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z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d

博文

学界"怪异现象” ---报告超时与耍大牌

已有 3719 次阅读 2015-10-14 17:5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界"怪异现象---报告超时与耍大牌

冯兆东

2015-10-14

 

我曾在一篇科学网博文中列举了一些目前仍然盛行于中国学界的“怪异现象”(见:我见过的学界"怪异现象,冯兆东,2014-08-22)。我列举了的“怪异现象”包括:将院士作为头衔,②永久化一些“临时头衔”(如“杰出青年”等),详细得荒唐的名片(有人的名片竟然有三页之长),大大小小的学术会议总设长长的主席台。我这里“曝光”几个“学术权贵不遵守报告时限”的例子。“学术权贵不遵守报告时限”很不职业(unprofessional),也令听众很恼火。

 

(1)西方的学术报告:我的简历记录显示,从1988年开始,我已经参加过在北美和西欧举行的国际会议有60多次了。我想说的是:没有人“敢梦想”他会在学术会议做报告时“被容许超时”的。例如,20分钟的报告,最后5分钟时黄灯亮起,20分钟用完时红灯亮起,无论是谁(院士也罢,诺奖者也罢)都会自动下台的。我见过的很少发生的“超时”例子是:报告人还有最后一个幻灯片没讲完,有的报告人会要求“请容许我把最后一个片子讲完”,在主持人的同意下,报告人多花了一分钟讲完了他的最后一个片子。

(2)一个来自印度的例子:2009年我参加了一个由印度组织的国际会议。参会者包括不少从北美和西欧来的,也有不少从东欧来的。会议一开始就出现了“异常”。一位来自印度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德高望重”的学者尽然超时三倍:他的容许时间是25分钟(是邀请报告),结果他用去了75分钟(他的英文是好的)。主持会议的人(印度一所大学的副校长)尽然一直没有胆量站起来提示那位报告人。三个相关的注释:他讲的东西完全是从前一年(2008)出版的一本英文教科书上搬来的,在他讲到45分钟时,一帮法国人和德国人“愤愤”地离席了,他们虽然没有大声嚷嚷,但他们告诉主持人:你们如此做是不可思议地可笑的,一帮美国人并没有离席,但他们的私下议论是:这家伙的工资可能很低,所以他用强占别人时间的办法去弥补他的“缺憾”和“不足以体面”。

(3)一个来自中国地理中心的例子:一所大学组织了一场中型国际会议,会议组织者的老师(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毫无顾忌地用他“没有人能听得懂的英文”滔滔不绝地“喊”了近一个小时,使原定的时间表足足地向后推迟了半个小时。由于是会议组织者的老师和"德高望重",尽然没有人提醒报告者:您的30分钟到了。两个相关的注释:由于这位报告人的地位和年龄,他讲的东西很是落伍,尽管他自己也许并不这么认为,这位报告人极少有“西方学术活动”的经历,所以他可能不认为“超时”是极为不礼貌的。

(4)一个来自亚洲地理中心的例子:一个厅级单位组织了一场很好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但是有一件扫兴的事还算“蛮扫兴”的。一位退休了的前前任厅长做了一个“应该是15分钟”的报告,结果呢,他用去了约40分钟。而且他完全不理会主持人的任何提示(主持者是一个老外)。最后呢,老外(主持人)也放弃提示他了,因为老外可能感觉到“这个人可能不是一般人”。更让人可气的是:他讲的东西完全是常识(对,完全和绝对是常识),而且他的报告毫无逻辑可言。我实在受不了他的报告,于是我就逃到厕所里去“避难”了。

 

两点提示:

(1)无论您认为您自己多么优秀或无论您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多么高,您没有“超时”的权力和权利。学术会议就像一个工场,人们去那儿的唯一目的是展示自己的新成果并学习别人的新成果,学术会议不应该有“显摆功能”。

(2)无论您认为您自己多么优秀或无论您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多么高,在国际会议上您最好还是谦虚地和静心地去做到双向的学术交流,不要显示任何的“盛气凌人”(注:耍大牌不是绅士风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928143.html

上一篇:屠呦呦获诺奖:不要难为黄晓明和Baby
下一篇:“亚洲草原带上的文化博弈和气候变化”需要考古学家的关注
收藏 IP: 117.146.17.*| 热度|

7 叶建军 蔡小宁 陈楷翰 戴德昌 姚俊强 王澄海 icgw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7: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