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C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Cheng

博文

“毒蛋白” 到底有多“狠毒”(2):“毒蛋白”被发现的历史

已有 6153 次阅读 2017-12-31 16:26 |个人分类:转基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毒蛋白到底“毒”还是“不毒”?这几年我也被忽悠得有点动摇了,所以决定给自己重来一次自我科普。也和大家分享 (信息主要来源UC San Diego的网站:www.bt.ucsd.edu/how_bt_work.html)。让我们来看看“毒”蛋白被发现的前世今生。

产生毒蛋白的细菌的发现要追溯到1901年!

日本生物学家(怎么又是日本科学家!), Shigetane Ishiwatari 在调查大量蚕突发死亡病(sotto disease,sudden-collapsedisease) 的时候,分离出致病的细菌苏云金杆菌,他把种名定为Bacillus sotto

但一直到1911年,10年后,Ernst Berliner 分离到杀死地中海斑螟 Mediterranean flour moth)的细菌,才重新发现了这类细菌(和孟德尔遗传定律重新被发现一样!),他把这种细菌命名为Bacillusthuringiensis (简称为Bt, 种名是依了地中海斑螟被发现的德国小镇 Thuringia. Ishiwatari最早的命名被认为“不合法” (invalid)--我为Ishiwatari鸣不平! 四年后的1915年, Berliner报道了Bt体内存在结晶!

“毒”蛋白的发现在1956年!

时间荏苒,又过了45年,经过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了朝鲜战争,到了1956–既一甲子前, Hannay、Fitz-James 和Angus才发现了结晶的杀虫活性,既“毒性”。随后的研究兴趣部分转到晶体蛋白的结构和生化特性和致杀机理。

想要知道“毒蛋白”有多毒,有没有可能影响到吃了转基因的人的第二代生育能力,我们先看看,“毒蛋白”是如何杀死螟虫的,以及杀死螟虫所需要的必须条件。请看下一篇。

程宗明,2017年9月初完稿,2017年12月31日发于Berkeley,CA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40979-1092352.html

上一篇:我的2017年,成功和失败兼有的一年!
下一篇:“毒蛋白” 到底有多“狠毒”(3):“毒蛋白”如何杀虫?
收藏 IP: 76.103.246.*| 热度|

3 黄仁勇 张叔勇 蔡小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