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模态信息论的阐释之一

已有 502 次阅读 2024-9-4 19:21 |个人分类:科研备忘|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按】我的课题顺利结项了。总算一块石头落地,但事情还没完,项目结了,但书还没写。拿着结项的材料去出书?我不乐意,那只不过是个草稿罢了,其中还有几章出彩的没写呢。而模态信息论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我还要继续努力,但也有个好处,有事干总比闲着强。我是百里者半九十,剩下的路可以慢慢走。

一、模态信息论发展的历程(I)

模态信息论的提出还是经过数个阶段的。

1、萌芽阶段

模态信息论是我率先提出来的。在一个学科中提出一种学说是不容易的,我一直在慢慢充实这个理论。现在终于该总结它的发展历程。我在做博士论文时导师说要有理论创新,1997年底的样子,我提出了这个理论。跟导师汇报时,导师也很高兴,终于培养出个好学生。接着导师提了几个问题,我答不上来。他说没有把握的事情最好先不提,并告诉我说,有的事他也控制不了,我想也是正确的。博士论文答辩又不是导师一个人,整个委员会都会看我的表现。如果我拿出不成熟的理论,万一被问住,拿不到学位该怎么办。我来北京读书的目的是拿学位,而非提出新理论。

在博士论文中我没有直接把模态信息论贸然写入博士论文。导师和我做的课题的名称是“信息基础设施对社会的影响”,这属于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性质的项目。导师不允许我从中选择博士论文题目。那时距离答辩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就小题大做,把information一词彻底梳理了一遍。终于发现,在哲学上根本无法对information下定义。当然也有定义,但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不能走“科学”的道路了。尽管信息哲学发端于香农的信息论,但香农却没有给“信息”下定义,而是提出了“信息熵”这个信息论的关键概念。

“信息熵”的定义与信息无关,它不过是用于量化信息的不确定性,是对可能性的度量,系统越混乱信息熵越高,越有序则越低。不过我的论文还是让我对Information有了深入了解。它似乎与存在有很大关系。于是我提出To be is to inform.可是把Information列入to be的范畴就麻烦了,别人也许会说To be is to be anything.为什么一定要inform呢?如果说To be is to die有问题吗?而且我国从来就没有讲to be的学术传统。

我对information的“训诂”一直追到梵文,原来经过一些列的转换,竟然成为梵文的dhamar,梵文对dharma的解释是“法”(law)。《成唯识论》卷一对其解释是“法为轨持”。这回觉得有点儿靠谱,in-form不就是“在”form之内吗?毕竟information的词干就是form,其拉丁语为forma,而希腊语则倒过来为morph.由于答辩时间过于紧迫就用了莱布尼茨的一句拉丁语Multorum in uno expressio(将杂多表现在一中)。其实这与中国的道家思想“道”也是相通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489-1449623.html

上一篇:有关模态信息论的一次访谈
收藏 IP: 123.123.99.*| 热度|

6 宁利中 郑永军 刘进平 尤明庆 朱爱军 何青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5 0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