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vg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fvg9

博文

《詩經》筆記:1國風4鄘風10載馳·總54

已有 1352 次阅读 2023-2-9 15:56 |个人分类:读书-科研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狄風血雨破宮欄,

驅馳唁弔不理鬟。

引援大邦看誰面?

情懷至感動河山。*

*和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其二)韻: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艮山堆裡看青山。

黃庭堅(1045-1105),字鲁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北宋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晚年受貶,死於西南荒僻被貶之所。黃處於蘇軾門下,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提倡“無一字無來處”,“脫胎換骨,點鐵成金”。世稱宋詩江西派的开山大師。有《山谷集》,自選詩文《山谷精華錄》。川,指湘水。綰(wǎn)結,系結。湘娥,女神湘夫人。鬟(huán),髮髻。艮山-洞庭湖波浪。

目次:一、原詩  二、載馳·小序  三、章字詞解  四、譯詩

文中帶*號者為拙筆所加

一、原詩

共五章,第一章六句,第二、三章每章四句,第四章六句,第五章八句。朱熹改爲四章:一章六句、二章八句。三章六句、四章八句。

本文従五章。

·載馳載駆(qiū),歸唁衞侯。駆馬悠悠,言至于漕(còu)。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逺。

·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bì)。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máng)。女子善懐,亦各有行(háng)。許人尤之,眾(zhòng)穉(zhì)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péng)其麥。控于大邦,誰因誰極?大夫君子,無我有尤(yí)。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二、載馳·小序

《序》:“《載馳》,許穆夫人作也。閔其宗國(*衞國)顚覆,自傷不能救也。衛懿公為狄人所滅,國人分散露於漕邑(*今河南滑縣),許穆夫人閔衛之亡,傷許之小,力不能救,思歸唁其兄,又義不得,故賦是詩也。”

朱熹《詩序辯説》:“此亦經明白而《序》不誤者,又有《春秋傳》可證。”

*許穆夫人作《載馳》】(约前690 -前610),春秋時衞國朝歌人,衞國公族衞昭伯之女,後嫁於許國許穆公,故稱許穆夫人。春秋左傳註疏卷十》(起閔公元年盡二年):“許穆夫人賦《載馳》。注:《載馳》,《詩·衛風》(*鄘風)也。許穆夫人痛衛之亡,思歸唁之不可故作詩以言志。”

*衛懿公】(?-前660)姬姓衞氏,衞惠公子,衞第十八任國君。奢侈淫樂,好鶴。公元前660年被赤狄侵入所殺。

陸音義:“閔,一本作愍,密謹反。唁音彦。弔失國曰唁”

鄭箋:“滅者,懿公死也。君死於位曰滅。露於漕邑者,謂戴公也。懿公死,國人分散,宋桓公(*前681-前651宋第十九任國君)迎衛之遺民渡河,處之於漕邑,而立戴公焉。戴公與許穆夫人,俱公子頑烝於宣姜所生也。男子先生曰兄。”

*戴公】戴公-衞申,姬姓衞氏,衞國第十九位國君,在位儘一年(前660年)。昭伯頑子,衞宣公孫,衛懿公堂弟,衞文公兄。前660年衛懿公(前668-660在位)被狄人所殺。戴公繼位,前660年薨,逃到齊國的公子毀歸國繼位,謂文公(前659-635在位)。

孔疏:“此《載馳》詩者,許穆夫人所作也。閔念其宗族之國見滅,自傷不能救之。言由衛懿公為狄人所滅,國人分散,故立戴公,暴露而舍於漕邑,宗廟敗滅,君民播遷,是以許穆夫人閔念衛國之亡,傷已許國之小而力弱不能救,故且欲歸國而唁其兄。但在禮,諸侯夫人父母終,唯得使大夫問於兄弟,有義不得歸,是以許人尤之,故賦是《載馳》之詩,而見己志也。定本《集注》皆云‘又義不得’,則為‘有’字者,非也。上云‘許穆夫人作’,又云‘故賦是詩’,作賦一也。以作詩所以鋪陳其志,故作詩名曰賦。

“《左傳》曰‘許穆夫人賦《載馳》’是也。此‘思歸唁其兄’,首章是也。‘又義不得’,二章以下是也。此實五章,故《左傳》叔孫豹(*-前537姬姓叔孫氏名豹魯國大夫)、鄭子家(*參閱《左傳註疏卷二十·文公十七年》“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賦《載馳》之四章,四猶未卒,明其五也。然彼賦《載馳》,義取控引大國,今控于大邦,乃在卒章,言賦四章者。杜預(*《左傳註疏》註者)云:‘并賦四章以下賦詩,雖意有所主,欲為首引之勢,并上章而賦之也’。《左傳》服虔(*東漢經學家,字子慎)云:‘《載馳》五章屬《鄘風》。許夫人閔衛滅、戴公失國,欲馳驅而唁之,故作以自痛國小,力不能救。在禮,婦人父母既没,不得寧兄弟,於是許人不嘉,故賦二章以喻“思不遠”也。“許人尤之”,遂賦三章。以卒章非許人不聼,遂賦四章,言我遂往,無我有尤也。’服氏既云《載馳》五章,下歷說唯有四章者,服虔意以傳稱四章,義取控於大邦,此卒章乃是傳之所謂四章也,因以差次章數以當之。首章論歸唁之事,其所思之意。下四章為許人所尤而作之,置首章於外,以下别數為四章也。言許大夫不嘉,故賦二章,謂除首章而更有二章,即此二章、三章是也。凡詩之作,首尾接連未有除去首章,更為次第者也。服氏此言,無所案,正以傳有四章之言,故此為釋,不如杜氏并賦之說也。”

孔疏:箋“滅者……曰滅”,“‘君死於位曰滅’,《公羊傳》文也。《春秋》之例,滅有二義。若國被兵寇,敵人入而有之,其君雖存而出奔,國家多喪滅,則謂之滅,故《左傳》曰‘凡勝國曰滅’。齊滅譚,譚子奔莒;狄滅溫,溫子奔衛之類是也。若本國雖存,君與敵戰而死,亦謂之滅,故云‘君死於位曰滅’,即昭二十三年胡子髠(*kūn),沈子滅’之類是也。” *【“逞”字是《左傳》詞,《公羊傳註疏》卷二十四作“楹滅”】

第一章:載馳載駆(qiū),歸唁衞侯。駆馬悠悠,言至于漕(còu)。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馳載驅(qiū),歸唁衛侯

】毛傳:“載,辭也。”鄭箋:“載之言則也”(*朱傳同)。朱傳“驅,叶袪尤反(qiū)。”

】毛傳:“弔失國曰唁。”朱傳:“弔,失國曰唁。”

孔疏:傳“弔失國曰唁”,“昭二十五年,‘公孫于齊,次于陽州。齊侯唁公于野井’。《穀梁傳》曰‘弔失國曰唁。唁公不得入于魯’,是也。此據失國言之。若對,弔死曰弔,則弔生曰唁。《何人斯》(《*小雅·節南山之什》)云‘不入唁我’。《左傳》曰:齊人獲臧堅(?-前556鲁国大夫,姬姓,臧孫氏),齊侯使夙沙衛(*齊靈公寵臣,宦官。齊靈公*?-前554姜姓呂氏)唁之’。服虔云:‘弔生曰唁’,以生見獲,故唁之也。”*《春秋公羊傳·昭公二十三年》:“君死于位曰滅,生得曰獲。大夫生死皆曰獲。”

戴侯】鄭箋:“衛侯,戴公也。”

驅馬悠悠,言至于漕(còu)

悠悠】毛傳:“悠悠,遠貌。” 朱傳:“悠悠,遠而未至之貌。”

】毛傳:“漕,衛東邑。”朱傳:“漕,叶祖侯反(còu)。”

鄭箋:“夫人願御者驅馬悠悠乎。我欲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則憂

跋涉】毛傳:“草行曰跋,水行曰涉。”朱傳同。

孔疏:傳“草行曰跋”,“《左傳》云‘跋涉山川’,則跋者,山行之名也。言草行者,跋本行草之名,故傳曰‘反首芨舍以行。’山必有草,故山行亦曰跋。”

鄭箋:“跋涉者,衛大夫來告難於許時。”

陸音義:“驅如字。協韻亦音丘。跋,蒲末反。《韓詩》云:‘不由蹊遂而涉曰跋涉。’難,乃旦反。”

章解:

孔疏:“載馳……則憂”,“夫人言已欲驅馳而往歸於宗國,以弔唁衛侯,故願御者馳馬悠悠然而遠行,我欲疾至於漕邑。我所以思願如是者,以衛大夫跋涉而告難於我,我心則憂閔其亡,傷不能救,故且驅馳而唁之。鄭惟載之言則為異,餘同。”

朱傳:“宣姜之女,為許穆公夫人。閔衛之亡,馳驅而歸,將以唁衛侯於漕邑,未至。而許之大夫有奔走跋涉而來者,夫人知其必將以不可歸之義來告,故心以為憂也。既而終不果歸,乃作此詩,以自言其意爾。”

第二章: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逺。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既,嘉】鄭箋:“既,盡。嘉,善也(*朱傳同)。言許人盡不善我欲歸唁兄。”

【不能旋反】毛傳:“不能旋反,我思也。”

視爾不臧,我思不遠

爾,臧】鄭箋:“爾,女(*汝)。女,許人也。臧,善也。視女不施善道救衛。”陸音義:“臧,子即反”(*臧讀zi很少見)。陸音義“遠,于萬反,注同,協句如字。”

思不逺】毛傳:“不能遠衛也。”朱傳:“遠,猶忘也。”

章解:

孔疏: “既不……不逺”。“夫人既欲歸唁,而許大夫不聼,故責之云:汝許人盡不善我欲歸唁其兄,然不能旋反我心中之思,使不思歸也。既不得去而又責之言:我視汝許大夫不施善道以救衛,由此故我思不遠於衛,恒欲歸唁之爾。既不能救,何以止我也?”

第三章: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bì)。

【既不我嘉,不能旋濟

毛傳:“濟,止也。”朱傳:“濟,渡也。自許歸衛必有所渡之水也。”

視爾不臧,我思不閟

毛傅:“閟,閉也。”朱傳同。陸音義:“閟,悲位反,徐又方冀反。”

章解:

朱傳(二三章合):“言大夫既至,而果不以我歸為善,則我亦不能旋反,而濟以至於衛矣。雖視爾不以我為善,然我之所思終不能自己也。”

第四章:陟彼阿丘,言采其蝱(máng)。女子善懐,亦各有行(háng)。許人尤之,眾(zhòng)穉(zhì)且狂。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阿丘(máng)】毛傳:“偏高曰阿丘(*朱傳同)。蝱,貝母也(*朱傳同)。升至偏高之丘,采其蝱者,將以療疾”(*朱傳同。陸音義:“蝱音盲,藥名也。。”朱傳:“蝱音盲,叶謨郎反”。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一:“蝱音盲(máng)”。

孔疏:傳“偏高……贝母”,“偏高,阿丘,《釋丘》文。李巡曰:‘謂丘邊高。’莔,貝母,《釋草文》。陸璣《疏》云:‘蝱,今藥草貝母也。其葉如栝樓而細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連累相著有分解是也。”

鄭箋:“升丘采貝母,猶婦人之適異國,欲得力助安宗國也。”

女子善懷,亦各有行

善懐】鄭箋:“善猶多也,懷,思也。女子之多思者有道,猶升丘采其蝱也。” 朱傳:“善懷,多憂思也。”

孔疏:鄭笺“善猶……采蝱”,“夫人思衞,為許所尤。方宜开釋許人,不宜自稱善思,故許人尤之,明嫌其多思,故云善猶多也。此多思有道,自夫人之意,言猶升丘采蝱者。以經云“亦各有行”,“亦各”,不一之辭,明采蝱與已俱有道理,故云“亦各”也。然則此與上互相明,上言采蝱療疾,猶己欲力助宗國;此言已思有理,則采蝱亦有理矣。”

】毛傳:“行,道也。” 顧炎武《詩本音》卷二:“行,戶郎反”。

許人尤(yí)之,衆穉(zhì)且狂

尤(yí)】毛傳:“尤,過也。是乃衆幼穉且狂進,取一槩(*古同概)之義。” 陸音義:“尤本亦作訧,音同。”朱傳:“猶,《漢書》云‘岸善崩也,行道尤過也’。” 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一:“尤音怡。”顧炎武《詩本音》卷二:“尤之,李因篤(*(1632-1692,字子德,山西人明清之際教育家思想家音韻學家詩人)曰:當以尤為韻。尤音羽其反,見下”。陸音義:“穉本又作‘稚’,直吏反。槩,古愛反。”

穉(*同稚zhì)】朱傳:“稺音彘”。

鄭箋:“許人,許大夫也。過之者,過夫人之欲歸唁其兄。”

孔疏:箋“许人,许大夫”,“下云‘大夫君子’,故許人為許大夫。上章‘視爾不臧’,箋云‘爾,汝。汝,許人。’大夫亦由此也。大夫而曰人者,衆辭。下箋云‘君子國中賢者’,此獨云大夫者,以言‘衆穉且狂’,是責大夫之辭,故不及國中賢者。下以已情恕而告之,不必唯對國中大夫,故兼言賢者焉。”

章解:  

孔疏: “陟彼……且狂”,“夫人既為許人所止而不得歸,故說已歸意以非之。言有人升彼阿丘之上,言欲采其蝱者,欲得其蝱以療疾,猶婦人適於異國亦欲得力助以安宗國。然我言力助宗國,似采蝱療疾,是我女子之多思,亦各有道理也。既不能救,思得暫歸。許人守禮尤我,言此許人之尤過者,是乃衆童穉無知且狂狷之人也,唯守一槩之義,不知我宗國今人敗滅,不與常同,何為以常禮止我也。”

孔疏“是乃……之義”:傳正義曰“《論語》云‘狂者進取’。注云:‘狂者進取,仰法古例,不顧時俗’,是進取一槩之義。一槩者,一端不曉變通,以常禮為防,不聽。歸唁是童蒙而狂也。”

朱傳:“又言以其旣不適衛而思終不止也。故其在塗或什高以舒憂想之情,或采蝱以療鬱結之疾。蓋女子所以善懷者,亦各有道,而許國之衆人,以為過則亦少不更事,而狂妄之人,爾許人。守禮非稺且狂也,但以其不知己情之切,至而言若是爾,然而卒不敢違焉,則亦豈眞以為稺且狂哉。”

第五章:我行其野,芃芃(péng)其麥。控于大邦,誰因誰極?大夫君子,無我有尤(yí)。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

我行其野,芃芃其麥

毛傳:“願行衛之野麥,芃芃然,方盛長。”

陸音義:“芃,簿紅反,於又符雄反。長,張丈反。” 朱傳:“芃音蓬……芃芃,麥盛長貌。”朱傳:“麥,叶訖力反”。

鄭箋:“麥芃芃者,言未收,刈民將困也。”

控于大邦,誰因誰極

控,極】毛傳:“控,引。極,至也。”鄭箋:“今衛侯之欲求援引之力助於大國之諸侯,亦誰因乎?由誰至乎?閔之,故欲歸問之。”朱傳:“控,持而告之也。” 朱傳:“因,如因魏莊子之因”。朱傳:“極,至也。”

孔疏:箋“欲求……誰至乎”,“此時,宋桓公迎衛之遺民,立戴公,是夫人所知,不須問矣。又於時十二月也,草木已枯,野無生麥,而云問所控引,言欲觀麥者,夫人志在唁兄思歸訪問,非是全不知也。又思欲嚮衛,得於三月四月,民饑麥盛之時,出行其野,不謂當今十二月也。故《鄭志》答趙商云‘狄人入衛,其時明然,戴公廬漕及城楚丘二者是還復其國也。許夫人傷宗國之滅,又閔其民,欲歸行其野視其麥,是時之憂患,乃引日月而不得歸,責以冬夏與誰因誰極,未通於許夫人之意’,是也。” 

大夫君子,無我有尤(yí)

朱傳:“大夫即跋涉之。大夫君子,謂許國之衆人也。”

】鄭箋:“君子,國中賢者。無我有尤,無過我也。”朱傳:“尤,叶于其反”。顧炎武《詩本音》卷二:“尤音羽其反”。

康典第237頁:尤“yóu…《正韵》于求切。并音郵。《說文》:尤,異也。……一曰甚也,過也。又《廣韵》:怨也。《詩·鄘風》:許人憂之、众稺且狂。……又叶舆之切。音怡(yí)。《詩·鄘風》:大夫君子,無我有尤。叶下之。” 

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此“之”可入韻)

毛傳:“不如我所思之,篤厚也。”陳第《毛詩古音攷》卷一:“百音博。”朱傳:“ 思,叶新齎反。”

【之】顧炎武《詩本音》卷二:“不如我所之,七之,此章亦可以平入通為一韻。”

章解:

孔疏:“我行……所之”,“夫人冀得歸唁,說己往意。我所以歸唁於衛者,我比欲行衛之野,觀其芃芃然方盛之麥,時未收刈,明民困。若閔其國民,故欲往行之。又欲問衛求援引之力助於大國之諸侯,亦由誰因乎?由誰至乎?我之歸唁,為此而已。爾許之大夫及國中君子,無以我為有過,而不聽問,爾之過我,由不思念於衛。汝百衆大夫君子,縱有所思念於衛,不如我所思之篤厚也。由情不及已,故不聽我去耳。”

朱傳:“賦也。又言歸塗在野,而涉芃芃之麥。又自傷許國之小而力不能救,故思欲為之,控告于大邦,而又未知其將何所因、而何所至乎。大夫君子無以我為有過,雖爾所以處此百方,然不如使我得自盡其心之為愈也。”

附錄:

朱傳:“載馳四章,二章章六句,二章章八句。事見《春秋傳》,舊說此詩五章,一章六句,二章三章四句,四章六句,五章八句。蘇氏合二章三章以為一章。按《春秋傳》叔孫豹賦《載馳》之四章,而取其‘控于大邦,誰因誰極’之意,與蘇說合。今從之范氏曰‘先王制禮,父母没則不得歸寧’者義也。雖國滅君死不得往赴焉,義重於亡故也。” 

四、譯詩

逺馳漕邑唁衞侯,衞臣跋涉我心憂。

許臣恶難我弔唁,你恶難抵我思念。

許臣恶難擋我思,你擋我也思不止。

登髙采蝱思多長,許人太過眾稚狂。

我行衞野觀盛麦,求援大邦因誰至?

無過於我百臣子,我思甚及臣所思。

2020/2/6,2023年2月9日星期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6608-1375548.html

上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4鄘風9干旄·總53
下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5衞風1淇奥·總55
收藏 IP: 121.60.83.*|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9: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