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z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zd

博文

中国人得正眼看西方:好山好水好无聊

已有 6066 次阅读 2017-5-23 18:0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国人得正眼看西方:好山好水好无聊

冯兆东

2017-05-23

一、马里兰中国女生的“辱华”言论

“美国的空气是多么香甜清新。”“当我在机场外呼吸,我感受到了自由”。在马里兰大学,另一种清新的空气也令我感怀不已——言论自由的空气。来美国之前,我在历史课上学到了独立宣言,但“生命、自由和追寻幸福”这些词句对我而言毫无意义,我仅仅是背下这些词句以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这里我可以质疑自己导师的观点。我甚至可以在网上给我的教授们打分。我们所有人的话都是有价值的。我见识到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参与并为变革发声。正如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所说,自由是一种选择,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今天和明天所做的决定。【特注:中文翻译来自:谢力的科学网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9170-1056619.html


二、对于该生演讲内容是否辱华,需要冷静对待

“美国空气甜又鲜”是否辱华值得商榷。一面倒的指责不是大国国民应有的心态。空气质量只有亲身经历才有对比。同样,“在大学校园享受到了言论和学术自由,就像干净空气一样,需要为之珍惜和奋斗。”也不能与辱华划等号。【特注:来自:李东风的科学网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056624.html


三、西方是:好山好水好无聊

昨天在听美国环保局的环保经验介绍时听到一个词:美国是:好山好水好无聊。美国是山好水好吗?YES!1970年之前的美国很可能就和现在的中国一样:城市被雾霾笼罩着,几十里之外仍人能闻到城市的臭味,垃圾堆得到处都是。据说呢,大纽约地区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被化工厂污染过的。可是呢,经过了近50年的彻底清理和严格管理,没人不承认:美国是山好水好空气好的。不要怀疑这一点,这是毫无疑问的。美国好无聊吗?对于新去的中国人可能确实如此:他们(她们)语言不好,对美国文化不甚了解,与美国人总不能融合在一起的。即便是在美国很久的中国人,也未必就觉得有聊的。他们(在美国很久的中国人)也总是去中国人的教会聚会,因为那里都是气息相通的国人。要么呢,周末的小孩的中文学校里成了中国父母聚会的场所,因为那里能找到乐子。【特注:上述情形在第二代中国人身上就不再了】


四、龙应台说:中国人得正眼看西方

龙应台举例说:一个金发朋友在中国的动物园里看槛栏里的猴子,旁边一个年轻人突然大声说:“哇塞!猴子看猴子!”周围的人愉快地大笑。这位中文非常好的朋友一句话不说地走开。认为西方人是猴子、鬼子、蛮子的中国人可还真不少。这些人会自豪地说:中国菜世界第一,中国人会用筷子真聪明,中国人讲礼义廉耻、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却功利现实、人情浇薄。中国的夫妻一夜就有百世的恩情,西方的男女轻薄随便,道德败坏。中国人在制礼作乐的时候,西方人还在茹毛饮血呢!

龙应台接着说:如果某个生在中国的金发小孩说,“我要作中国人,我不要回美国”,或是哪个传教士说,“我热爱中华文化,我把一生献给中国”,我们的报纸会大加喧腾,每个中国人都觉得得意。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生于美国的中国孩子说,“我不要作中国人”,或一个留学生胆敢宣布“我热爱美国文化,我要献身美国”,恐怕很少中国人不气愤填胸,骂这个人是数典忘祖的叛徒。也就是说,别人仰慕我们理所当然,我们却绝对不可以钦佩别人。

龙应台结语道:挣扎在祟洋与排外两种心态之间,我们有时候就像个同时具有自卑感与自大狂的个人。西方讲开放容忍,我就偏讲保守的美德;西方人谈尊重个人,我就偏说团队至上。西方愈怎么样,我就愈是不怎么样。这,也是心理上的奴隶。我们必须除去这个心魔,才能正眼看着西方:他们反核,我们要不要?他们反污染,我们要不要?他们有休假制度,我们要不要?他们讲性开放,我们要不要?每一件事作客观冷静的、不自卑不自大、不情绪反应的探讨,中国人才有可能从西方巨大的阴影中自己站出来。否则,祟洋或反洋,我们都是别人的奴隶。特注:原载一九八五年五月一日《中国时报·人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05-1056676.html

上一篇:女博士就业难?谁之过?
下一篇:马里兰女生辱华:朴素情怀与高尚情怀
收藏 IP: 202.196.109.*| 热度|

6 谢力 梁洪泽 陈楷翰 徐令予 孙友甫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