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模态信息论的阐释之四

已有 1186 次阅读 2024-9-7 19:07 |个人分类:科研备忘|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4、花香在墙外

在E-CAP 05大会上,蔡廷是第一位大会发言者。他是大会请来的重磅人物。他在算法信息论方面有不少重要贡献,我提出模态信息论,他搞算法信息论,都是搞信息论。但他的成功更倾向于计算机科学,而我的基本属于哲学。算法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自古以来我们就强调“算”,因此我国的传统是构造性算法化的,而非西方的公理化传统。既然他是搞算法的,我的模态信息论的方法论是否也能采用西方的计算来表示算法呢?这也是我的一个心结。我曾主持翻译了弗洛里迪主编的《计算与信息哲学导论》,从书名上看,计算与信息不可分。于是我就提出了一个所谓的邵雍—莱布尼茨—布尔纲领。邵雍的特长就是“算”。据此我提出“计算结构论”,正好与模态信息论在方法论上相呼应。这当然是2007年以后的事情,一直到2017年才把这个研究告一段落。

2007年Springer-Verlag约我为英文版的《中国哲学前沿》写篇文章,我写了The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Future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文章尚未发表之际,所庆文集征文,要求是未发表过的文章,我就把那篇英文稿交了上去,结果三大本所庆文集,只有我这篇是英文写的。《中国哲学前沿》这篇文章发表后,被俄罗斯科学院主办的《哲学问题》看上了。有位叫布洛夫的学者专门来哲学所,征求我的意见,希望同意他将其译为俄文发表在《哲学问题》上。哲学所对《哲学问题》很重视,因为创办哲学所前也是先办了类似于《哲学问题》的刊物《哲学研究》。现在用英文发表文章的学者不少,但用俄文的不多,甚至没有。因此所里对我的这篇文章似乎也开始有所察觉。我所专搞俄罗斯哲学的同志告诉我说,我在俄罗斯和白罗斯还小有名气,也许就是因为这篇文章吧。后来有白罗斯学者访问哲学所,我们见面后还谈及此事。

我的文章提到莱布尼茨,北师大有莱布尼茨研究中心,我是该中心的特聘研究员。2011年9月26日到10月1日,在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后半生工作过的地方,莱布尼茨大学举办第九届世界莱布尼茨大会,主题是“自然与自我”。全世界研究莱布尼茨的学者都可以参会,我也写了一篇From Leibniz to Modal Information Theory的文章。莱布尼茨是现代逻辑的开创者,包括罗素在其《西方哲学史》的美国版序言中都说,“……很多人对我所述及的任何一个哲学家——除了莱布尼茨之外——都比我知道得多。”由此可见,罗素作为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之前,首先是位莱布尼茨研究的专家。罗素曾于1895年在德国柏林大学研习,1898年在剑桥大学讲授莱布尼茨。罗素不仅将莱布尼茨的主谓词逻辑视为莱布尼茨逻辑学的一项基本原则,还进而将其视为莱布尼茨构建其整个哲学或形而上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晚年时也坦然承认他是在写作《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时萌生了新的“看法”。在我看来,也许这个新的看法就是将莱布尼茨的头砍下,把主谓逻辑改为一阶谓词逻辑吧。最后提出自己逻辑原子论。牟宗三说罗素的“原子”就是被莱布尼茨的“单子”给逼出来的。

1900年罗素出版了西方哲学史和西方逻辑史上第一部深入阐述莱布尼茨哲学和逻辑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英国莱布尼茨学会会长对该书的评价很有意思,“……(该书)在莱布尼茨研究的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是难读的,而且在观点上想当混乱。”可是罗素却认为莱布尼茨的“最幽深处”来自他的逻辑学。以后的10年,他与怀特海写出了三大卷的《数学原理》。所以牟宗三将莱布尼茨—罗素放在一起讲。形成我所谓的形式传统。

在德国我的模态信息论被归为逻辑组,我想着也未尝不可。逻辑组的会议被安排在第一天。由此可见,德国人还是很看重莱布尼茨的逻辑学的。在瑞典的国际会议上,我讲的是模态信息论的内容,在德国莱布尼茨国际大会上,我还是讲模态信息论,模态信息论涵盖量子信息论。这是欧氏空间和希尔伯特空间的区别,经典信息论只能运用于欧氏空间,而量子信息论则在希尔伯特空间。如何将其衔接起来,我初步设想,是否可以通过斯通布尔代数表达定理将这两个空间在拓扑学上打通,而将量子信息论的狄拉克bra-ket符号作为一个模态词,这样或许可行。希尔伯特空间是欧氏空间的推广,因此相对于欧氏空间可将其称为“元空间”,我们生活在欧氏空间,并非希尔伯特空间。当然描述希尔伯特空间中的量子信息更基本,但它对我们并不重要。就像爱因斯坦很伟大,而我们并未生活在相对论的空间,无法体验四维时空是什么样子,尽管可以用矩阵公式写出四维空间。但欧式空间才是最基本的,其它空间均脱胎于欧氏空间。

模态信息论作为信息哲学本体论的一种学说,目前暂时没有引起中国学界的注意。这让我想起德摩根的话,逻辑学家和数学家都认为自己是精确观察世界的眼睛,因此他们对各自的工作也互不关注,都认为一只眼看得要更清楚。那我的模态信息论是否也会沦落到如此境地呢?我看还不至于,布尔不就是用代数方法研究逻辑而形成了逻辑代数吗?任何学科交叉点都可能生长出更多的新成果,这就是创新啊。国内学人不那么重视,倒是国际上开始有人慢慢从范畴论等方面进行研究了。不过我也看到国内有不少学者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始从“多模态”和信息论的角度推进。这都是很好的现象。

现在国内的年轻学人逐渐开始注意到信息哲学这个新兴的科学哲学。有不少年轻人,开始咨询我,我开风气之先,没有招生的可能了。只能为他们提给一些建议,国内还是有学校招信息哲学的研究生的。要想与国际接轨而不至于落伍,至少有两部国外的参考书可供他们选择,一本是我主持翻译的《计算与信息哲学导论》,此书比较适合大学生和研究生;一本是山西大学领衔翻译的《信息哲学手册》,比较适合专家学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1450099.html

上一篇:模态信息论的阐释之三
下一篇:模态信息论的阐释之五
收藏 IP: 123.123.103.*| 热度|

10 宁利中 杨正瓴 郑永军 尤明庆 王从彦 孙颉 杜占池 王涛 何青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