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z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d

博文

旧话重提(三):“一流大学”长啥样?

已有 3712 次阅读 2022-1-5 11:1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冯兆东)借着易网的一篇短文来“旧话重提”一下 

(2022-01-05)

一流大学什么样?中国教授认为,涌现一流大学的条件仍不理想

发表时间:2019-03-20;文章来源: 品读百卷https://www.163.com/dy/article/EANQRF8E054345TK.html 

    迄今为止,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以及高等学府的综合实力仍是名列前茅,他们掌控和引领着学术共同体的方向、培养了最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美国的各行各业输送了顶尖人才。尽管美国的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比如近日沸沸扬扬的美国招生丑闻),但河南大学的冯兆东教授认为,美国的一些顶尖学府仍是一流大学的典范,比如他曾经就读(冯兆东注:是做博士后)的哥伦比亚大学。

    1991年10月,冯兆东教授在美国堪萨斯大学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之后,前往哥伦比亚大学的“拉蒙特 - 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简称“LDEO”)做博士后,他满怀期待、兴致勃勃的步入LDEO,却诸事不顺、被命运泼了一大盆冷水,他提交的四个基金申请无一获准、博士后结束之后也没找到工作,以致于他调侃自己“一事无成”。在美国求学期间,冯兆东教授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一流大学”的各项制度和运作方式,他把个人经验和见闻贡献出来,以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世纪毋庸置疑是“美国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旷日持久的“美苏冷战”之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综合实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之所以美国可以“一枝独秀”,美国广播公司(简称“ABC”)归纳了三个主要的原因:第一.公平和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第二.美国在经济大萧条之后完成了城市化的进程;第三.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并不分离。冯兆东教授认为,第三点是美国诞生一流大学、且确保高等教育水平居高不下的基础。

    他们用以下的两个方法让基础牢不可破。第一.研究经费以竞争的方式进入高等学府,这样的话,大学教授和研究团队需要一流的学术水平才能获得研究经费、充足的研究经费就可以购置一流的研究设备,而一流的研究团队和研究设备保障了高等学府的一流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第二.美国的硕士和博士培养,不仅仅依凭一篇论文,至少2/3的学分是接受大学系统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的,加之“教授主导实验室”和“教授必须上课”的模式,使得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与教授的研究过程紧密的结合起来。冯兆东教授认为,若我们无法改善“科学软环境”和研究生培养制度,很难建成真正的一流大学。

    这些经历让冯兆东教授觉得:中国涌现一流大学和一流学者的条件仍不太理想,显而易见的问题一言难尽、不那么明显的问题也“难以言表”,他只能提供几则事例,为中国的学术环境提供一个改善的方向:首先,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极为热衷学术活动,几近“狂热”的地步,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享(也是炫耀)自己的新知识和新成果,也想从别人的学术报告中获得灵感;其次,他们的竞争性和好胜心极强,若某个人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引发了关注,哥伦比亚大学会邀请此人作一次“学术交流”,此人会面临种种质疑和挑战,而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如此浓厚和热烈的学术氛围中,总会诞生“学术领袖”,比如哥伦比亚大学的华莱士.布劳科教授,他非常自信和张扬,甚至有一点儿“狂妄”,对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不可动摇的号召力。更让人敬佩的是,华莱士.布劳科一以贯之的专注和刻苦,心无旁骛的投身于研究中,力求自己的研究工作和成果无懈可击,有人认为他一丝不苟、有人认为他过于苛刻,但没有人会怀疑和贬损他的学术水平。正是华莱士.布劳科教授、以及类似的一些“学术领袖”占据着中流砥柱的位置,哥伦比亚大学才称得上“一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1319669.html

上一篇:触动了我神经的3部影视剧
下一篇:旧话重提(四):科学研究的三大功能
收藏 IP: 211.142.109.*| 热度|

14 李宏翰 张明武 檀成龙 段含明 陆仲绩 谢力 尤明庆 石磊 王庆浩 刘秀梅 曾杰 冯大诚 宁利中 姚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1: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