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SciHum(教育、科技与人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nfq

博文

环境日:从两地环境变化看美丽中国建设

已有 576 次阅读 2024-6-5 08:56 |个人分类:政治与经济|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自然想到这几年目睹的环境的变化。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治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总体向好,我所留住过的地方越来越美丽。想起我以往所写过的有关环境的博文有不少,近几年则越来越少,这就说明对环境的抱怨也越来越少,有的是发自内心的点赞和欣赏。

  2024年世界环境日聚焦“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我国环境日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愿我们的荒漠化治理和土地修复取得更大成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思想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祖国变得越来越美好。

今天就环境想到这么几个方面,有空时不断完善。

一、人们对环境满意度日益提高

  相关链接 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个体感受

二、从我生活过的两地看环境变化 

1. 甘肃民勤——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2. 山东淄博——环境治理见成效,城市越来越美丽

三、中国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环境越来越美好

 中国环境形势总体呈现出改善趋势,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以及绿化面积等均有所提升。

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比10年前净减少500万公顷、433万公顷。全国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已经得到根本性遏制。

四、国际环境的相互影响及其变化

多年前韩国日本空气污染指数变化时,他们会联想到中国。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这几年中国北方有沙尘时,有可能源头来自蒙古国。 

相关链接 2019 华北、韩国与日本空气质量 

2023 沙尘又来,怪蒙古国?    

 美丽中国建设对世界环境治理的贡献

 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组织和人士: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扩大了绿色版图,既造福了中国,也造福世界…… 

 相关链接 美丽中国——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六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对环境治理的推动作用

 中国环境形势总体趋好。然而,部分地区仍面临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也亟待解决。同时,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

 “美丽中国建设”对环境治理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提升重视程度、明确目标方向、完善治理体系、促进跨区域协作、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以及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推动中国环境治理水平提升…

七、教育与美丽中国建设

 下一代教育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的思想……

 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更新

  相关链接 教材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白狼.动物保护.综合学习

二、从我生活过的两地看环境变化:

 1. 甘肃民勤——荒漠化治理成效显著

 甘肃民勤县位于甘肃石羊河流域最下游、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当年由于水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沙尘天气增多,生态恶化,面临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威胁。记得1993年一天午后,我正在一中学校园行走,突然远处沙尘翻滚,“直上白云间”,不一会儿,周边天地昏暗。自那以后“沙尘暴”就频繁发生。自2001年以来,国家政府日益重视当地荒漠化治理问题,时任总理多次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有了国家层面的重视、支持,加上民勤人民的辛勤劳作,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采取风沙口治理、防护林建设等措施,完成了大量的治理任务。青土湖等关键区域的治理成果显著,水域得到恢复,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

 随着荒漠化的治理,县城及周边的环境得到了美化,出现许多公园。如今民勤县有许多特色公园,有生态文化公园,集生态、文化、休闲于一体;有沙漠公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沙漠体验;有沙漠雕塑公园,展示了众多艺术家创作的精美雕塑作品;东湖体育公园,湖泊周边有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和场地;有国家湿地公园,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和栖息地……

   

    图:民勤县东湖公园  

沙漠水库.png

    图: 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图片来自网络)

 遥想我在民勤教学的那些年,给学生教单词park(公园)时,估计孩子们头脑中没有公园的直观印象,或只能从教材插图上看看;教说英语take No.1 bus(乘1路车)时,学生也没有乘车体验,……看到今天的众多公园和美丽环境和设施,不由得感慨沧海桑田、今非昔比。

 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尤其是荒漠化的治理,有时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四十多年前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参与压沙治沙。沙乡人民在烈日下、在干涸的沙漠上用麦草围方格、植梭梭等沙生植物,步步为营,在一望无际的黄沙上要呈现出一点绿色来,没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的民族精神,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八步沙六老汉”矢志不渝造绿洲锁黄沙的事迹正是这种精神的反映!

    *  *  * 

 从甘肃民勤的沙漠化治理和美丽淄博的建设,我们可以看到美丽中国建设的缩影,它们展示了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美化方面的决心和努力。通过这些具体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美丽中国建设的实际成果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实现更广泛的美丽中国愿景,需要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绿色低碳经济转型,并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

附缀小文

[此文是去年淄博烧烤热起来时引发的环境问题思考]

    由淄博烧烤想到环境治理对策的细化

 淄博烧烤带火一座城市,背后体现的是城市管理水平和热情好客、诚信待人的人文精神。这一段时间人们使用最频繁的话语就是“赶烤淄博”,“感受人间烟火气”。连续几年的疫情所带来的旅游的不景气、经济下行的风险和久被封闭的心灵需要释放,各种因素一起促成了一座城市的火热。

 有些网友从淄博烧烤联想到自己所在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自然也联想到空气污染。以往一些城市禁止露天烧烤,理由就是为了防止烟烤味污染空气。在淄博烧烤蒸蒸日上的时刻,如果有城市提出为改善空气禁止露天烧烤(如山西晋城),就会成为众矢之的,逼得相关部门政府也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一决策。也有网友甚至得出结论,认为最近淄博虽然有烧烤,但空气良好,自然得出结论,烧烤没有污染环境,真正的污染在化工企业。所以不应该限制街上的烧烤,限制烧烤就会限制烟火气。

 这样简单的结论恐怕不利于污染的综合治理。我们不能在空气清新时忘了污染严重时的难受。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淄博,也曾受空气污染的困扰,也曾为综合治理污染绞尽脑汁,如今污染治理也初见成效。

 具体到目前的烧烤,是放开,还是限制,不能一概而论,只能因城因时而定。人们既要空气清新,又要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离不开的烟火气,这就要求城市管理和服务更进一步细化、人性化,同时也需要市民的环保自觉意识和积极参与。

 淄博烧烤前面已分析了它在特殊时刻热起来的缘由。既然热起来了,又恰逢五一旺季,就让它痛快一回,拉动一下经济。此时也恰逢空气自然流通良好时期。污染严重时另当别论,再寻对策。

空气质量差是多方面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如果碰巧几天雾霾或污染指数上升,自然因素是空气流通不畅,人为因素是各种污染物汇集。此时不仅工业要减排,烧烤者恐怕也得自觉收敛。如果碰上污染指数上升,无风难以流通,无节制的烧烤烟味,尤其是露天烧烤,肯定会使街上行人呼吸不畅。每年一月前后的雾霾,盛夏难耐时身边再漂浮着烟烤味,感觉好受吗?

 结论就是,如果空气质量良好时,尽管烧烤;严重污染天空气流通不畅时,就要适当节制露天烧烤,就要适当控制污染排放

 元宵节燃放烟花也是一样,既要保持传统文化,也要因城因时而变。如果大城市里元宵那天碰巧雾霾,大家就有责任再不要给空气中增加污染成分,否则等于火上浇油。元宵加严重雾霾和高楼间噪音回响的效果大家又不是没体验过。

 焚烧秸秆也是一样。有些网友发牢骚说这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就像有人抱怨农民养点鸡鸭就污染了水源一样,这些都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仅凭个案就义愤填膺到好像普遍如此。焚烧秸秆也要看地点天气,尤其是城市近郊和高速高铁附近,如果空气本来就烟雾蒙蒙,就要考虑是否影响公共利益。

 这些因素有时环保局也难以控制,所以在追求城市管理和服务细化、人性化的同时,也需要民众的自觉的环保意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8262-1436923.html

上一篇:是女神们激起了诗人的情思和“博依”
下一篇:补记:由两地环境变化看美丽中国建设
收藏 IP: 223.80.71.*| 热度|

3 孙南屏 尤明庆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