“按《國語》(*《國語·楚語上》),武公年九十有五,猶箴儆于國。曰:‘自卿以下至於師長(*大夫)士(*眾士)。苟在朝者,無謂我老耄而舍(*不諫戒)我,必恪恭於朝,以交戒我。’遂作《懿》(*即《大雅·蕩之什·抑》)戒之詩以自警。而《賓之初筵》(*《小雅·甫田之什》)亦武公悔過之作。則其有文章而能聽規諫以禮自防也,可知矣。衛之他君,蓋無足以及此者,故《序》以此詩為美武公,而今從之也。”
*【《國語·楚語上》(三國吳·韋昭注,括號內韋註)原文節錄】“昔衛武公年數九十有五矣(武公,衛僖公(*應衞釐侯)之子,共伯之弟。武公,和也),猶箴儆於國(箴,刺也。儆,戒也)。曰:‘自卿以下,至于師長士(師長,大夫。士,衆士也),苟在朝者,無謂我老耄而舍我(舍,謂不諫戒也)。必恭恪於朝,朝夕以交戒我。聞一、二之言,必誦志而納之,以訓道我(言謗譽之言也。志,記也。)。’……史不失書,矇不失誦,以訓御之(御進也)於是乎作《懿》戒以自儆也(三君云《懿》,戒書也。昭謂《懿》,《詩·大雅·抑》之篇也。懿讀曰‘抑’。《毛詩·敘》曰:《抑》,衛武公刺厲王亦以自儆也)”。
四、譯詩
望淇水湾绿竹沃,君子文斐好切磋,又似美玉加琢磨。矜厚明德威儀宣,斐文君子終懐念。
望淇水湾緑竹青,君子文斐耳琇莹,皮帽綴鉆亮如星。矜厚明德威儀宣,斐文君子終懐念。
望淇水湾緑竹密,君子性煉如金錫,切磋琢磨如圭壁。性寬情仁倚車角,善為戲謔卻不虐。
2023年2月5日星期日,2023年2月14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6: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