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C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Cheng

博文

杨焕明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迟到的评论 精选

已有 12671 次阅读 2014-5-18 13:40 |个人分类:海外观察|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几周前,华大的杨焕明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A ForeignAssociate)。薛宇博主写了博文,为之欢呼开心(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4304&do=blog&id=790047)。跟帖的也是“好评如潮”,除了当选人杨,连博主薛宇也一起带上了。前几周休博,忍住没发。几周不写,手实在太痒了,总算熬过了休博期,可以给自己挠挠痒。还算有出息,没有破了我自己定的规矩。都五十多了,还这么跟自己较真,哎!不过,博文的时效性没了。贴出来,算是个achieve罢了。

1. 无论杨为美国做了“多大贡献”,华大买进的每台测序仪似乎都是在用的,总比不少(据说是许多)高校和研究所买了以后几年都不开箱的好。

2.无论杨怎么当选的,应该可以肯定地说,他没破费,包括时间的破费,包括登门拜访,发短信,托人打招呼,送精装礼物。中国那么多牛人“科学家”,为什么2014年就选他?美国科学院的院士和Foreign Associates应该是依照对科学的贡献评比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4304-790884.html)。谁会认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评选委员会的人都是dummy)(笨蛋)?如果他们都是dummies,把杨焕民选进去,大家又何必在乎?

3.华大的测序的顾客并不仅仅是中国人,我知道不少老美也用华大的服务。华大也赚老外的“green bucks”。一个了解华大一些“内幕”的朋友告诉我,其实华大的低价主要是他们“破解”了试剂盒,自己生产了。价格就“猛”地降了!

4.华大为国内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了那么多的薪酬不低的工作,杨是有功劳的。为什么不为他鼓掌?我们谁(有多少人?)能做到?我三月份在深圳,就和一个华大的本科生一起吃饭,他说华大让他们自己选测序物种,提科学问题,为什么只有用测序才能回答这个问题,或为什么测序是最佳手段?选上的题目才可以做。

5.中国和世界各国都鼓励科学家创业,创大业,提供高薪高技术就业机会。杨应该是楷模。还有,现在有不少家测序服务公司也是从华大跳槽出来自己做的,这也是另一种培养企业培养人才的方法。如果说他当时用了国家的钱,是否犯法,应该由司法部门调查。我认为他是个“opportunist”,而不是“流氓科学家”。除了华大,还有几个“国产”生物技术服务公司有如此高的全球声誉?

6.杨买美国的测序仪,是因为国内的仪器产业太落后,连很多最基本的仪器和机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我不知道对杨有非议?就连宝马奔驰、高档医疗器械都进了那么多,更别说飞机了!就连大众汽车,到现在,屁股上还烙着人家w的印呢!就像古代的囚犯!这是“上海您”的耻辱。

7.华大测序,为生物学进入大数据时代加快了进度,功不可没。也许有人认为花几百万测个物种有个“鸟”意义,但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是无穷无尽的。测序只是个手段,没有科学问题这些文章也发不了SCN。讨厌的是有些国内科学家测序后不公开序列信息,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8.听说华大正在向人类医学和分子诊断方向转变,相信有那么多的自家大数据,我认为前景是光明的。至少我很期待!

最后一点小感想:今天去访问一家当地小酒庄,买了几瓶酒,都是比较甜的。忽然联想到:“葡萄”(SCN文章,大把大把的票子-合法的也好,非法的也好)嘛,我呢,是摘不到,也吃不到,但不会说它酸。但我可以买点甜葡萄酒吃吃江浙都说吃,不说喝。

程宗明,初稿于201452Knoxville,完稿于2014518日,北京-南京的火车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40979-795506.html

上一篇:从一个科学网博客的“娇人业绩”说说写论文发论文
下一篇: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被老大了”--冤枉啊!
收藏 IP: 218.2.227.*| 热度|

43 曹聪 黄家强 陶健 杨顺楷 肖重发 徐军 李宁 何承林 刘立 苗元华 张洋 陈建军 闵应骅 温世正 周健 孙瑜隆 蔣勁松 王秀玉 焦飞 钟君 韦玉程 黄寿光 曹俊兴 薛加民 鲍博 张珑 刘学武 孙学军 薛宇 李阔 唐常杰 蔡小宁 范丁丁 李斌 高建国 seeker99 htli truth21ct biofans tuner nm Yves55 zhucel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