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学通识教育培养“无专业精英”引争议
开学以来赞赏支持涌现质疑讨论亦不断主办者坦言仅为教改试验的一个理想化状态
中大博雅学院首届学生引人注目。
长假即将结束,回到课堂的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学生想的不仅是那本中华书局繁体竖排版本的《诗经》、那些天书般的拉丁文,他们也许会想:还有记者来旁听吗?
从
“博雅学院只是整个通识教改试验的一个环节。”今年9月1日起才正式受薪于中山大学的著名学者甘阳走马上任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任博雅学院院长、通识教育总监。“我敢说中大珠海模式将是全国高校最好的模式”,这位在短期内将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从基本无意识引向蓬勃开展的思想学术界风头人物,如一阵从香港刮到广东乃至全国的旋风。
这场在南方开启的试验直指中国高校教育的最深层矛盾,谁能预测其成效和趋势?在外界仍把目光集中在博雅学院之时,中山大学面向全校学生的新通识教育方案已率先在珠海校区全面开始实施。为澄清开办博雅学院背后的深意,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和甘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作为中山大学南校区中为数不多的一年级本科生,博雅学院的首届35名新生,承受了外界极大的关注。完全打破专业的课程和多少有点独特的学院生活,这些高考后本来已被录取到其他院系和专业的孩子,适应吗?
独特的课堂
“受关注本身就是锻炼”
亲自担任班主任的甘阳多次强调,博雅学院的学生没有特权。
最早搬到南校区的前两天,有的学生只能洗凉水澡,这让甘阳心疼不已。男班长张佐在学院开学典礼前后,就为这个班级忙乎起来。典礼结束后的午后,他独自一人在学院临时办公楼里等待园艺部门工作人员取回盆景。这位自谦并无特长的上海男孩,在与记者聊天时,着重强调自己对学院的认同,“只有认同,才能让我们在博雅学院学有所成”。
来自天津的小姑娘由佳妮,本已被自己心仪的第一志愿“应用心理学”录取,但博雅学院无疑对其有更大的吸引力,她在报名表上写道“一直对人类自身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选择了应用心理学这一专业。我觉得要想在此行业有所作为,必须要做到博闻强识,眼界开阔,见解独到。而博雅学院恰恰提供了这样的人文氛围,注重文化底蕴,中西合璧,让学生可以看得更广,真正立足于世界的舞台上探索求知。”这段话与其十几岁的年龄有些不符,但确实出于其手。
自从开学以来,外界的密集关注正让学生们从开始时的受宠若惊,逐渐过渡到略感不适,甚至有学生向甘阳抱怨,记者总给自己打电话,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学习。
“应有心理准备,受关注本身也是一种锻炼。”甘阳深知,这种关注蕴含的是社会情绪和目光。同时,有关博雅学院的争议和质疑之声,也难免飘进学生的耳朵,这才是甘阳最担心之处。在录取面试阶段,曾有电视台希望可以现场拍摄,甘阳断然拒绝,“面试是选拔人才不是作秀”。他更希望学生们能把质疑和争议都抛在脑后,平心静气地读书。
博雅学院开课一周有余,学生们初步见识授课老师的博学,感受自己知识的欠缺。不少学生坦言,高强度的学业要求还是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我名片都还没来得及印。”走在中大校园里,甘阳的步履急促,语速很快。博雅学院的筹办多少有点仓促,从报名、面试、录取、开学到正式上课,不到1个月时间。甘阳自己的办公室里现在只有三个助手,分别负责协助他的三个摊子:人文高等研究院、博雅学院和通识教育。“刚来了电脑,空调还未装,广州的天气太热了。”他笑说。
忙碌的院长
“博雅”是试验的卖点
“说实话,博雅已经说得太多了,现在应该给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学生读书了。”
外界对博雅学院的空前关注,让曾经在海外高校任教多年的甘阳也不太适应。“做学问还是要静下心来,我来中大是搞通识教育的,博雅学院只是一个环节。”
相比媒体对博雅的关注“过热”,甘阳对于同时在中大珠海校区推行的通识教育改革试验未能得到足够关注,深感不安。“当初想的是,通识教育在中国高校推行的速度不可能快,只能通过微调逐步来,这样无法积累集中的经验,而开办一个相对独立的学院,给通识教育的模式提供一个理想化的试验环境,有助于我们的摸索,才筹办博雅学院。”言下之意,甘阳没料到博雅成为其操控大盘中的主角。
“说实话,博雅学院是一个卖点,借此推行中山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2008年12月亲自把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的甘阳“挖”过来的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说,在该校多年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历史记录上,甘阳是第一个以改革本科教育为主要目的“请”来的。“我当时和他说,你今年57岁了,最多还有8年就要退休的。给你一个平台,做一个教育改革试验,看看通识教育怎么操作才适合中国好大学的实际情况。”
“博雅这次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我们没有想到。其实早在2004年,中山大学就在想这个问题。”陈春声透露,从2005年起,学校的主管领导就连续几年特派多位优秀的文科教师前往美国的博雅学院学习任教一年后再回国。在这批教师里,有三位承担本次博雅学院的入学面试考官,分别是
对于“博雅”背后的深意,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明确坦言,成立博雅学院,只是中山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系列举措中的一项尝试,而他本人更加关注的还是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的通识教育,因为通识教育能让全校学生受益。
就在博雅学院开学成功牵动外界关注的同一天,一项更具纵深感的教育改革正悄然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铺开——从
请吃饭的校长:
最怕“通识”有名无实
“在某种意义上,上好通识课比上好本专业的课更难。”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指出。
第一天开讲的课程是历史系的“中国古代史(先秦两汉)”和“中国艺术史”、亚太研究院的“世界宗教与民族冲突”、生命科学学院的“现代生命科学导论”、生命科学学院的“现代生物技术导论”、中文系的“中国诗词”和教育学院的“心理学导论”等。其中,
七十多岁德高望重的黄天骥首次担任通识课教师,面对非中文系大一新生开讲诗词。“想到他们不是中文专业,讲课时会注意技巧,多用例子来解释,而且和中学语文知识衔接,把不同学科打通上课,通识课教师需要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临场处理和选择。”
开学以来,主抓通识教育改革的副校长陈春声很忙,最近几天他忙着掏钱请文学院、岭南学院和外语学院的知名教授们吃饭。“没有合适的老师,是我最大的困难。能把本专业的课程讲到外专业的学生也爱听,很不容易。现在我是先挑老师再挑课,先看老师行不行,再决定开哪一门核心课。”
作为中山大学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主任,校长黄达人已经给了甘阳30个教师编制,职责上希望实现“三位一体”——既能担
“全国高校中推行通识教育的,中山大学并非第一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都有好的探索,但我们的方案还是比较与众不同的”。陈春声认为,与国内其他院校展开的通识教育相比,中大这次推出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最大特点是强调通识教育的可持续性,要与现阶段中国大学的教育教学体制平稳衔接。
“目前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很多都有名无实。”今年9月在上海举行的一次全国通识教育会议上,甘阳曾提出,通识教育最大的困难在于往往难以持续。其根本原因在于通识教育课程常常游离于学校主体课程之外,因此会被边缘化而难以保证课程质量。中大这次对症下药,特别注重通识课程与学校主干课程的有机联系,在课程组织上采用了国外大学常用的“双重编码课程”,把若干院系最核心的主干基础课同时作为通识课程。
比如,历史系新开设的“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课程”,就既是历史系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全校所有学生都可选修的通识核心课程。“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通识课程不是随便听听的浅显课程,而是有专业基础课要求的优质通识课程。”甘阳说。
类似的“双重编码课程”还有由哲学系开设的“中国古代哲学(先秦)”以及由中文系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等。甘阳认为,这些都是文史哲等各系常年开设的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把其同时作为全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就既使通识教育课程有质量的保证,而且具有可持续性。
涌现的难题:
清华北大没有多校区
“要比别人先做改革,中大面临的困难很多。”陈春声说,首先是学生多。 中山大学为此专门成立了中大通识教育委员会,校长黄达人亲自做主任。甘阳担任通识教育总监,其策划和统筹珠海通识教育所占的时间,远远大于花在博雅学院上的精力。“要面向五千多学生,新通识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也远比博雅学院课程复杂和困难得多。”
“清华和北大招生数量没有我们这么多,也没有多校区办学的问题。比如我们东校区没有文、史、哲的院系,这些院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入选通识核心课程后,无法让外专业的同学与本专业的学生一起修读,要让老师们专门为通识课程跨校区教学,相当牵扯时间和精力。”
参照国际知名大学的习惯做法,让博士生担任助教,从而改变中国高校教育体制中大班授课,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而难以沟通交流的弊病,是中山大学进行教育改革的另一个探索。甘阳说,学校规定,从本学年开始,所有博士研究生都必须担任教学助理工作,重点保证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助教需求。”
从新学期开始,中大对所有博士生进行了本科课程教学助理工作培训,校长黄达人亲自做培训辅导报告,“博士生做助教是发达国家一流大学保障教学质量的普遍措施,也是博士生培养的主要环节,中国的大学以往对这方面重视不够,需要大力加强。”
他认为,博士研究生担任本科教学助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担任教学助理也有
“不过,现在我们的博士生还不够”,陈春声算了一笔账,目前中山大学共有32000名本科生,每个本科生一个学期平均要上4~5门课程,如果每门本科生课程按30名学生配备一名博士生教学助理的标准,每学期可能需要4000~5000名本科教学助理,而现在每学期能担任教学助理的博士生有1200人左右,大概只能满足1/4的需求。
实际上,在推进中山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陈春声还希望能完成整座高校的校区布局调整。中山大学目前有珠海校区、东校区、南校区和北校区四块,有些校区本科生太少,有些校区基本上没有硕士生,一个校区没有本硕博的完整体系,对大学教育氛围的营造并不理想。按照去年开始实施,计划2012年底完成的《中山大学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到2013年的时候,每个校区都会有比较完整的本—硕—博教育体系,对整体大有益处。
http://news.qq.com/a/20091008/000337.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