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z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d

博文

为了”获诺奖“而锁定终身?

已有 3795 次阅读 2021-12-20 16:1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为了”获诺奖“而锁定终身?

冯兆东(2021-12-20)

牛顿很是知名,不知道他是不是一开始就是奔着知名去规范自己言行的呢?爱因斯坦很是知名,不知道他是不是一开始就是奔着知名去规范自己言行的呢?牛顿和爱因斯坦是不是童年就有了当”知名学者“的梦想,我们已经无法知道了。


我知道的"知名学者"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于2021年10月5日因对"地球气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变化和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而获得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就如许多"诺奖"获得者那样,真锅从来没想过获诺奖的事儿。一觉醒来,突然从电视里知道了自己获奖的消息,他是着实激动了好几天(至少得到获奖消息的当晚是没睡好觉的)。有些"诺奖"获得者呢,已经退休多年,甚至穷困潦倒得很,突然得了诺奖,那一笔钱显然可以解燃眉之急啦。



如果我们知道的诺奖故事是接近事实的(我想,他们没有必要撒谎吧),"诺奖"多是给了那些"很可能一直是淡薄名利的"人们。"诺奖"的授予方式呢,多是给了获奖者一个惊喜。既然是那么"声势浩大地"给了他们(她们)一个惊喜,总得有社会效果吧?我想:"设立诺奖的目的"不是为了造神,也不是为了鼓励人们为了诺奖而奋斗终生。无疑,那一笔“诺奖”奖金对大部分早已退出学界的过时学者来说,算是一笔丰厚的收入。既然他(她)在活着的时候(诺奖不发给死人的)能获此荣誉,给他(她)一笔带有极大荣誉的奖金也是很合理的。同等重要的是:他(她)"无意中"得到了他(她)值得得到的荣誉。


我想,"诺奖"的主要意图是:"代表人类"向那些为科学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表示酬谢(奖金)和敬意(荣誉),也借此鼓励后来者(从某种意义上讲,此含义更为重要)。理论上讲:为了"获诺奖"而定力终生的学者得到"诺奖"的可能性是不高的。但是,"诺奖"历史也充分地告诉我们:一个"诺奖辈出"的氛围一旦形成,"诺奖辈出"就成为了必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1317389.html

上一篇:“轰轰烈烈”不见得总是好的
下一篇:旧话重提(一):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必需合一
收藏 IP: 202.196.109.*| 热度|

18 宁利中 李宏翰 王安良 尤明庆 张学文 杨正瓴 钟定胜 张晓良 高友鹤 晏成和 石磊 黄河宁 冯大诚 胡泽春 刘钢 曹俊兴 代恒伟 刘秀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